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臨時機變的能力,而就是在這種場合,最容易因為緊張,引發諸多問題,使得學生寫出的文章漏洞百出,達不到平時習作的一貫水平。這里,本人結合近十年的語文教學及作文評改的經驗,總結出以下九條考場作文的弊病所在,意在提醒學生今后在平常的語文考試時,盡量有所顧及,以確保在大考中不再犯忌。
考場作文第一忌:虎頭蛇尾,冗長拖沓
所謂虎頭蛇尾,即是冗長的開頭和拖沓的結尾。在經典的寫人記事文章里,相關的詳細背景交代本是必要的,如朱自清的《背影》和魯迅的《社戲》等名家名作,入題前均作了千余字的背景交代。而考場作文,通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規定字數的文章,其字數要求不超過八百。故而,學生不可在考場作文中過多效仿名家,否則本末倒置,必然喪失了正文的可讀性。結尾亦是如此,結尾部分過長,證明主體正文寫作不詳,太長的感嘆只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疲勞,極大地削弱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以《看海》為例。從題目上顯示,本文應重在對海的視覺描繪,再適當地抒發看海后的感受,而犯此忌者會詳細交代對大海的渴望、看海的機緣、得知能看后的興奮難眠、去看海前的準備、去看海的行程路線、看海前所到住處等等,這樣一來,作文格子便所剩無幾,再寫看海,受到字數的限制,根本無法展開描寫,更不用談感受了。
考場作文第二忌:照抄照搬,死記硬背
針對學生作文難的問題,有些老師會采取讓學生考前多看多讀某些主題佳作,以達到掐題扣題,考場直接回憶照寫的效果。這的確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好辦法。不過如果同時有幾個學生都回憶某一篇文章來寫,極容易引發作文雷同,零分處理的危險。曾經有一位學生,在寫“走進春天”主題作文時,回憶朱自清的《春》,幾乎一字不漏地把這一名篇照背寫下。這一情況引起了任課老師與改卷老師的是否零分之爭。雖最終給與了相應分數,但畢竟無法體現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
另外,有些學生一時不知如何開頭,見作文的提示內容很美,便直接引用為文章開篇。如以“感動”為話題作文,卷面的提示語為:“感動是一種心靈觸覺,一種真情的流露,一種感性與理性的公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動。”犯此忌者會把這句話套搬至自己文章的開頭,最后接上一句:“在我的身邊,也發生了這樣一件感動的事。”這是不可取的。更有甚者,見閱讀理解的文章有與主題切近,便如獲至寶般將其稍加改變,成為自己的東西。這種做法,更是大錯特錯。
考場作文第三忌:拘泥字數,少而不精
初中生的基本字數要求通常為600字,而試卷給與的字數格子常常遠超過既定的要求。因此某些老師會要求學生一定要將作文的字數控制在600格范圍左右一點,這類要求我是不敢茍同的。初中生的文章對句子的精煉度要求不高,只要求文從字順、感情真摯、主題突出,基本上就算成功了。也正因為無法做到精煉,故而難以完全掌控字數。另外,我們一再強調文章不能夠籠統以三段定框架結構,這樣多個段落必然出現諸多地方因另起段落而空余很多。因此,再將作文限制于600格的范圍,那是遠遠達不到指定字數要求的。
綜觀隨處作文選中的學生佳作,絕大多數篇幅都遠超600字,非是要強調文章寫長就好,而是只有不去過分限制,才能給學生更大的拓展空間,寫出尚佳作品。當然,在考場作文中,字數限制是必須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文章字數以卷面給定格數為基準,該當結束時戛然而止,這樣,洋洋灑灑,收放自如,才是考場作文中的上品。
考場作文第四忌:蒼白開頭,無力結尾
見過不少學生在以某某為主題的考場作文中,開篇這樣寫道:“‘某某’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或“‘某某’這個詞在詞典中的意思是……”,或“在我的童年時期,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某某’的事情,其中很多事情都忘記了,唯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見過不少學生在寫人的作文中,開篇這樣寫道:“我有一個‘某某’,我的‘某某’是一個怎樣、怎樣、怎樣的人”,然后,為了體現該“某某”的這樣那樣的特點,接下去會這樣記錄:“有一次……”、“又有一次……”、“還有一次……”等等,最后這樣寫道:“我的‘某某’就是這樣、這樣、這樣的人”。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就像是一件商品的外包裝,包裝顯眼精美,自然會激發他人探究實物的興趣;包裝簡單庸俗,恐怕連里面是什么都沒人想知道。所以,無論故事文本有多精彩,蒼白無力的開頭結尾將注定文章的失敗。
考場作文第五忌:天馬行空,脫離實際
初中生生活閱歷不足,對社會和自然萬物的認識有限度,常常會憑空想象某些情節填充作文;抑或為了體現語句的優美,而刻意使用一些修飾詞。殊不知有時候這種想法會讓考場作文因脫離實際而弄巧成拙。
比如在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的作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在水庫邊釣魚,不小心滑落水中,正在生死垂危之際,游來一只海豚,將其救上岸去。
