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唯有垂柳管別離——古詩詞春之意象二:楊柳(上)

                  

                    唯有垂管別離 

                    

——古詩詞春之意象二:楊柳(上)

                川  雪


 在中國古詩詞中,楊柳是春天一個情意豐富的意象。古人借楊柳表達多種情意,有借楊柳抒發惜別深情,有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有借楊柳描寫女子的美麗形態,有借楊柳書寫愛情與閨怨,還有借楊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楊柳,是中國古代送別詩中描寫得最多,也是最優美動人、情意纏綿的一個意象。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征。古代交通與通訊都很不方便,此一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見了,今日的生離甚至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死別,所以古人對分別那么敏感,表現得那么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在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習俗,在文人墨客中更為常見。我國折柳送別的習俗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采薇》中《小雅·采薇》篇描寫的是戰后幸存的征人,于歸家途中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詩共六章,最后一章中寫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四句意思是說:想當年我被征入伍離開家鄉時,門前的楊柳枝條婀娜、迎風擺,像是依依不舍的樣子;今天我僥幸回來了,眼前卻雨雪紛飛,景象寒冷凄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樂景寫哀情,景中含情,以輕柔可愛的楊柳,反襯辭別家園的依戀感傷的心情。春天,垂柳隨風飄揚,在這美好的時光里,“我”卻要出門到遙遠的地方去,遠離家鄉。當然,此處的“楊柳依依”也可以理解為被折下的柳枝傳達出友人或者是親人對“我”的依戀之情一個“楊柳”意象就把這種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楊柳姿態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的依依不舍之態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認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從《詩經》這個源頭開始,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楊柳意象與離別聯系在一起

 有一首隋朝的《送別》詩: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詩中描寫青青柳條的垂地多姿,楊花的漫天飛舞,纖柔細軟的絲象征著送別雙方的情意綿綿;條折盡花飛盡”,極寫折柳之多,送別之頻。“借問行人歸不歸”,直接抒發了送別之人戀戀不舍、盼望離人速歸的心

 再看唐代宰相宋璟寫的《送蘇尚書赴益州》

     我望風煙接,君行霰雪飛。

     園亭若有送,楊柳最依依。

 這首小詩寫離情有情有境,小巧而感人。“楊柳最依依”,用《小雅·采薇》詩句,借楊柳枝條婀娜多姿、迎風擺,像是依依不舍的樣子,表達對送別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心情。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盛唐詩人王之渙的《送別》詩寫道: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詩人從眼前景物產生聯想,看到樹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為,他從眼前的景物想到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從柳條被“攀折苦”想到離別的人多,對這一社會現象發出了深沉的感嘆。

 在唐人眼中,柳與離別已結下不解之緣。“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管別離”(劉禹錫《楊柳枝詞》),這不僅成為它的專門職務,而且盡責盡職,任勞任怨,“離亭不放到春暮,折盡拂檐千萬枝”(顧云《柳》);“今古憑君一贈行,幾回折盡復重生”(慕幽《柳》);劉商在《柳條歌送客》中更進一步描述道:“幾回離別折欲盡,一夜東風吹又長。毿毿拂人行不進,依依送君無遠近。”是柔長搖曳的柳枝既使行者不忍舉步,又使送者依依不舍。如此費心傷神,難怪唐彥謙要提出“晚來飛絮如霜鬢,恐為多情管別離”(《柳》)的設問。

 大詩人李白的《勞勞亭》寫送別折柳,別有意境: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勞勞亭》是一首遣興之作,并不是真的因為去勞勞亭送別友人才寫的詩,所以詩中當然也就沒有送別的具體場景。勞勞亭據說始建于三國東吳時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勞勞建在大道之旁,流水之畔,行客至此,或登車,或上船,揮手告別,很是方便。不過李白這天來到此地,卻不為送客,而信馬由韁,游玩流連,看到這間古往今來送走了無數游子的所在,提筆寫下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說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勞勞亭了,這聯詩一筆兩到,既表明了作為一個長年浪跡他鄉的游子對離別的深切體會,又巧妙地提到,勞勞亭無疑又是送往迎來之中最著名的地方了。所以盡管不送客,走到這里,也忍不住會想到別離,想到感傷。接下來怎么寫呢?當時正值早春二月,連柳條也沒有泛青。沒想到,正是這不見春意的柳枝,喚醒了李白的創作靈感,一句誰也未曾想到的佳句,在剎那間,就跳了出來“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我們不能不佩服李白這種過人的聯想。古人有折柳枝以贈行者的風俗,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題材,而李白到勞勞亭時,連柳條都還沒有綠呢!但他卻才思所至,忽發奇想,一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就把這首小詩提高到了眾人難以企及的境界了,乾隆皇帝的評語最是干脆:“二十字,無不刺骨。”明代文壇怪杰譚元春則說得更絕:“古之傷心人,豈是尋常哀樂?”不管說此詩“刺骨”也好,還是作者不是“尋常哀樂”也好,總之,同是傷心,李白卻從尋常景物中發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閃光點,明明是春風未綠江南岸之際,卻被他寫得有情有意,原來春風就是怕行人太傷心,才沒有把柳條吹綠,這看似無理的擬人寫法,卻更加豐富了人間的離情別恨。

據《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這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系的最早記載。這一習俗到唐代尤盛。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因而唐詩中描述于灞橋折柳贈別的篇章特別多

 先看戴叔倫《賦于長亭柳》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

     雨搓金縷細,煙裊翠絲柔。

     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游。

     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詩中描繪了霸橋的風和送別之多與苦,感嘆柔弱的柳條被過早折取,長不到秋天。

 楊巨源的《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則從另一個角度道: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也是借替柳說話,叫風不要讓低垂的柳枝掃路上的灰塵,突出其送別差事之苦,從而突出送別人心情之苦。

