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英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科學博士、 文學博士,近代西方科學教育思想倡導者,教育改革的先導,他提倡快樂教育。
把小斯賓塞培養得14歲就考上劍橋大學,并獲得了博士學位。
對學生閱讀,斯賓塞這樣說:
培養閱讀的愛好
一個家庭有沒有藏書,構成了孩子最初環境的好壞之分。
在人類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書籍發揮著啟明燈似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也不例外。我認為,每個生活區都應該有一個圖書館,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間屋也行,每個家庭也應該有一些藏書,尤其是關于教育孩子的書籍。不管世道如何變遷、光陰如何荏苒,蘊含在書中的知識和智慧是亙古不變的。尤其在藏書世家,那些被前人積累下來的寶貴書籍,不但為孩子提供了巨大的知識海洋,還留下了尊重知識、熱愛知識的求知傳統。
一個家庭有沒有藏書,構成了孩子最初環境的好壞之分。接下來要了解的便是如何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宜早不宜晚
許多父母認為,嬰幼兒期的孩子理解力低,給他讀書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不讀。其實事實并不如此——當幼兒瞪著大眼睛聽父母念書時,盡管看起來聽不懂多少,但只要他不哭鬧,就證明他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的發生變化。就像你在給一棵幼苗澆水時,它不會馬上長出葉子,但它的根卻在泥土里靜靜的吸收一樣。
我曾對200多名閱讀能力較強的兒童進行過研究,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從小就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了愛聽書、愛讀書的習慣。具體在每天的什么時間讀書并不重要,只要每天讓孩子堅持在同一時間讀上15分鐘書,你就會看到效果。
讓家人做榜樣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看見父母在津津有味地讀書,他自己也會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即使看不懂也沒關系,父母可以給他講解。
給孩子一個他自己的書柜
小斯賓塞小的時候,有段時間,我發現他的書和我的書混在一起,他經常找不到自己的書。后來我和他一起動手做了一個小書柜,讓他把各種書貼上標簽,分門別類地放進去。小斯賓塞非常喜歡這個屬于他自己的書柜,他把它當做了自己的小圖書館,只要有機會找到新書,就迫不及待地放進去。其實,只要條件允許,孩子是很喜歡存書的。在我看來,存書比存錢更好。
幫孩子選好書
為了開闊孩子的視野,書應該要多,但有時也不盡然。為孩子選好一本書,就像選好一位老師一樣重要,有的孩子讀五本書,可能還不如另一個孩子只讀一本書管用。就像你聽被人講話,碰上一個智慧的人,你就會停下來久久聆聽;而碰上一個嘮嘮叨叨、沒有多少見識的人說話,則只會敗壞你的興致。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會對不同的書籍有特別的興趣:3~6的兒童喜歡有彩色圖畫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童話,那些短小、生動、易背誦的疊句對他們特別有用;6~8歲的孩子對書籍開始有了偏好,除了父母認為特別重要的必讀書以外,其他書籍可以讓他們自己去選擇;8歲以上的孩子,會偏愛讀一些幽默故事、民間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偵探故事,這時應該多為他們提供一些這方面的名著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