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源于上古時代的月崇拜,“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文人賞月玩月成為風尚;到了宋朝時,中秋節開始盛行;至明清,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處于八月之中,而八月又是秋之中,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白露成霜的好天氣,賞月玩月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傳說,唐明皇八月十五夜夢游廣寒宮,而制得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這就為中秋增加了濃濃的詩意。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月中嫦娥、吳剛伐桂等一系列神話傳說,刺激了詩人們的雅興,他們或登樓攬月,或飲酒邀月,或賞桂望月,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唐人歌詠中秋的詩詞并不是很多,他們吟詠明月,由望月思鄉,或抒發濃濃的鄉愁,或抒發孤獨寂寥之感,或表達人生無常之憾。韓愈的《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在這種清寂的環境中,與遭遇相同的朋友對飲,怎不慷慨悲歌?直至發出“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悲嘆。望月抒懷的詩詞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名句流傳千古,不知感動了多少離人。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沒有悲涼之感,淡淡的一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卻承載了濃重的秋思。今晚,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不止你我在望月,天下所有離人,此時大概都在望月。月亮是溝通兩地親人的橋梁,你我的思念都可以通過月亮傳達對方。可是這么多秋思,茫茫無邊無際,綿綿不絕如縷,會落在誰的一邊呢?白居易的“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用圓滿的明月襯托不得返鄉的悲愁,明月照離人的痛楚,也只有遠離家鄉的人才能痛徹地領悟到。還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以“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這樣沉重剛烈的句子,來表達歸心似箭之情。月亮圓了,眼中、心中全是明月,按耐不住急切的歸鄉之心,到底有多強硬,“歸心折大刀”。
宋朝是賞月玩月之風最盛的時候,因此名篇佳作比較繁多,影響最遠、傳唱最廣的數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無論何時何地,當你抬頭看著千古如一的明月,不管有沒有美酒,也許都會止不住吟一句“明月幾時有”。至于明月幾時出現的,我們暫且不管,但你心中升起的那一絲傷感、輕愁抑或喜悅,就是這首詞的感發力量。人生總是有或多或少的遺憾,連天上的月亮也不例外,它圓了缺,缺了圓,可不就是人一生的寫照嗎?因此,蘇軾勸慰天下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這樣,就沒有必要為月缺而悲傷,只愿親朋都能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是一個能在悲傷痛苦中尋求解脫的人,不像李后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直到“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悲傷只會愈演愈烈。他寫的另外幾首有關中秋的詞,不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這么樂觀曠達,其中蘊含了無奈與悲傷,但這種悲傷也是有反省、有節制的。他在《陽關曲·中秋月》中寫道:“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雖然帶有傷感,但更多的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時光。在《念奴嬌·憑高眺遠》中寫道:“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他的豪情依舊不減當年,當年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時的東坡“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同樣是失落的天才,隔空對飲一杯如何?
東坡之后,有一位用生命來專注寫詞的英雄人物,同樣是命途多舛,然而報國熱情卻是有增無減,他把一生的抱負、失意都傾注到詞中,他就是辛棄疾。中秋月滿,人生何其不圓滿,歲月匆匆,催人白發。“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中秋之夜,他醉問嫦娥“被白發、欺人奈何!”英雄無用武之處,他只能面對皎潔的明月發這摧心裂肝的一問。他把自己鏟除奸佞、收復河山的政治理想,也寄寓給了明月——“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然而月中桂難以砍除,他的理想也終至破滅。因此,他詞中的中秋也是多風雨的,“明月到今宵,長是不如人約。想見廣寒宮殿,正云梳風掠”,社會上風雨已是那么多,中秋之夜為何常常逢上狂風驟雨,明月與人失約,天上人間都不會安寧。可是往昔是有過晴朗的中秋的,“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在花、月、酒的陪伴下一同度過中秋,現在卻是“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無酒無花更無月,只有點點滴滴的秋雨,空階滴到明。那曾經可愛的明月到哪去了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當然,明月固然讓人產生鄉愁,產生人生感慨,但也會帶來美麗清幽的環境。劉禹錫的“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棲白的“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皮日休的“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文徵明的“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范成大的“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等等,他們均選取富有中秋特色的景物,將中秋夜的清幽靜美刻畫得如夢如幻,引人入勝。更多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不管喜也好,悲也罷,中秋都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有月時,不妨賞月,管它會不會陰晴圓缺,“且喜人間好時節”,管它是否“玉蟾清冷桂花孤”,只管看它那“照徹乾坤,印徹山河”的壯麗美景罷。無月時,就像陳著那樣,相信天總會晴的,“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在一個“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的中秋之夜,西風涼吹,白露沾衣,獨自遙望明月,你會固執地認為,它怎么也比不上家鄉的那一輪明亮,不要以為是錯覺,因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附一:中秋小故事】
1.顧愷之是晉代著名畫家,在繪畫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義熙三年(公元407年),顧愷之被朝廷任命為散騎常侍,與謝瞻住鄰居。中秋晚上,顧愷之在自家院子里賞月,詩興大發,便高聲吟起詩來。謝瞻聽到他的吟詠,便隔墻稱贊。聽到謝稱贊,顧愷之更加興奮,一句接一句沒完沒了地吟起來。謝陪他折騰了一會兒,就睡覺去了。臨走之時找了一個下人,讓他隨機應變。人換了,顧愷之卻渾然不知,一直吟詠到天亮才罷休,因此落下“才絕、畫絕、癡絕”的稱號。
2.唐代詩人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句聞名于世,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出對,卻鮮有人對出下聯。到了宋代,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配,自然融為一體。
