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僅僅“守”規則是不夠的


當前對法治教育的關注,再次引發大家對兒童規則意識的關注,因為從教育的邏輯上看,規則意識是法治精神的基礎,也是法治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具體實現形式。那么,當代我國兒童的規則意識究竟如何呢?

《中國兒童道德發展報告(2017)》對全國七個省份的分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守規則”是當代中國兒童(10—18歲)的整體道德風貌之一。這種守規則的整體風貌突出表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規則與法律是兒童進行道德判斷的主要理由。調查顯示,近八成(79.82%)兒童認為“不應該做某事”的原因是不能違反法律和道德規則。而且,這一守規則的傾向有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同時,“遵守社會規范”是67.16%的兒童解釋他人行為發生的主要理由。

其次,遵守規則是大部分兒童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表現。半數以上(55.12%)的兒童通常不會在公共場所因一己之私而違反規則與法律,兒童行為的守規則傾向也有著隨年齡增長而整體上升的趨勢。

應該說,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緩解人們對當代中國兒童“規則意識與行為”的公共焦慮,甚至值得人們欣慰,這是因為:

其一,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作為精神現代化重要內涵與當前我國法治建設與法治教育重要目標的規則與法律意識,正在年輕一代身上得到較大程度地體現和落實。規則與法律,是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礎,也是契約精神的集中體現。當代兒童道德主流表現出的對規則的理性認同與行為遵守傾向,說明這種現代規則意識與契約精神已經在當代中國兒童心中有了普遍的基礎,這是中國未來社會秩序與文明的基本保障。

其二,當代中國兒童的主流道德判斷水平,達到甚至優先于科爾伯格理論中同齡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水平。按照經典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對習俗(社會規范、法律)的認同,是人的道德認知與判斷發展到第二水平的標志,屬于青春期和成人階段的主流道德判斷形式,而調查結果反映的當代中國兒童(10—18歲)的守規則傾向,可以解釋為大部分兒童已經達到道德判斷的習俗水平。

欣慰之余,進一步反思,可以提出至少以下四個問題:

首先,守規則是道德表現還是法治素養?毫無疑問,在學科研究領域上,道德與法治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有各自的概念范疇與邏輯體系。這種思路也導致教育領域對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分化式思考,包括對教育方法的選擇及其不同教育階段的定位等。但是道德和法治在現實中不是完全分立的,而是相互交織的,甚至是相互轉化的。因而,兒童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道德問題,同時也包含著法治問題,比如守規則。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小學生的守規則狀況看作是其道德表現之一,但是遵守公共場所的規則也是法治精神的一種體現。另外,道德與法治的相融性還體現在美好的生活不是僵化地遵守既有規則,而是在守規則的同時,兼顧道德的善。如在公共場所,排隊如廁是規則,但遇到緊急情況也要禮讓(此思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已經通過“守規則,懂禮讓”的繪本有所體現)。這是立足于道德與法治相融合的教育思路,是法中有德、德中有法,以溫暖之德滋潤剛性之法、以剛性之法保障普遍善的思路。

其次,守規則是否是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或根本內涵?法律與規則是法治社會最基本的運行方式,也是最為基本的行動指南。在個人層面,每個法治社會的成員在自身行動中的確要體現上述法治精神。同時,法治不只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規定,它首先是對社會整體運行方式的規定,它要求社會整體生活的建立與運行依據法則而非個人或者小團體的意愿進行。雖然現行法律與規則為整體社會生活提供了運行的基本秩序,但總是存在需要改進與完善的空間。事實上,法治社會的理想正是在不斷完善現行法律的過程中實現的。法治精神是以不斷走向普遍正義的公共治理為目標的,在這個意義上,守法應該以法律正義為前提。因此,從法治精神的本質上看,遵守現行的規則與法律是法治教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最為核心的部分,也不是其唯一和終極目的。

再次,當代兒童的規則指向是否只是法律行為規范功能的反映?法律有兩個層次的指向:行為規范和權利保障。權利保障是其根本精神,行為規范是其外在表現,兩者在理論上應該是互相通達的。法律的行為規范性體現為對行為的禁止性或者支持性規定,即不可以做某事,或者要做某事;而法律的權利保障性則體現為對權利的保護,即沒有人可以剝奪(我這樣做或者不這樣做)的權利。從調查結果看,對規則的遵守在否定性道德判斷上表現得非常明顯,這說明法律的行為規范性特別是禁止性特征在兒童思維中已有著明顯體現;而在他人行為理由的解釋中,符合社會規范占半數以上,這是法律的行為規范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行為的支持性,但卻并非上述法律的權利保障性。從上述分析看,目前,當代兒童的守規則主要體現的是對法律和規則的行為規范性的認同,而法律的權利保障性的一面,或者說引導兒童建立行為規范性與權利保障間的內在聯系,還有待思考。

最后,基礎教育階段的規則與法治教育,應該以遵守現有規則與法律為核心目標嗎?通常認為,兒童的道德與法治素養的發展是階段性的,基礎教育階段應該以遵守現行法律與規則為目標,高等教育階段再推進法律與規則的保障性權利,引導兒童向后習俗的道德判斷水平發展。這是當前流行的問題解決思路。這種思路的前提是守規則的行為規范性與權利保障性是可以分開的,并且可以單獨進行培育。從上述法律與道德、行為規范與權利保障之間互為表里、相互融合的思路來看,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階段性教育目標的定位與劃分,是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性而采取的教育性策略,不能成為割裂不同性質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的理由,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標在整體上應該是一貫的、融合的。因而,即使基礎教育階段的守規則教育,也應該注重對兒童的普遍正義精神的引導,為現行法律與規則的完善保留思維的空間與改進的可能,突顯法律的權利保障性質。

【孫彩平,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外經典法律格言(1~320)
20201219教學手記——寫作在真實的生活中才能活生生的
復習7.2自由平等的追求
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doc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 理解權利義務》單元測試卷(附帶答案)
刑法調整的道德影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白银市| 靖西县| 高清| 尚义县| 平遥县| 惠来县| 安新县| 青岛市| 盱眙县| 汝城县| 贵南县| 龙岩市| 揭东县| 长宁县| 泽普县| 葫芦岛市| 甘孜县| 莎车县| 陇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牡丹江市| 荣成市| 玉林市| 泸水县| 大厂| 扬州市| 松原市| 阜宁县| 涿鹿县| 芷江| 威信县| 武威市| 邵阳县| 新郑市| 潍坊市| 淮北市| 绍兴县| 道真| 丰都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