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狀態,端正的態度,是決戰中考的保障。復習教學中,掃除無用的思想,掃除悲觀的思想,掃除到頂的思想,掃除無所謂的思想,要全不要偏,要細不要粗,要實不要浮,要穩不要急。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思想不沉悶,平時教學定發憤;只要思想跟得上,教學成績定然上!
前天下午,我們開了初三教師會和家長會。在教師會上,就初三后期工作做了簡單說明。
1、每位初三教師要充分認識復習教學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樹立“態度決定一切,認真決定水平,負責決定能力”的觀念,發揚關鍵時刻沖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真真正正進入沖刺狀態,用成績說話。
2、全體教師要增強精誠合作的團隊意識,團結出力量,團結出成績。在初三這個集體內堅決反對那種意氣用事的行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有困難、有問題,大家齊幫助、共協商,形成一個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
3、各任課教師要加強對本學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題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體編排體系,編寫體例、重點難點,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知識結構、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教法和學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重新劃分若干個大單元,以利系統復習。
4、《考試剛要》和課程標準,是中考命題的基本依據。研究透徹剛要和課程標準,是獲取中考信息的捷徑,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教師要明白并教學生明白中考內容的范圍及試題結構,搞清“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
5、中考試題有很強的繼承性和連續性。加強往年中考試題的研究,有利于增強平日教學的針對性,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要注重從以下方面做好研究:中考試題與教材、考綱要求的吻合程度,中考試題的知識覆蓋面;中考試題的難度分值比例和理論聯系實際試題的分值比例,題型比例和本學科各部分內容的分值比例。
6、密切注意中考動向,注重中考信息的搜集與整理,保持與教研室、兄弟學校的密切聯系,提高指導的科學性、時效性。
7、著重對考試暴露出的學科教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改進學科教學促進班級管理的意見和措施。要仔細研究學生試卷,針對試卷中暴露出的知識缺陷、應試技巧不足等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定出補救措施,找出改進辦法。
8、班主任要對本班的班級管理措施、考試的綜合成績、不同類別學生的分布及變化等班級情況作詳細的總結、分析。任課教師要對本學科教學作分析說明,同時提出對班級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任課教師要群策群力,掌握好學情、教情,搞好學生及班級管理。
9、各任課教師要系統有序地教給學生本學科的復習方法,輔之以個別指導。班主任要利用一定時間,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
10、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的分層次教育。全體教師要增強優生優培意識,調整優生優培策略。各科教師要注意中等生的各科平衡發展,尤其是加強其薄弱學科的特殊輔導,使其盡快優化。對學習困難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設法鼓舞其信心,利用復習的機會掌握一些基本知識,順利完成學業。
11、把好材料關。在選題時要按考點進行梳理,按中考能力的要求選題,題型、題量要盡量安排得全面、條理、有序,所選題目要盡量聯系生活實際,貼近中考,體現新情景、新材料,便于訓練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控制所選題目的難度,以中、低檔難度題目為主,少選難題,杜絕偏題怪題。
12、把好閱批統計關。凡作業、練習、測試,必須有布置、有檢查,認真批改,有查必評,有錯必糾。
13、把好講評關。根據批閱統計情況,有的放矢進行講評,要講學生所需,切忌面面俱到。杜絕練習、試題不批閱、不統計,憑感覺講評的現象。要求學生多用啟發式、討論式,引導學生總結出規律和方法。要做到講一題會一類,舉一反三,切忌就題論題。
14、把握好學生落實關。學生是否能夠復習好,落實是關鍵。要留給學生自我反思、整改、消化的時間,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查失分,寫考情分析,確立新目標,老師要做到跟蹤檢查。
15、本著全面、扎實、系統、靈活的指導思想,做到:堅持把復習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堅持補弱糾偏;堅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復習效率;堅持面向全體,實現大面積豐收。以基礎知識的復習為主,以低中檔題目的訓練為主,以學科內綜合為主,以小綜合訓練為主。處理好基礎和能力的關系(強化基礎,提升能力)、揚長與補弱的關系、復習知識與做題的關系(做題的目的是回歸知識、提升能力)。
