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微型詩略論》

 

摘要:微型詩是從短詩、小詩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新詩體,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有意識的創作實踐,并逐步以微型詩的名稱取代和統一了原先的小小詩、超短詩等。經過近年的創作實踐,微型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已成為一種新的獨立的詩體。 

關鍵詞:微型詩;創作實踐;新詩體
【一】
    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我們都在思考:處于轉型期的社會主義文藝,如何才能健康前進,日趨繁榮。我們希望在高揚主旋律的同時,呈現文藝題材、形式、風格的多樣化,以滿足廣大人民對文藝審美不斷增長的各種需求。

    事實證明,一種文學或詩歌流派,應在長期的文藝實踐中逐漸完成,絕不可能憑發表幾句“宣言”、從外國生吞活剝一個什么時髦的“主義”一蹴而就。從八十年代初“朦朧詩”的興起,到九十年代“現代派”沉寂的詩歌現象,很值得大家去總結。由于詩歌成為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的謎語,幾乎成了皇帝的新衣,“詩人們大片大片地在語言中迷失”(孟浪語)。“詩歌冷落了社會也被社會所冷落,詩人疏遠了讀者也被讀者所疏遠。先鋒詩人為藝術的探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熊國華語)。中國的詩歌從此進入了它的低谷時期。

    詩歌實踐告訴我們:那種脫離生活的東西,讀者并不買賬。六七十年代的“假、大、空”也罷,八十年代的“洋、長、蒙”也罷,最終都被群眾無情地拋棄。歷來被稱為“文學中的文學”的詩歌,也被“先鋒”們糟蹋得不像樣了。 

    在詩歌的低谷中,不少詩人紛紛改行,有的下海,有的出國,有的寫小說,有的干新聞,不一而足。在詩歌的低谷中,更有繆斯信徒,在堅守凈土、埋頭鉆研中增強信心,迎風冒雨奮起前行。

    全國數以千計的民間詩刊如雨后春筍,一些好的新詩仍然受到人們的傳頌與歡迎。在眾多的民問詩刊和新詩探索中,處于西部的直轄市重慶,以它倡導的微型詩活動,影響海內外,形成詩壇一道亮麗的風景。從1996年開始,山城部分老、中年詩人,集合在《微型詩》周圍,自覺地進行微型詩創作和研究。短短兩三年之內,他們編印的“微型詩潮叢書”,居然推出近20種詩集,并在全國引起較大的反響。參加此項活動的詩人蔣人初、穆仁、張繼樓、林彥、白莎(青島)、黃淮(深圳)、鄒雨林、姚益強、曉帆(香港)、馮異、朱兆瑞、塞風(濟南)、張修文、馬瑞麟、鄧芝蘭、王爾碑(成都)、梁上泉、唐元龍等,組成一個頗具實力的微型詩方陣,接受著詩界和詩歌愛好者的檢閱。他們的努力,得到著名詩人、詩評家賀敬之、吳奔星、曾卓、阿紅關注和支持。

    賀敬之同志專為《微型詩》報題寫刊頭,并數次寫信給編輯部表示鼓勵,這更加激起微型詩潮波濤洶涌、浪花飛濺。香港詩人傅天虹、張詩劍、路羽、夢如,臺灣詩人文曉村、金筑、涂靜怡、臺客,也對微型詩倍加贊賞,香港銀河出版社特別將拙著《珍珠瀑》(1997年9月第1版),列入“世界華文詩庫”,首開正式出版微型詩集的先河。接著,應銀河社之約,由鄒雨林主編了一套5本的“微型詩系列”(晁若冰的《白莎微型詩》、蔣人初的《三峽石》、姚益強的《燃燒的心事》、唐元龍的《含笑的楓葉》、雷宗榮的《心中的城》)于1998年3月出版。“微型詩系列”和次年8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微型詩500首點評》,其中不少詩作,受到讀者的好評。

【二】
    微型詩是從短詩、小詩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新詩體。我們從形式來區分,大致11—20行(或不超過30行)是短詩,4—10行是小詩,1—3行是微型詩。

