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禁忌】
一、忌合掌:
撰寫對聯,必須上下聯異義相配,方為合格。有人對“詞性相同”這一要素產生誤解,以為上下同義便是對仗工整,其實是犯了“合掌”的毛病。“合掌”是作聯之大忌。
什么叫“合掌”呢?兩只手掌,本為對稱,合而為一相對稱便叫“合掌”。“合掌”是比喻上下聯的對仗在意義上相似、雷同或差異不大。
例如,雙忠祠聯:
志士無雙雙志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此聯就是一副合掌聯。“忠臣”與“志士”、“無”與“不”、“二”與“雙”都是同義詞。
又如:
散步江濱觀浪涌;
閑行河畔看波興。
聯中“散步”與“閑行”、“江濱”與“河畔”、“浪涌”與“波興”都是同義詞,上下聯的內容沒有什么區別。
再如:
蘭房生貴子;
繡戶產麟兒。
這副佚名傳統對聯,也犯合掌毛病。聯中“蘭房”與“繡戶”都指已婚育齡婦女之臥室,“生貴子”與“產麟兒”均指得個好娃娃。
一些容易合掌的詞匯:
神州,華夏;芳,香;妖,嬈;寺,廟;荷花,菡萏,芙蕖,芙蓉;目,眸;歲,年;等。
忌不規則重字:
對聯中,上下聯的用字不能不規則地重復。就是上聯出現的字在下聯不能再出現。
如:
楓紅古道觀秋月;
竹綠秋山笑夜霜。
在這里上下聯重復了秋字,是對聯的禁忌。
二、忌失對:
撰聯時,上聯用了個相同的字,下聯也必須用個相同的字,如果少用一個就是失對。再如上聯某處用了數詞,下聯相對處也要用一個恰當的數詞去對,否則也算失對。失對更是對聯之大忌。
例如:
依依楊柳月;
寂寞渡頭風。
依依和寂寞就是失對,若改為漫漫渡頭風則工。
失對不僅局限于詞性上,上下聯的意義不相關也是失對。
如:
水上公園尋菡萏;
村中老媼嗜評書。
出句和對句完全沒有任何關聯之處,可以說不能算是一副對聯。
忌上重下輕:
撰聯忌上聯氣盛,下聯氣弱,造成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毛病。
例如:長沙衡陽會館一聯:
氣凌衡岳三千丈;
心托離騷廿五篇。
此聯立意不錯,但有上聯氣盛下聯氣弱的缺點。
又如:
年華大好英雄健;
風月多情草木香。
再如:
萬仞驚峰承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一看即可明了上聯氣盛下聯氣弱。
對聯的幾種應對方式:
對聯在嚴格意義上有正對反對之分,根據出句的意思也可以流水對。也有少數無情對和不規則對。
無情對:
一般上下聯沒有什么關聯,只是字面上相對,往往給人詼諧風趣的感覺。
如:容易對色難。容是容貌,色是色相。分析明白了你會心中莞爾一笑。祖沖之對孫行者。祖對孫,沖對行,之對者,虛詞。兩個人物名稱天然巧合卻又風馬牛不相及。不規則對就是上下聯字數不相同,缺字聯。
如:中華民國萬歲;袁世凱。表示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是一副極具諷刺的聯。
正對:
就是出句和對句的詞性工穩。多數體現在名詞的分類上。也就是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器物對器物,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正對在實際情況中也可以在某一名詞的詞性上放寬。
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對一行,量詞,黃鸝對白鷺,動物名詞。鳴對上,動詞;翠對青,色彩名詞。也可以看做形容詞。柳對天名詞,此處見寬。一副對聯能有一半字數工整相對就可以看做是正對。
正對中也包含寬對詞匯,這在網絡中很普遍,我們群聊和論壇中大多數都是這中對應法。
反對:
就是上下聯詞匯一正一反,意思相反而表達的方式互相映襯,把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鮮明,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例如:
破千年舊俗;
立一代新風。
此聯用“舊俗”和“新風”來反襯,上下聯意思恰恰相反,形成鮮明的對比。
流水對,上下聯的意思是順承的、連貫的,只是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來表達,如果將上下聯獨立起來,
意義就不完整。串聯的上下聯一般都有因果、連貫、遞進、條件、假設等關系。
例如: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對聯和詩詞對仗的區別:
