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語>選讀》之《高山仰止》《沂水春風》學案

《高山仰止》《沂水春風》學案

 黃巖中學林佩利老師整理

一、基本要求

1、  背誦17.49.11、“‘點!爾何如?’……吾與點也!”

2、  掌握“黨”、“否”、“厭”、“卓爾”、“宜”、“居”、“如”、“方”、“作”、“撰”、“傷”、“與”等在文中的含義。

3、  理解并積累成語:斐然成章;暴虎馮河;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循循善誘。

4、  感受孔子淵博的學問、美麗的人格、教學風格以及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氣氛。

5、理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

二、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然成章             訚如也           行如也             暴虎  

謀而成             侃如也           浮于海           子哭之 

執其手           爾而笑           爾不群             之國   

                                             

                          浴乎                    祓濯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⑴歸與!歸與                                ⑵子見南子,子路不說      

⑶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并解釋

我以文,約我以禮                        ⑵天

⑶子之慟                                  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乎舞雩

4、寫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句中義和今義

⑴不知所以裁之                                 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前言戲之耳                                          ⑷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5、寫出下列各句的句式類型,并能作口頭翻譯

⑴閔子侍側                          ⑵子行三軍,則誰與?  

⑶仲尼,日月也                      ⑷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    

⑸乘桴浮于海                        ⑹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⑻子貢賢于仲尼 

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毋吾以也

⑾不吾知也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⒀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6、一字多義

⑴行

子行三軍                     用之則行                     行行如也

⑵然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⑶之

  亡之,命矣夫                       子之武城                        天厭之         

  不見宗廟之美                                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⑷與

  惟我與爾有是夫                        從我者,其由與

  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吾與點也

⑸焉

  瞻之在前,忽在后                    割雞焉用牛刀

⑹以

以吾一日長乎爾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            為國以禮

⑺如

  如或知爾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宗廟之事,如會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行行如也

⑻方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⑼乎

浴乎沂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郁郁乎文哉

7、解釋下列各句加點字詞。

⑴不知所以                         ⑵吾之小子狂簡

⑶必也臨事而                         ⑷從我者,由與?

訚訚如                             侃侃如

⑺夫子                             ⑻子哭之

⑼予所者,天                     ⑽卓//

⑾賜之墻也                         末由也已

不見宗廟之類,百之富               ⒂夫子之云,不亦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乎大國之間

⒅由也之,比及三年               則曰

瑟而                       21)異乎三子者之

22)何乎?各言其志也

三、成語積累

高山仰止:                                                                   斐然成章:

循循善誘:                                                                   暴虎馮河:

登堂入室:                                                                   殺雞焉用牛刀: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四、默寫

1、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月,‘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2顏淵喟然嘆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

3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詠而歸。”

五、課文探究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止”是語助詞。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為什么能贏得學生們的愛戴呢?(試作簡要概括)

 

 

 

 

2、《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從本書的有關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樣一個人?《論語》中子路的形象為什么顯得較為豐滿生動?

 

 

 

 

 

 

 

3、孔子為什么對曾點的想法深表贊同?(可參考讀本第115頁)

 

 

 

 

 

 

 

 

六、閱讀下列幾段文字,回答問題

(一)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A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19.23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19.24

 

1.上文中畫線詞語“夫子”在文中具體指誰?

夫子A                                   夫子B

2.從中表現了子貢對孔子怎樣的態度?請作簡要分析。

 

 

 

(二)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1.在“割雞焉用牛刀”這一比喻中,“割雞”與“用牛刀”系喻體,在原文中其相對應的本體分別是什么?

割雞:

用牛刀:

2.引述孔子的話有什么用意?請簡要說明。

 

 

 

3.廷鑣說:“‘牛刀’似譽,‘割雞’似嘲。夾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傷,似傾倒,一時喜動顏色之情,溢于言表。”(《四書評本》)這段文字體現了孔子復雜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試作簡要分析。

 

 

 

(三)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1.9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運用疊句和反問句表現出孔子怎樣的感情?

 

 

2.請結合第三章,簡要分析顏淵喟嘆的內容。

 

 

3.孔子似乎最看中顏回,為什么?