    作為第1本《微型詩集》的責任編輯、《微型詩》報的主編之一,我不僅是微型詩發軔期的見證人,而且也是九十年代微型詩群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記得1988年秋,重慶詩歌研究會為了幫助會員解決出書難的問題,決定由我負責編輯一套內部出版的“銀杏詩叢”。經重慶作協張繼樓同志推薦,蔣人初來到我家,表示要出一本詩集。我在閱讀書稿時,發現基本上是壓縮得極短的1—3行的詩,寫得很精練,當時眼睛為之一亮。他將這種比短詩更短、比小詩更小的詩,稱之為“微型詩”,并以此作為詩集的書名。《微型詩集》于當年10月出版后,引起了應有的關注。1989年榮獲重慶作家協會頒發的建國四十周年重慶文學獎;著名詩人沙鷗對《微型詩集》的評論文章也發表在1991年第4期《詩刊》上。

    蔣人初對微型詩的探索,始于七十年代末。1985年從行政崗位離休后,才有可能集中精力于創作。1988年的《微型詩集》盡管得到不少鼓勵,但作為一種新詩體,從認識上還未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蔣人初仍是一位踽踽獨行的探索者。他在此后的六七年問壯心不已,默默耕耘,除創作大量詩作外,還博覽群書,潛心研究,陸續發表了《論微型詩》、《再論微型詩》、《三論微型詩》,分別從淵源、形式、審美特征等方面,對微型詩作出了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成為微型詩創作研究的最早拓荒者。

    從《微型詩集》代序(1988年)到《三論》(1994—1995),蔣人初為微型詩理論構建了初步的框架,對以后微型詩的興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我個人認為,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微型詩的淵源、命名和界定方面。

    “微型詩是一種新的詩體,在形式上,最多3行,最少1行。”這是詩人蔣人初《論微型詩》開宗明義的第l段。他在“三論”中多次提及,更有《微型詩集》(1988)、《微型詩選》(1995)兩本詩集為他作證。1—3行的“界定”,發生在《微型詩》創刊辭之前。

1—3行的詩,原來就曾出現過:
古代有:
“滿城風雨近 重陽”(宋 潘大臨)的1行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荊軻《易水歌》)的2行詩;
“大 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 劉邦《大風歌》)則是標準的3行詩:
外國的:
“人類的歷史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花根鄙棄榮名的花朵”(黎巴嫩 紀伯倫)是1行詩。
現代有2行詩:
“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魯迅《題未定草》之九);
3行詩:
“父親啊/我怎樣的愛你/也怎樣愛你的海”(冰心《繁星》)。
七月派詩人塞風在1937年蘆溝橋事變時,寫過一首題為《弓》的抗日詩:“面向東北角,早已義憤填膺/我拉圓大地的弓。”恰好也是3行詩,離現在已有60多年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文革”動亂結束后的政治安定,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給詩人們以更多的希望、更飽滿的激情。詩歌改變了過去“大一統”的模式,風格開始了多樣化的嘗試。
北島的《兩種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崇高是崇高者的座右銘。”
黃淮的《雷》:“每句空話都炫耀著自己的權威。”
桑恒昌的《總是這方熱土》之五:“所有的路/都有——,不愿站起來的碑。”
     這些l一3行的詩,都是寫在這段時間,而且得到較廣泛的贊賞。我從拙集《時光與潮汐》中,也發現10來首l一3行的詩,寫作時間是1980年至1986年間。
如《枕濤集》之八:“閃電在烏云間閃耀,瞬間的光芒,怎能將烏云變成彩霞呢?”便是其中的一首。不過當時這些1—3行的詩,只是詩人們的偶爾之作,還沒有達成共識和互相交流,尚未形成一種新的詩體。

    “微型詩”是由詩人蔣人初首先有意識地創作實踐和命名的。真正的更加廣泛的創作研究,推動微型詩潮,漸為更多的人所認同,卻是從1996年《微型詩》創刊,有了比較穩定的以重慶為主的微型詩群之后的事。著名詩人、詩評家阿紅給編輯部的信中說:“我喜歡微型詩。過去我叫它“迷你詩”,那名兒未免趕時髦。諸位定名為微型詩,高!”詩評家劉強在《詩要飛得起來》一文中云:“‘命名即奠基’,是破土‘第一鋤’。此前只有‘小詩’而無‘微型詩’的名稱。現在以‘微型詩’的名稱取代和統一了原先的‘小小詩’、‘迷你詩’、‘超短詩’等不甚科學的叫法。微型詩已成為一種新的獨立的詩體。”