對聯和詩詞對仗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特別是律詩中的對仗,有的能應用于對聯。律詩的對仗分:正對、反對、寬對、借對、流水對等。這在對聯中也普遍應用。很對對聯的例句都出自律詩中。但是不能完全把律詩的對仗看做是對聯。律詩中的對仗是和整首詩的內容相關聯的。而對聯只有簡單的兩句話相照應關聯。
當然,律詩并非都對仗,
如孟浩然《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
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
這就是前人所謂不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初唐的律詩是否對仗是自由的,但平仄格律則很嚴謹。宋人所謂的蹉對,也是寧肯參差為對而不損平仄格律。
錢起的《湘靈鼓瑟》
善故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是科舉考試的經典之作,其中對仗部分有: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摘出任何一聯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題。如把: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作為一副對聯它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單單看這兩句不知道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馮夷為什么空自舞,楚客為什么不堪聽。它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也不知道在表達什么原因。但是結合全詩理解我們就很明白,說的是湘靈鼓瑟之事。
我們再看看七律,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間對仗兩聯摘出來單獨看就不成對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對長江上輕下重,關聯極為突兀。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一聯沒有主題,特別是對句:百年多病獨登臺。和出句相比較很是唐突。但是結合全詩來看就沒有疑慮了。
從這兩個律詩的例子我們就會明白對聯和對仗的根本區別。對聯是獨立的兩句表達意思。對仗是結合全詩而表達意思。但是有的白描對仗是可以作為對聯使用的。李商隱的律詩大部分對仗都能單獨摘出來作為對聯使用。
例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這些都有獨立的中心思想,即使不看全詩我們也能明白。這也是律詩中正對的特點。如果律詩中的寬對、反對、借對單獨摘出來理解就差強人意了。
例如: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這幅聯上強下弱,神女對小姑相去甚遠。同莊生對望帝有很大的差別。神女生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小姑卻不為人知。
詞中的對仗和對聯的區別更為明顯,
如:
日出江花紅似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這一聯就犯了對聯的重字禁忌,上下句都有江字。
還有:
霜風凄緊,
關河冷落(柳永.八聲甘州)。
這在對聯中是出律的,犯了仄起平收的禁忌。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沁園春)。
這叫扇面對,但是也不符合聯律。
在眾多詞中有的對仗是很工穩的,摘出來也能成為一副對聯。
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五代.翁宏)。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區分了對聯和對仗的不同,那么對聯就不存在有孤平和拗句的說法。
