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雜談兼“有感而發”
本人不是歷史研究者,也不大懂歷史,但是近些年來,可真被諸多反映清王朝后宮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爭斗的電視連續劇所震驚!要真是如劇中所說那樣,那大清朝皇帝可真夠累的。尤其是那位著名導演編導的故事影片《垂簾聽政》,影片中生生地把漢朝呂后殘害后妃的手段和惡行,扣在了慈禧老太后頭上!虧得慈禧已死去近百年,而且被軍閥“孫老殿”掘墓,不能申辯了,否則,估計這慈禧老太后恐怕也要演繹一出清朝版的劇目《竇娥冤》!是不是打這時候起,一些編導在編導歷史劇時,為所欲為、隨心所欲,咱不敢肯定,但是這以后的一些歷史劇是不是越編越荒唐,我就不多說了,觀眾自有定論!
假如真把清朝后宮看作后妃互相爭寵而水火不相容的“戰場”,但是有一段姑侄女三人共嫁一夫(一位皇帝),卻是互相信任、關愛和依賴的歷史奇聞,大概至今沒有爭議。這就是姑侄女三人共嫁清太宗皇太極的“故事”。
自清朝建立之初,開國皇帝的婚姻大多充滿政治色彩,也正因為這樣,清初滿蒙政治聯姻的婚姻,亦可看作政治聯盟。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之子,清太宗皇太極的婚姻,更是如此。據說皇太極后妃中,有一半左右是蒙族人;他的兒子、清世祖福臨(順治皇帝)入關定都北京后,他的后妃也有三分之一是蒙族人。但是這皇太極的15位有名號的后妃中,不僅有一半是蒙族人,而且7位蒙族后妃中,竟有三位是親姑姑和侄女關系,而且這三位都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同一家族——博爾濟吉特氏。
其實早在努爾哈赤崛起初期,為得到科爾沁部落支持,進一步加強滿蒙軍事聯盟,穩定雙方政治關系,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迎娶了蒙古科爾沁部左翼首領的女兒“哲哲”(著名電影演員鄔倩倩曾經在電視連續劇中扮演這個角色)。皇太極繼承皇位稱帝后,晉封哲哲為“清寧宮中宮皇后”,即“孝端文皇后”,也就是現在一些影視劇中所稱的哲哲皇后。后來,哲哲的兩個侄女也先后嫁給皇太極,其中一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另一位是“孝莊”的姐姐、皇太極的“宸妃”。
提到歷史上有名的“孝莊文皇后”,現在關于她的電視連續劇、戲曲等太多了,我就不費筆墨了。不過應該說明的是,她13歲嫁給皇太極時,被封為“永福宮莊妃”。由于她是繼承皇位的順治皇帝的生母,所以順治即位后,她被尊稱“皇太后”;康熙時期,又被尊稱“太皇太后”。她于1687年病逝后,謚號為“孝莊”,史稱“孝莊文皇后”。所以有些劇目中,始終以“孝莊太后”稱呼她顯然不妥!
哲哲皇后的另一個侄女,即莊妃的姐姐,名為“海蘭珠”,天生麗質、性情溫柔、清麗秀美。她雖然比莊妃進宮要晚,直到26歲才從閨中入宮,但深受皇太極寵愛,被封為“宸妃”,地位也在莊妃之上。不幸的是,她入宮沒幾年,就因病去世了。
在諸多歷史劇中,有不少皇帝被描寫成“情種”。這位大清朝的皇太極,雖具有雄才大略,能征善戰,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為統一全國建立大清朝打下堅實基礎,但卻也是兒女情長的一位皇帝。不管是文字記載,還是傳說,皇太極對宸妃海蘭珠的愛,幾乎都定格在共同點上,即超越生死、超越極限。海蘭珠病逝后,皇太極對她的思念和哀傷,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身體日漸衰弱。就在海蘭珠病逝僅兩年后,這位文武兼備的皇帝皇太極,也病入膏肓,死在清寧宮,享年只有52歲!
如果說歷朝歷代,包括這大清朝,真像一些編導編排的那樣,整個后宮都是后妃間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悲慘局面。大概直到目前,還沒有看到有關于這姑侄女三人勾心斗角的劇目。姑姑和兩個侄女,三人共嫁一夫,而且互相信任和依賴、和睦相處,倒也堪稱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