【三】
    共和國建國以來,在詩歌形式的實驗方面,郭小川和雁翼是我敬重的兩位詩人,他們在幾十年的詩歌創作中求新求變,不斷探索,不愧是追求現代詩歌完美的勇敢開拓者。

    雁翼曾在寫給我的一封信中談到:“詩人的一生有許多追求,但形式是他追求的主線,因為一切表現方法都在形式上。”他在《詩的形式美》一文中認為:“詩因形式而存活,形式因詩的內容而具有生命。”

微型詩從新詩中脫穎而出,這是一種形式創造,也是一種藝術剪裁。
    1—3行的微型詩,以其濃縮陛、跳躍性和多義性為主要特征。濃縮性是指它形式簡短、內容精練、高度概括;跳躍性,就是允許大跨度地跳來跳去,便于表達多年的積淀與瞬間感情的起伏變化;多義性呢,在意象的背后蘊涵豐富,一石三鳥,避免直露,與“詩重暗示”契合。1—3行的微型詩,無須起承轉合,不講首尾呼應,用不著多余的敘述鋪墊。少了許多陳規,多了幾分鮮活。l一3行的微型詩,便于閱讀,便于記憶,也便于傳誦,這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原因。怪不得詩人阿紅說:“三行也是大原野,夠千里馬馳騁一陣”。

    雕塑大師羅丹說過,所謂美,便是將多余的部分削去。寫詩不可學“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詩人孔孚主張:“寫詩用減法。”中國的國畫家則十分注重畫面“留白”。這都說明了取舍、布局、剪裁在藝術中的神奇魔力。

    詩這種形式很像萬里藍天上的一片云,時而白云舒展,時面烏云密布,美不過的是朝霞滿天,彩虹飛跨。詩也像綠色世界的一枝花,姹紫嫣紅,香飄四季,裝飾了人類美麗的家園,美化了整個地球村。詩又像名設計師剪裁的一件衣裳,或飄逸瀟灑,或端莊華貴,費盡心機巧裁衣,環肥燕瘦總相宜。由于詩人們的性格、閱歷不同,審美的觀念不同,自然會采取多種表現方法,出現各不相同的風格,從而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

    當然,微型詩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承擔長篇史詩的重任,也難于傾瀉一詠三疊的“大江東去” 式的豪情,似乎不太適宜充當詩歌朗誦會的節目演出。這里還必須說明,微型詩只是詩歌表現形式的一種,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它無法也無意取代長詩、短詩和小詩的功能。

鄒雨林 (1934~):原名鄒布。浙江杭州人。1949年入二野軍政大學并進軍西南,歷任文工團員、記者、文化教員。1952年轉業至西工干校學習。1953年進藏,先后在中共西藏波密分工委財政科、中共西藏塔工分工委秘書處任職,1958年任重慶市藝術館《群眾文藝報》編輯,1972年任市川劇院專業編劇。重慶市新詩學會、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時光與潮汐》、《珍珠瀑》、《鄒雨林十行詩選》、《金色的大鵬》等,劇本集《鄒雨林劇作選》,散文集《至愛者的回眸》,微型詩書簡文論集《詩路雁語》等,共出版文學作品集12部。詩歌創作獲首屆重慶文學獎,另有多部(首)作品獲各種獎項。1989年獲四川省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

來自《微型詩》鄒雨林/鈴歌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華西都市報“當代書評”:截句成風 他們在截什么?
新詩中國化和漢詩現代化的成功嘗試 - 格律體新詩審美研究 - 中國格律體新詩網 - Pow...
詩想家No.43ll微型詩發展的論述及其思考(一)/風劍心
中詩社社長王偉主編大型詩集《中國詩歌·世紀微詩百家》隆重開始征稿
【微詩講壇】[06]從古體詩詞看當代微型詩創作
散文天地‖白話詩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 文/朱樂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山区| 那曲县| 漾濞| 宁城县| 恩施市| 廊坊市| 古丈县| 家居| 汉川市| 道真| 德州市| 临夏市| 惠安县| 台东县| 建德市| 锦屏县| 涞水县| 德兴市| 香格里拉县| 栾川县| 仪陇县| 高尔夫| 长宁区| 湛江市| 黎平县| 德惠市| 宁阳县| 泸溪县| 日照市| 烟台市| 德阳市| 石嘴山市| 房产| 高雄市| 邳州市| 临江市| 疏附县| 长阳| 漾濞| 凯里市|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