 

 

 

七、課文鏈接

鮑鵬山《仲尼弟子:昨夜星辰》節選)

 

曾皙曾參父子都追隨孔子。孔子曾說,曾皙和漆雕開已見大意,可見修養的大體已具。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華及曾皙談志向,輪到曾皙時,曾皙竟說出一段詩情畫意的話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一下子把孔子感動得心曠神怡,喟然嘆服。有人把這幾句意譯如下:

二月過,三月三

穿上新縫的大布衫

大的大,小的小

一同到南河洗個澡

洗罷澡,乘晚涼

回來唱個山坡羊

一襲布衫,大袖飄飄,身體的寬舒與心靈的自由相得益彰。幾個大人,又必配上幾個嬉鬧無狀的頑童,才能使這氣氛活潑而不拘謹,游戲而不功利。如果說老子的依道而生太哲學太抽象,孔子的乘桴浮于海或要居于九夷太疏略浮泛,那么,曾皙是親切的了。他的這種境界我們似乎伸手可及:只要我們愿意,心遠地自偏。我們只要一抬腳,清粼粼的沂水就會盈漾在我們的目睫之間,漫潤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曾皙在《論語》中不多見,有意思的話也僅此一處,但這就夠了。在歷史的長河中能留下一句格言都了不起,何況他給我們留下了一首詩,一種人生的境界呢?

但他最好的作品應該是他的兒子,大孝子曾參。這個孝子孝得有點出格,有些永遠長不大的感覺。據《韓詩外傳》載,他父母活著時他只做個小官,俸祿也少,但他每天仍能熙熙而樂,因為可以以此養親。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俸祿多了,他卻常常北向而泣,為什么呢?——因為悲不見吾親也。孟子也說,曾參父親曾皙喜歡吃一種羊棗,曾皙死后,曾參就再也不吃這種棗了,因為一吃羊棗,就會萬分悲痛地想起父親。這種表現,若不是做作,就是心理疾患。父母老,而后死,乃是自然規律,像曾參那樣一直哭下去,怎么是好?都像他那樣,豈不是人人后半生都在悲哭父母中過日子?這樣的人生太黯淡了吧?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也是身體力行者。臨死前,他把門弟子召來,讓他們仔細察看他的手、他的足是多么的完好,然后告訴他們,他一生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地保護他的身體發膚不受任何傷害,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從今以后,我終于可以放心了,這一漫長的,提心吊膽的過程由于死亡的到來終于結束了,解脫了。曾子這一生活得夠累的,你想,要在漫長的與物相刃相靡(莊子)中,保護自己的身體發膚不受一點傷害,這需要多少謹慎,多少小心,多少退縮,多少忍讓?神經會因此多么緊張,心靈會因此多么拘閉?老子說,吾之大患,在吾有身,這曾子,他的身體皮囊,當真成了他心靈的大負擔了!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話也是他說的,他確實是充分的——我以為是過分的——發展了字,使之成為人生的負擔、生命的束縛和心靈的敵人。司馬遷說《孝經》就是他做的。

在道德問題上,花大精力去論證與推求,在科學問題上,反而大而化之,得過且過,這是我們民族的一大國粹哩。一個字,子女對父母的情感問題,值得為此去寫一本書嗎?沒有《孝經》之類著作的其他民族,也不見得就一定虐待老人。反過來,古往今來,我們這方面的記錄不見得就一定比別人的好。曾子也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物。就其窮,大約不讓于顏回、原憲。莊子《讓王》篇中曾用很形象的語言摹畫曾子的窮窘之狀,那文字太好,直接引入:

曾子居衛,溫袍無表(亂麻做絮的衣服表面破爛),顏色腫噲(臉色因饑餓而浮腫),手足胼胝(手腳生老繭)。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正正帽子帶子就會斷),捉衿而肘見(提提衣襟臂肘就外露),納屨而踵決(穿穿鞋后跟就裂開)。

然而,就是這樣,他還是飄散著發帶,放聲高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我懷疑莊子是把這位儒家人物道家化了。

當然曾子也有他的真偉大。孔子說曾子愚鈍,歷史上成大事者往往得力于愚鈍。蓋愚鈍者也往往愚鈍于誘惑與變化,從而能專能精。愚鈍者往往缺乏情趣,又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能安于枯燥無味而終獲突破。這類人往往以犧牲生活和情趣來換取學問的精進。曾子論血性不及公良孺,論悟性不及顏回,論聰明秀出不及子貢,論膽力過人不及子路,論機靈活泛不及冉求,論寬洪簡重不及仲弓,論辯才無礙不及子夏,論才高意廣不及子張。但最終,從學問角度言,他的成就似乎最高,對儒門的貢獻最大,在歷史上的影響最遠,孟子就出自他這一脈。讀《論語》中記載的他的言論,很有深厚蘊含的圣人氣象,下面這段話,是我不能不提到的: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這是知識分子對自己的身份、社會職責的最高體認。用這個標準去檢驗,一下子就能測試出歷代大大小小文人的真實分量。曾子的后學孟子,在其著作一開篇,張口即說——“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是的,仁與義,顛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所以孟子又宣稱:

大德者,不官,不王!

