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宋詞”的第十一課
▼
◆ ◆ ◆
詞人
宋祁(998年—1061年),湖北安陸人。他官做到工部尚書,拜翰林學(xué)士。但真正讓他出名的是因為一首詞,也就是上面這首“木蘭花”,因為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句寫得好,被大家稱為“紅杏尚書”。
◆ ◆ ◆
詞解
說到宋祁,就不得不說他的這首《木蘭花》。
一來因為這是他的代表作,他因為這首詞有了“紅杏尚書”的美名。二來是因為他的詞傳世的只有七首,能選擇的不多。
這是一首傷春詞,傷春這個主題是被寫爛了的,但是好的詞人就是有把已經(jīng)寫爛的主題寫出好的作品來的本事。
很多人都覺得這首詞最精彩的部分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句。王國維曾說這一個“鬧”字,境界全出。這叫做詩眼,古人寫詩填詞很注意這個,每個字每個字的推敲,一個字用得好,能夠盤活一句詩。
但我覺得這首詞精彩的部分是在下闕。
上闕詞四句,簡單講一下。
寫春景,用的是白描手法,勾勒出輪廓凸顯出細(xì)節(jié)。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這一句“漸”字用得好。說明對美好春光的感受是有一個體會的過程,是慢慢地感覺到的。
縠皺波紋迎客棹,這一句“迎”字用得好。春江水被微風(fēng)吹過來,好像是要迎接游人的小舟。
綠楊煙外曉云輕,這一句把遠(yuǎn)處柳絲像煙云一樣的形狀寫了出來,讓人既可以把綠楊和飄著的云朵聯(lián)想起來,又能把輕飄飄的云朵和柳絲一樣輕柔的特性聯(lián)想起來。
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是本句的詩眼,紅杏是春景的一小部分,這里用這個一小部分的擬人化描寫,寫出了整個春景的繁花似錦,熱鬧非常。
重點要講一下下闕了。
詞的一般規(guī)律,是上闕寫景,通過景色描寫引出下闕的感情描寫,所以一般來說下闕才是征收詞的重點。這首《木蘭花》由于上闕景色描寫寫得太好,所以下闕人們常常忽略了。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浮生”出自《莊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這是道家對于人生的理解,人生是虛幻而不真實的。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說:“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既然人生是一場空幻,為什么歡娛的時光卻還那么少,怎么能因為愛惜千金而輕視歡樂呢?這樣的話好像每個中國人都會講,這種道家對人生的理解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骨子里的一部分。
而作者在描寫了一大段熱鬧的春景之后,寫出這段有點看破的話,就很符合美學(xué)的一種形式了。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只有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才會做出如此天真爛漫的事情來。我們現(xiàn)在喝酒聚會,有誰會舉起酒杯,對著夕陽說:“夕陽啊,你慢些落下,時光的,你慢些走,暫且留住你在花間的余暉吧。”不會的,這種名士風(fēng)流早就在中國絕跡。
只有多情的宋朝人會這么做,他們的感情比唐朝人更細(xì)膩,讀唐詩,往往豪邁之氣在胸間,而到了宋詞里,品味的是中國人獨特的細(xì)膩之處。
宋詞中大量有這類主題的作品,可以說宋詞最重要的就在于對“時光易逝”的感嘆和描寫。
據(jù)說宋祁生平風(fēng)流,夜里常常一邊寫文章,一邊讓歌妓們唱歌跳舞,通宵達(dá)旦。有一次他在外辦公,覺得冷,就叫人回去拿一件外套來,結(jié)果他的眾多妻妾每人給他捎了一件外套,為了怕妻妾們吃醋,他只好一件都不穿,硬扛著寒冷走回了家。
這樣心思細(xì)膩的男人,恐怕也只出現(xiàn)在宋朝吧。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從小讀宋詞”:leishusongci,一起來聽語文老師不會講的宋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