比如在以“夜空”為寫作對象中,有學生寫道:夜空銀河閃閃,璀璨耀眼,照亮了整個黑夜,此時銀河之邊,一輪皎潔的圓月,冉冉升起。
比如在以“母愛”為主題的作文中,有寫自己同母親大吵了一架憤然離家出走,出門后才想起母親諸多的好,心存懊悔回到家中,見母親安然臥睡床上,好想說一聲對不起。
以上三例中,海豚絕不會出現在水庫里,這是生物常識;銀河絕沒有那么亮,更不會與皎潔的圓月同時出現一處,這是天文常識;愛自己的母親絕不會在你離家出走后還能安然地睡著,這是人情常識。文學雖高于生活,但畢竟源于生活,所以作文中一定要考慮是否符合生活常理。
考場作文第六忌:不假思索,啃老啃俗
社會上有啃老一族,不求奮斗,不思進取,光靠父輩的接濟而生活,作文中也有類似現象。遇到某作文題,若是曾經寫過此主題,心中竊喜,直接照搬。以“母愛”為例,從小學至中考,抓住“生病送醫院”和“雨中送傘”這兩根救命稻草始終不放,殊不知這早已是作文素材中的陳詞濫調,再寫已是犯了大忌。另有“溫暖”主題,學生多想到汶川玉樹地震,而后完全相似地寫社會各界對地震受災群眾的救助,這樣的文章且不說質量如何,令讀者一再產生閱讀的審美疲勞是一定的。
文章力求角度新穎獨特,無論是選材和立意,一味啃老必然流于俗套。尤其在考場作文的提示語中給以多角度提示時,切不可不假思索,選擇最普遍最容易下手的角度,因為這樣的角度大家都會選擇,這就無法推陳出新,打動讀者。如“感恩”主題的提示語:“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心存感恩,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陌生人的幫助。”這些提示中,感恩祖國容易流于空洞,感恩父母老師朋友是大家普遍會選擇的,而只有對陌生人的感恩,才可以讓你的作文鶴立雞群,獨樹一幟。
考場作文第七忌:審題偏差,謬以千里
審題是考場作文的關鍵所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正確的審題有助于順利地選擇材料,確立中心,安排結構。錯誤的審題,就像世界杯上的烏龍球,踢得再好,文字再優美,語句再流暢,都是零分。
以“溫暖”為例,初一審題,排除了自然界的春暖花開;再一審題,明白了這是一種美好的心理感受。于是,也許腦海中會出現諸如快樂、幸福、自由、向往等等代表美好的詞。隨即這些詞語又幻化成具體的春游、母愛(送醫院、送傘)、逛街、蝴蝶飛等等情形,而后選擇其一,筆走龍蛇,一蹴而就。
準確地說,春游只是一種簡單的快樂,母愛只是一種親情的必然,逛街只是一次輕松的休閑,飛翔是只一種美麗的向往。這些審題都有偏差。最真切的溫暖的感受應該是從來沒有過的,打動人心而又不是必然的所為。既可以是對手的一句鼓勵,也可以是朋友的一次援手,又可以是老師的一聲不棄,還可以是陌生人的點點幫助。
考場作文第八忌:敘述他例,缺乏自我
考場作文敘述他人的故事,本是一種技巧,因為這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視角,令寫作材料源源不絕,取之不盡。可過分強調他人的故事,而無法從他人故事實例自然過渡到身邊和自己的故事,就顯得有些舍本逐末了。考場作文最打動讀者的,必定是文章中流露的真切感情。他人故事無論有多精彩,都會在真情流露上大打折扣。
如以“孝心”為主題的作文,這本是每個人都會有故事的文題,而且身邊也不乏諸多實例,另有古今中外種種經典孝心故事可作參考。古代“二十四孝”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成為開篇的引文內容。遺憾的是,一些學生自認為對故事了解夠多,開篇下筆便一發不可收拾,等到詳細敘述完畢,才發現文章字數已然接近全篇要求,不得已最后倉促感慨,結束全文。
此類人間真情主題文章,最好能以第一人稱敘述為主,故而自己和身邊的故事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任何故事只能作為序曲或插曲,切不可貪圖便宜,喪失自我。
考場作文第九忌:文廣調高,粗枝大葉
考場作文受到篇幅的限制,無法對主體對象描寫得面面俱到,只能抓住細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方面來具體刻畫。這一點卻被許多學生忽略了。為了全方位地展現寫作對象,犯忌學生不惜采取高大全(高調、大致、全面)的表現方式,這樣一來,文章語言顯得籠統而模糊,無法給讀者留下絲毫印象,最終得不到理想的分數。
比如這道半命題作文:( ),好美啊!有句話說得好: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粗略審題,本文考查的是學生細致觀察,深入發掘美的能力。因此,一幅名畫、一處風景、一曲好歌、一首短詩等等,皆可單獨入文。可某些學生總喜歡將視角大范圍地放在祖國、四季、故鄉、心靈之類上面。寫祖國美在名山大川、歷史文化;寫四季美在春花秋月、夏蟲冬雪;寫故鄉美在田野果樹、小村池塘;寫心靈美在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殊不知這種蜻蜓點水式的粗略介紹,又會是真情實感的極大缺失。
考場如戰場,容不得半點疏忽,尤其是語文的考場作文,幾乎占據了語文分數的半壁江山,它的重要性更是可想而知。當然,以上的一些要求和忌諱只是針對于具備一定寫作基礎能力的學生而言。正因為完全具備寫好考場作文的能力,所以若再有疏忽大意,就太令人惋惜了。真正要寫好一篇考場作文,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那需要日積月累的閱讀、學習和訓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