孤平是律詩中除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叫孤平。拗句是不符合五七言律詩格律的句子叫拗句。拗句是后人為唐宋詩人的作品有不符合格律時臆想的解釋。對聯的單邊字數并不都是五七言。對聯的單邊從一字道數十字上百字都有。如果把孤平和拗句強加在對聯上,那么從單邊一字聯到單邊六字聯都可能犯這樣的毛病。
如:
一字聯:單邊只有一個:仄,對句則是:平。這就形成了出句拗,對句孤平。
二字聯:出句:仄仄,對句:平平。或者出句平仄,對句:仄平。同樣犯孤平。
三字聯更為明顯。如出句:平仄仄,對句仄平平。或者出句:平平仄,對句仄仄平。那么平仄仄,仄仄平都是孤平。
四字聯:也有這樣的現象。
如: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所以律詩中的某些說法不能生搬硬套在對聯中。
四字屬對法:
由三字對而增為四字對,其法較易。茲再分類舉例于下:
天類:
風吹檻外/日照窗前 渡口綠煙/溪頭紅雨
春風舞柳/夏雨喧荷 踏雪溪橋/迎風水榭
微雨淡云/曉風殘月 有風伏熱/無雨冬晴
地類:
山色迎眸/水聲入耳 萬頃波光/千山雨意
埋盆作池/疊石成嶂 繞城水綠/排闥山青
風皺麥浪/雨洗松嵐 三徑苔痕/一庭樹影
人類:
男羈女角/婢織奴耕 舍肉貽母/含飴弄孫
南貧北富/濁圣清賢 謝隱東山/韓瞻北斗
才儲國器/壽冠耆英 蘇婦題圖/宓妃贈枕
白手成家/丹心報國 舌翻三寸/腸蕩九迴
物類:
冠裳畢集/履舄交加 舞扇歌衫/耕蓑釣笠
屏圍芍藥/帳暖芙蓉 紫云割硯/紅雪飛箋
躍馬橫戈/聞雞舞劍 菊泉汲酒/槐火烹茶
黃菊吟詩/紫芝作餌 霜侵菊熟/雨綻梅肥
花鳥和風/草蟲冷露 狐知集腋/象戒焚身
由五字對而增為六字對,平仄通用與不通用處,其法相同,不過造句之時,需要圓轉自如,切不可露湊合之跡。仍照前例,
分舉如下:
天類:
日照蕓窗冬暖/風吹草閣夜寒
春野東風旖旎/夜深北斗闌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氣回春
樹襯殘霞畫稿/花含宿雨詩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藥鋤云
槐密山莊避暑/蓼疏水國知秋
地類:
春水淺藍一色/夏山濃翠千層
一點山青螺髻/三篙水綠鴨頭
日落江聲帶濕/風來海氣含腥
窗外青山遠繞/岸邊白水長流
人類:
名士彈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門
名重薛家三鳳/位分荀氏八龍
屋廡伯鸞夫婦/池塘靈運弟兄
虢公國之唇齒/祈父王曰爪牙
天錫汾陽貴壽/人稱李鄴神仙
進學三蘇軾轍/登科二宋郊祁
物類:
草履山衣隱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客磁杯竹葉/詩家紙帳梅花
里社執刀宰肉/侯門彈鋏求魚
赤水求珠遇合/藍天種玉因緣
紅蓼丹楓入畫/碧梧綠竹招涼
魚戲碧擎蓮葉/蟹肥黃綻菊花
倦鵲繞枝知凍/飛鴻涵水帶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遠渚然犀
學習對偶,至七字為完畢,以后則可入手近體詩矣。至七字對之平仄,與五字對相類,如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則不可差誤。此前人所以于七言近體詩又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茲再舉例如下:
天類:
星稀月落長天曉/日暖風和大地春
殘月曉風楊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煙銷皓月臨江滸/日出晴霞亙海門
雨過平添三尺水/風寒為勒一枝花
玉柳風斜寒食節/銀花月朗上元宵
桐葉棗花風四月/蓼洲萍溆露三秋
地類:
蒼松古樹山家屋/紅蓼疏花水國天
蒼龍半掛秦川雨/石馬長嘶漢苑風
山徑煙濃迷棧道/海潮雨急蕩樓船
云邊樹繞巴山色/樹里河流漢水聲
帝京西望詩吟社/王室東遷政失周
曉月征夫催野渡/秋風謫宦夢鄉關
人類:
孫子曾玄分祖譜/舅甥伯叔列封圻
耕田冀缺妻能馌/下第蘇秦嫂不炊
逢友鞠躬雙握手/呼朋促膝兩談心
天鐘異遇唐三俠/世縱清談晉七賢
晚風鼓急喧紅玉/秋雨樓空感綠珠
老來歲月看腰腳/身外云霄付羽毛
物類:
衣冠濟楚威儀美/仗履優游歲月閑
山衣草履淵明趣/緩帶輕裘叔子裝
寶鼎天香紅袖女/珠簾說偈雪衣娘
花磚晝永分簪筆/畫燭宵涼快讀書
紅飛簾外花頻落/綠映窗前草不除
雙鬢秋霜留菊傲/滿身夜月納荷涼
林鴉落日紅三面/野鶴閑云白一行
殘堞草萊嘶石馬/故宮荊棘訪銅駝
風雅頌課件/鈴歌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