3.明朝廣東才子倫文敘進京趕考,和湖廣名士柳先開并列榜首。主考官請皇帝面試,題名狀元。當時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讓他倆以《明月》為題作詩。柳先開先寫道:讀盡天下九州賦,吟通海內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意思是自己一定要奪取狀元。倫文敘隨后寫道:潛心奮志上天臺,瞥見嫦娥把桂栽;偶見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回來。他的詩比柳詩氣魄更大,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皇帝為此點他做了狀元。
4.嘉靖年間,粵東才子宋湘中秋節和一群書生飲酒賞月。他仰望中秋明月,吟得一句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群書生又飲酒守歲,就問宋湘的下聯。這時他才說: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下聯與上聯相媲美,結構嚴謹,堪稱佳對。
5.清初文人金圣嘆因蘇州“哭廟案”獲罪判斬。臨刑前,想起老方丈叫他應對的上聯還沒作出來。當時老方丈出對:半夜二更半。行刑那天正值八月十五,金圣嘆忽然才思泉涌,即刻對曰:中秋八月中。索筆記下后,托獄卒送交老方丈。被世人稱為“生題死對”。
6.清乾隆年間,蜀中才子李調元任兩江主考,與蘇杭六才子在西湖賞月宴飲。席間,六才子請李作詩助興,限定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詠頌江浙故物。李略作沉吟,便吟道: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嬌。六位才子見狀,又出難題,要李將一至十倒過來吟詠眼前景物。李見一輪明月高掛中天,明月倒影湖中猶如白玉盤,隨即吟來:十九月亮八分圓,七個才子六個癲,五更四點雞三唱,懷抱二月一枕眠。
【附二:可以用來描寫中秋之月的詩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8、露從今夜白,月是絞鄉明。
9、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附三:其他與中秋有關的詩詞】
1.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蘇軾《念奴嬌·中秋》
2.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湯顯祖《天竺中秋》
3.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4.中秋誰與共孤光。——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5.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6.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 辛棄疾《木蘭花慢》
7.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8.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 蘇軾《念奴嬌·中秋》
9.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銀漢無聲轉玉盤。 —— 蘇軾《陽關曲 》
11.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2.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 蘇軾《念奴嬌·中秋》
13.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 —— 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4.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辛棄疾《木蘭花慢》
15.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6.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 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7.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 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9.永夜閑階臥桂影。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21.斟酌嫦娥,九秋宮殿冷。 —— 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22.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 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3.凈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 ——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4.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 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25.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 —— 李綱《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
26.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 —— 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27.教夜夜、人世十分圓,待拚卻長年,醉了還醒。 —— 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28.孤兔凄涼照水,曉風起、銀河西轉。 ——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9.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 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30.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 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31.紺海掣微云,金井暮涼,梧韻風急。 —— 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2.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 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33.何處樓高,想清光先得。 —— 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4.中秋佳月最端圓。 —— 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5.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 —— 慧霖《閏中秋玩月》
36.萬里嬋娟,幾許霧屏云幔。 ——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37.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 —— 慧霖《閏中秋玩月》
38.從今三夜看嬋娟。 —— 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9.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戴石屏《中秋》
40.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41.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初驚桂子從天落,稍誤蘆花帶雪平。——戎昱《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
42.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43.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杜甫《月》
44.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米芾《水調歌頭·中秋》
45.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46.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責任編輯:夏素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