     霸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怎解垂絲絆行人。

                                   (唐  羅隱《柳》)

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抒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的送別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離情別緒。楊柳啊,你自家的飛絮都留不住,怎么能垂下枝條絆留住遠行的人啊!你留給多少親朋摯友惜別的痛苦辛酸

 再看下面幾首寫折柳送別的詩: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唐  白居易《青門柳》 
     青青柳樹的翠綠色是“傷心色”,長長的柳條被折盡了,連春風都減弱了,這都是近來送別離人太多的緣故。詩人用“傷心色”、“減春風”極富感情色彩的描繪,表達了對離別之人的同情。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唐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詩中描寫落暉中的柳條千條萬緒,隨風搖擺,裊裊依依,如煙似霧,極寫柳條的繁茂。最后兩句勸送行人不要把柳條折盡了,留一半迎接離人的歸來。表達了對離人歸來的期盼之情。

     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

     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

                                     (唐  劉禹錫《楊柳枝詞》

 詩中寫送行人已不是以簡單的柳條相贈,而要將柳條編為“同心結”贈給行人,以強調惜別之情。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處。

                                    (唐  戴叔倫《堤上柳》)

 青青的垂柳啊,你垂下的萬條柔絲,編織了多少離情,又縫進了多少別緒,你使夫妻們肝腸寸斷,又使多少情侶們愛意纏綿,淚水漣漣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唐  雍裕之《江邊柳》)

 詩中的女主人公沒有折柳送別。反而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難以割舍的依戀之情通過柳絲這一意象表現得何等真切,又何等凄婉。

     傷見路傍楊柳春,一枝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施肩吾雜曲歌辭·楊柳枝

 寫到折柳送別,路的楊柳一年復一年被離人攀折,楊柳逢春依舊可以長出新的枝條,盡管還是折著去年那一處的楊柳,但已經不是送去年離別的人(而是又有親友離別)了。此處的折柳還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不覺令人更加感傷了。

 分別之情令人難堪,詩人不免埋怨柳的無情: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說《柳》)

 詩中埋怨柳樹無情,不懂得迎接離人歸來,只知道送別離人。則埋怨離人無情,棄家遠離。   

 北宋詞人王安國的《清平樂·春晚》寫離別,也是以楊柳作背景: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并把枝枝葉葉都賦予離情。
  起筆“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寫出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一個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啟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寫分手前的餞行酒宴。席間那個不忍別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將登舟上路的男子,卻喝了個“醉”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上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宛囀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這景象似乎正是輕別的行者輕松愉快的心境的象征。而“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則遙應“留人不住”句,是蘭舟既發后渡頭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觀感覺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 “枝枝葉葉”俱含“離情”。以上四句寫景,渾然一體,卻包含兩種不同情感的象征。
  結句寫情,卻突然轉折,說出決絕的話,寄語對方“此后錦書休寄”,因為“畫樓云雨無憑”,猶言:我們青樓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來信了,從此割斷情感聯系吧。其實這是負氣之言,其中暗含難言之隱。妓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愛的權利,即使有了傾心的男子,也沒有長聚不散之理。彼此結歡之夕,縱使千般恩愛,時過境遷,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對方“此后錦書休寄”了。話雖如此,倘不想得到“錦書”,何以特別提到?
  總之,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絕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懷。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曰:“結語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語。 

 王安國寫春天離別提到楊柳,而比他早的柳永寫秋天離別,也寫到楊柳: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

 柳永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詩人,也留下了與楊柳有關的纏綿悱惻的詩意。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為什么柳永要說離別傷醉之后在楊柳岸邊呢?很顯然,古人分別喜歡折柳相送,因而要在楊柳岸邊送別。楊柳一旦跟最傷心的離別扯上關系,就會被賦予跟離別一樣的憂傷感情,因而柳永這首《雨霖鈴》中運用了楊柳一個意象,就使離人更感肝腸寸斷。

 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例如,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原本與送別無關。但可能是由于這一樂府題中的“柳”字,后來依此題寫詩者才逐漸將惜別與柳枝相聯系,南朝梁元帝《折楊柳》中已有“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的句子。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孤城一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笛聲而激起鄉愁,觸動離憂,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思念遠方親人,要以柳相贈,正如趙嘏《垂柳覆金堤》中描述的:“驛使何時度,還將贈隴西。”“纖纖折楊柳, 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張九齡《折楊柳》李白《折楊柳》中寫婦女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亦云:“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而客居外地思念長安的人,也常以楊柳為寄托,元稹便曾在《第三歲日詠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中向長安熟悉的柳樹相托:“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殷勤為報長安柳,莫惜枝條動軟聲。”是柳枝,將四面八方的人心系在了一起,使他們得以朝夕和睦相處:即便分開,也能時時記掛心間,崔道融《楊柳枝》中的“霧捻煙搓一索春,年年長似染來新。應須喚作風流線,系得東西南北人”這些話,可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
浸染了煙柳色的古典詩詞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古典文學別離主題意象之一:柳
古典詩歌意象中多情的柳
古典詩詞中的“柳”意象
飛花令“柳”的詩句100首,含“柳”字的詩句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青河县| 香河县| 荃湾区| 治多县| 邯郸县| 新泰市| 蓬溪县| 苏州市| 盘锦市| 凉城县| 聂荣县| 巩义市| 团风县| 龙井市| 璧山县| 措美县| 库尔勒市| 泗洪县| 兴业县| 天祝| 五大连池市| 云阳县| 东莞市| 万盛区| 五指山市| 峨眉山市| 花莲县| 祁连县| 腾冲县| 改则县| 都江堰市| 电白县| 台安县| 湘潭县| 通江县| 彩票| 洛阳市| 岗巴县| 广平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