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暮春,植物花卉,楊花,柳絮,榆莢
【名句】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出處】
唐·韓愈《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注】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shè)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說明】
《晚春》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詩作,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
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fēng)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dá)了詩人惜春之情,同時也蘊含應(yīng)抓住時機(jī),乘時而進(jìn),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賞析】
這首七絕描寫的是暮春別樣的風(fēng)景。作者不寫暮春百花凋殘的景象,卻以樂觀積極的筆調(diào)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百花斗春圖,寥寥幾筆,便呈現(xiàn)滿目春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詩人筆下的草木都是有靈性的,它們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走了,于是就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才思”的楊花、榆莢都毫不示弱,它們飛的滿天都是,為春天增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兩句以擬人手法,刻畫出柳絮飄飛的景象。“無才思”是說楊花、榆莢姿色平平,沒有艷麗的色彩,更沒有迷人的芳香。它們不畏“班門弄斧”的譏諷,避短用長,為“晚春”添色。就是這么不起眼的自然界的一員尚且懂得珍惜時光,更何況人呢?作者贊賞柳絮、榆莢的勇氣,其實是說: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jī),“春光”是不會辜負(fù)“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無才思”三字還有多種解讀:或謂勸人勤學(xué),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有所諷喻等等。以作者本身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fēng)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應(yīng)該是欣賞楊花榆莢那樣敢于表現(xiàn)自我大的勇氣的。更多有關(guān)柳絮(柳樹)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www.xigutang.com)
朱寶瑩《詩式》:春日晚春,則處處應(yīng)切晚字。首句從“春”字盤轉(zhuǎn)到“晚”字,可謂善取逆勢。二句寫晚春之景。三句又轉(zhuǎn)出一景,蓋于紅紫芳菲之中,方現(xiàn)十分絢爛之色,而無如揚花、榆莢不解點染,惟見漫天似雪之飛耳。四句分二層寫,而“晚春”二字,躍然紙上。正無俟描頭畫角,徒費琢斫,只落小家數(shù)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純從涵泳而出,故詩筆盤旋回繞,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沉著。
(責(zé)任編輯:夏素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