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楊老師,下午好!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書法作品落款處要蓋兩枚印章時候,先蓋白文還是朱文?(中濤注:這是博友通過私信提出的問題,而非模擬提問。)
答:你這個問題,從如何蓋姓名章角度來看,問得很好。但具體到問題本身,則有些問偏了。你問的是:書法作品落款處要蓋兩枚印章時候,先蓋白文還是朱文?答案是:不知道。原因就是“先蓋白文還是朱文”這個問題問得不“到位”。我推測你的意思是:在落款處,是首先蓋一枚白文還是朱文,然后再蓋一枚相反刻法(白文、朱文)的印章。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作品落款處的印章蓋法都有哪些原則性要求?原則性要求:如果蓋兩枚或以上(以上也就是三枚,也不能太多了,否則一連串了)印章,首先蓋的是你的正式姓名印,而不管印章是白文還是朱文,接下來再蓋一個不太正式的姓名章,比如說你的書齋名稱、藝名等等。如果要蓋第三枚,則可蓋一枚勵志語的閑章。兩枚或三枚印章呢,最好是朱文、白文相間,比如先蓋白文,那就接著來一枚朱文,反之亦然。如果一共是三枚,那就“朱白朱”或“白朱白”的排列。
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正式姓名呢,多為白文,字號印則為朱文。那到這兒,根據我們上面所說的原則,則又可回答你的問題了,那就是先蓋白文(正式姓名印),后蓋朱文(字號印)。
然后就是這些印章之間的距離。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要將兩枚印章所蓋位置離得太近。一個總原則:兩枚印章之間,大致隔一個印章的空間,也就差不多了。換句話說,你蓋完兩枚印章之后,二者之間的空白處,還可再蓋一枚印章,這個距離也就算比較合適了。
再就是現在一些人在寫完作品后,會在上面密密麻麻地蓋上一大堆印章,以模仿古法帖的樣子,偶一為之就當是好玩了。但每幅作品都這樣蓋,其實沒有必要。古代法帖上之所以會有那么多印章,是不同年代,不同收藏家在上面一點一點蓋出來的,呈現出一個漸增式特點。你現在牌子就一下子蓋那么多,除了浪費印泥外,其他的作用還真不大。
老一輩書畫家在非常正式的一件作品中,蓋印章數量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男性藝術家所用印章總量為奇數,女性則為偶數。即“男性1、3、5,女性2、4、6”。不過這也算是老規矩了,且多用于非常正式的作品中。在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既可以遵守這個規矩,也可根本不管它。今天就到這兒,再見。
2013年6月3日 楊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