16、本著鞏固、完善、綜合、提高的指導思想,做到:強化時間觀念;強化研究,重點研究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強化訓練,增強針對性;強化應試技巧與規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識性丟分;強化學生心理調控,加強心理輔導,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復習,以必勝的信念參加中考。
17、本著回歸、模擬、完善、調整的指導思想,做到:教材提綱化、基礎系統化、形式習題化、時間具體化;試題體現基礎性,考試體現模擬性,答題體現規范性,講解體現系統性;逐步完善知識體系,適應考試要求、調整教學的方向、升華考試技能。
18、睡前全身放松,包括精神、心理和身體的放松;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晚飯后不喝咖啡和濃茶,以免使自己過于興奮不得入睡;在睡前泡泡腳,或用溫水洗澡;保持臥室環境舒適,避免強光、噪音或過悶過熱;在身體有嚴重不適的時候及時就診。
19、消除不必要的煩惱。臨考前,考生越覺得時間緊,任務重。煩惱是難免的,適度的焦慮也是正常的。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煩惱和焦慮,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呢?考生應當增強積極情緒的積累。考生應當學會自我暗示:“我能行!我有一定的實力!”“我相信自己!那些題已經重復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難也不放棄,能挺過去!”“雖然我有些緊張,別人也同樣緊張,沒什么的!”“我不可能都會做,但一定要把會做的做對!”“我難人難,我不畏難,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20、增加營養和鍛煉。考試期間的飲食安排要做到食物多樣,谷類為主,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常吃奶類、豆類或豆制品,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吃清淡的飲食,不宜飲酒,要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要吃飽,要吃好,要清淡,要少吃脂肪和糖,要適當吃些雜糧,要及時補充水分。不宜用飲料代替白開水,不宜貪涼,不宜午睡時間過久,不宜節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不宜在風口上猛吹。考生在復習的間隙要經常放松自己的身體,做做保健操,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和家務勞動,進行積極性休息。
21、考場習慣早養成。審題要仔細,越是面熟的題目越要仔細,一些粗心的考生往往想當然地就填上答案,事實上這樣的題更有玄機,其中的條件會有一些變化,建議一道題看三遍,關鍵詞劃出來,認真讀題肯定能避免失“可得之分”。考試中遇到“攔路虎”,跳過它直奔下一題,這是比較正確的考試習慣。可有些考生卻習慣于死啃,大有不破此題不罷休的勁頭,結果為一道題影響了整體發揮,實在有點得不償失。好的考試習慣應當從現在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到中考才會習以為常。
22、中考考查重基礎、重能力、重應用。只有夯實基礎,才能談得上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在平時學習中,很多同學在這個方面做得并不好,尤其是成績較好的學生,一遇到基礎復習就提不起興趣,態度浮躁;考試時遇到基礎題眼高手低,總是錯了不該錯的題,丟了不該丟的分。同時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能做到融會貫通,所以遇到綜合能力題,也總是因為某些環節思維不縝密、某些小知識點掌握不準而錯失分數。中考考試綜合性的難題,其實并不難,只不過是把多個知識點橫向聯系,綜合到一起加以應用、發散。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注重基礎,認真落實好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只有打好扎實基礎,才能提高綜合能力。過硬的功底和實力,是決戰中考最有力的武器。
23、教學要瞄準目標,基礎要穩,掌握要準,落實要狠。在教學時,分析要準,要給學生一個正確定位,哪強哪弱,哪優哪缺。幫助學生抓牢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不穩,做題不準。從最簡單的入手,千萬別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大題不會做,小題不愿做。充分利用錯題集,狠抓易錯點、易混點不放松,反復練,練反復,直到練會、練準為止,另外,做題后要善于總結、反思,讓技巧、方法爛熟于心。
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是決戰中考的支柱。頂住壓力,行動起來,用實干對抗壓力。正視壓力,正視競爭,正視復習備考中的暫時問題,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