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這首詞的關鍵所在,是作者所發出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這里的“新怨”,是指對他十分傾慕的徐州歌妓馬盼盼,那么“舊歡”呢?詞人在前面的“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已然透露,“舊歡”在故園??吹窖嘧訕?,想起張建封父子與關盼盼的傳說,再思量眼前和自己形影不離的馬盼盼,蘇軾不由想到故園曾有的為自己而苦守殘燈的“舊歡”。“歡”,從南北朝時起,就一直是“情人”的代詞。蘇軾于茫茫夜色里,在小園內慢慢思索,一切茫茫然,這才發出“重尋無處”、“古今如夢”的慨嘆。清人劉體仁讀了此詞,曾有所感悟地說:“詞有與古詩同妙者,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平生少年之篇也④”,便隱約體會出此中所隱藏著的不盡往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