不做官,不為王,為吾有大德,為吾另有使命。大德為何?使命為何?——仁以為己任!

 

 

 

 

 

 

 

 

《高山仰止》《沂水春風》學案答案

二、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然成章             訚如也           行如也             暴虎 

謀而成             侃如也           浮于海           子哭之 

執其手           爾而笑           爾不群             之國  

                                            

                          浴乎                    祓濯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⑴歸與!歸與     語氣詞            ⑵子見南子,子路不說   悅,高興

⑶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語氣詞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并解釋

我以文,約我以禮  形容詞使動  使……博     ⑵天    使……喪

⑶子之慟     為動,為……哭       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名作動,穿玄端戴章甫

乎舞雩    名作動,吹風

4、寫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句中義和今義

⑴不知所以裁之 ……的方法 (今)因此  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行不通(今)不好,不可以     

前言戲之耳 先前說的話 (今)導言,引言  ⑷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那個人(今)尊稱妻子  

5、寫出下列各句的句式類型,并能作口頭翻譯

⑴閔子侍側        省略句                 ⑵子行三軍,則誰與?   賓前

⑶仲尼,日月也          判斷句           ⑷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    狀后

⑸乘桴浮于海           狀后              ⑹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賓前(兩處) 

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狀后          ⑻子貢賢于仲尼     狀后

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省略            毋吾以也    省略+賓前

⑾不吾知也          賓前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狀后

⒀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賓前

6、一字多義

⑴行

子行三軍      統率,治理         用之則行  做事       行行如也   剛強

⑵然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表肯定語氣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的樣子

⑶之

  亡之,命矣夫   音節助詞       子之武城                         天厭之   代詞,我      

  不見宗廟之美                                     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提賓標志

⑷與

  惟我與爾有是夫    連詞,和             從我者,其由與     通歟,吧

  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介詞,跟 (?)    吾與點也     贊同

⑸焉

  瞻之在前,忽在后   ……的樣子         割雞焉用牛刀    哪里

⑹以

以吾一日長乎爾     因為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為,做

  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  用(無以:不要,不用)   為國以禮   介詞,用

⑺如

  如或知爾       如果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若,至于

宗廟之事,如會同    或者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行行如也     ……的樣子

⑻方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圓,稱面積的用語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⑼乎

浴乎沂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語氣詞     郁郁乎文哉  ……的樣子

7、解釋下列各句加點字詞。

⑴不知所以       剪裁             ⑵吾之小子狂簡   家鄉;狂放不羈,志向高遠

⑶必也臨事而        警惕            ⑷從我者,由與?    大概

訚訚如         和顏悅色的樣子      侃侃如    形容說話理直氣壯的樣子

⑺夫子        發誓                ⑻子哭之    過分哀痛

⑼予所者,天   不當,不對;厭棄   ⑽卓//      ……的樣子

⑾賜之墻也       至,到           末由也已     沒有途徑

不見宗廟之類,百之富       房舍   ⒂夫子之云,不亦      合適,相稱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有次序的樣子    乎大國之間  

⒅由也之,比及三年     等到      則曰        閑居,平常

瑟而   放下;站起來         21)異乎三子者之 

22)何乎?各言其志也    妨礙;只是

三、成語積累

高山仰止:比喻對高尚品德的人的敬仰                                                                  

斐然成章:形容文采可觀。亦形容才干或聲名顯耀。

循循善誘: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亦泛指教導有方                               

暴虎馮河: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

登堂入室:原比喻學習所達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淺的差別。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奧秘。后用以稱贊在學問或技藝上的由淺入深,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殺雞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越鉆研越覺得其艱深。表示極其敬仰之意。

四、默寫

五、課文探究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止”是語助詞。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為什么能贏得學生們的愛戴呢?(試作簡要概括)

 

品德高;學問高;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善教、樂教)

憂學生所憂、樂學生所樂;亦師亦友

 

2、《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從本書的有關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樣一個人?《論語》中子路的形象為什么顯得較為豐滿生動?

 

(關于子路形象的材料,除課本有關章節外,課文中還有:二課13.3,三課17.5,17.7,四課18.7,五課5.26,十三課11.26,等等。分析子路形象時把這些也要結合進去) 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是直率魯莽而又爭強好勝。他可以當面頂撞孔子,對孔子言行表示不滿(如6.28;可以在聽到表揚后毫不掩飾喜悅;可以在眾多學生中搶著第一個回答問題,如《侍坐》中。

由于《論語》中通過多角度地展示子路的為人,或通過孔子、或通過其他學生來看子路,而且在刻畫他的言論行動和神情態度時,極有個性色彩,白描傳神,如回答孔子提問時率爾對曰(《侍坐章》)。(另有許多言語展現其性格的,不再舉例.) 有不少情節帶有喜劇色彩,增加了閱讀趣味,也使他顯得憨直可愛。所以,子路形象較為豐滿生動。

 

3、孔子為什么對曾點的想法深表贊同?(可參考讀本第115頁)

 

參考:1)孔子雖然熱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鳳鳥不至,河水出圖,吾已矣夫之嘆。曾點的志向,表明他知時而不求為政,這與孔子此時的心情契合。(2)曾點描繪了一副雍容暇豫的盛世氣象,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主張的生動寫照,體現了孔子的政治理想。(3)曾點所描繪的是學習圣人之道的快樂,符合孔子安貧樂道的思想。(4)曾點志趣高遠,胸次悠然,較之另三個學生馳心政務,已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在這幾種解釋中,前兩種均有一定說服力,較為直接的應該是第一種。另外,孔子對曾點有肯定,意味著對三子的不滿。孔子對三子的評價,可參看5.8

 

六、閱讀下列幾段文字,回答問題

(一)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A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19.23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19.24

 

1.上文中畫線詞語“夫子”在文中具體指誰?

夫子A  孔子                        夫子B叔孫武叔

2.從中表現了子貢對孔子怎樣的態度?請作簡要分析。

表現了子貢對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師的嚴正態度,斥責了叔孫武叔的詆毀,諷刺了其淺薄無知。

 

(二)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1.在“割雞焉用牛刀”這一比喻中,“割雞”與“用牛刀”系喻體,在原文中其相對應的本體分別是什么?

割雞:治理武城縣

用牛刀:運用禮樂之道

2.引述孔子的話有什么用意?請簡要說明。

君子學習了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容易受指使,可見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都要學習禮樂之道,武城雖小,作為縣宰也要用禮樂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從而巧妙地反駁了孔子的話。

 

3.廷鑣說:“‘牛刀’似譽,‘割雞’似嘲。夾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傷,似傾倒,一時喜動顏色之情,溢于言表。”(《四書評本》)這段文字體現了孔子復雜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試作簡要分析。

孔子的理想是行禮樂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僅僅在區區武城得以小試,這當然是牛刀割雞,大材小用。孔子“莞爾而笑”,不完全是戲謔,其中包含著又高興又悵惘的復雜感情。

 

(三)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1.9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運用疊句和反問句表現出孔子怎樣的感情?

哀傷欲絕的感情,足可催人淚下

2.請結合第三章,簡要分析顏淵喟嘆的內容。

對孔子的贊嘆,共有三嘆。一嘆孔子學問之深,二嘆老師善教,三嘆“入門之難”。

 

3.孔子似乎最看中顏回,為什么?

顏回德行好,聰敏過人,能“聞一知十”,虛心好學,他較早地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親若父與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沂水春風第一課時
安德義論語解讀11——先進篇第十一
“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三十九)
《論語》9-12篇原文及譯文
《論語》全譯——先進篇第十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扶沟县| 临清市| 成安县| 宜昌市| 长白| 巴塘县| 长汀县| 拜城县| 上虞市| 廉江市| 定安县| 察雅县| 香河县| 莱西市| 达孜县| 前郭尔| 公安县| 微山县| 油尖旺区| 无极县| 黄平县| 德兴市| 崇仁县| 赣榆县| 东山县| 德昌县| 大悟县| 龙陵县| 施秉县| 宝兴县| 中方县| 新干县| 新民市| 盘锦市| 汉沽区| 天峻县| 定结县| 中方县| 本溪市|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