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位有世界影響的蘇聯教育家(楊春發)


一位有世界影響的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在蘇聯和一些國家的傳播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楊春發

載《山西教育科研通訊》1984年第3期

   在蘇聯國民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先后出現了一些作出巨大貢獻、產生廣泛影響的著名人物。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繼馬卡連柯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為蘇聯教育發展史增添了新的一頁。自本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來,他不僅在蘇聯國內聞名,而且引起世界各國教育界人士的注目。

為了對這位有廣泛影響的教育家進行深入的研究,弄清他的教育思想產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歷史,了解蘇聯和世界各國對他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

   蘇霍姆林斯基是列寧、斯大林時代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他1918年出生于烏克蘭基洛夫格勒州一個貧農家庭,七年制學校畢業后,受過一年的師資培訓,后來又以函授方式學完了波爾塔瓦師范學院語言文學系的課程,取得了中學教師合格證書。他十七歲當農村小學教師,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蘇霍姆林斯基深深熱愛蘇維埃教育事業。衛國戰爭年代里他參加紅軍,擔任連隊政治指導員,后來身負重傷,作為殘廢軍人復員之后,很快回到了放育工作崗位。1948年開始擔任巴甫雷什中學校長,直到1970年去世,歷時二十三年,從未離開學校的實際工作。他是烏克蘭共和國功勛教師,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

   蘇霍姆林斯基身為一校之長,始終兼教一門課,兼任一個班的班主任。他先后教過三千七百名學生,對他們逐個觀察、了解,寫了三千七百頁觀察筆記,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白天聽課、上課和做學生工作,夜晚分析、研究和整理材料,第二天早晨用三個多小時從事教育創作。在短短一生中,他寫了四十一部專著和小冊子,六百多篇論文,還為少年兒童寫了大約一千二百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等。

   巴甫雷什中學原來是一所默默無聞的普通農村中學,為了把它提高到蘇聯優秀中等學校的水平,把它變成先進教育思想的研究基地,蘇霍姆林斯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領導下,巴甫雷什中學形成了堅強有力的教學集體,形成了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良好校風。五十年代末,這所中學揚名全國,受到成千上萬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蘇霍姆林斯基善于同教師合作,善于培養使用教師,支持他們的工作。他寫成的許多書,實際上是教師集體工作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并不只限予巴甫雷什中學,他通過報刊和其它途徑與全國的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保持了密切的聯系。

在巴甫雷什中學的二十三午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科學活動最富有成果的時期。1955年,他的第一部專著《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問世,受到了教育界的好評。教育雜志評論該書是“戰后第一本在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寫出的兒童教育專著”。五十年代末,他接連出版了幾本專著和小冊子,如《中學教學集體》、《培養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等。六十年代,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創作上升到更高的階段。這一時期的重要著作有《如何培養勇敢的一代》、《學生的精神生活》、《青年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勞動和道德教育》等。特別是六十年代后期問世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巴甫雷什中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是他一生辛勤勞動的結晶,在蘇聯教育界引起極大反響。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充滿了共產主義思想的原則性,對時代要求的敏感性以及對兒童,少年和男女青年的深厚人道主義精神。他的著作被稱為“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蘇霍姆林斯基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創造了自成體系的教育理論。他深入研究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各種問題,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和獨到的見解。

在解決教育實踐和理論的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總是從不斷充實和改善學生集體與個人的精神生活出發,把培養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個性,培養能為共產主義而斗爭的集體主義者作為注意的中心。因此,他十分重視學生的德育。他認為,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中,德育是“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學校里培養出來的人,不管他是作科學家,還是作農莊莊員,都必須首先是有道德的人。因此,“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關于德育的內容,他的著作中涉及共產主義信念、共產主義道德、共產主義勞動態度、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公民義務感等各個方面。在道德教育中,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實行正面教育,發揚每個學生的優點,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高尚道德品質成為兒童的精神需要。為此,教師必須相信和尊重學生,細心觀察和了解學生。他特別強調要培養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出“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名言。蘇霍姆林斯基還非常注意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他認為,在人的生活中,自我教育起著很大的作用。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善于教育自己的人,才可以稱之為真正受過教育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內容豐富的著作中,深刻而辯證地闡明了智育的作用。他明確指出了教師的兩項最重要的任務;第一,向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第二,培養學生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和獨立運用人類文化寶庫的能力。他指出,小學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兒童學習,教師要在學生面前“燃起燦爛的知識明燈”。同時他認為,學生掌握知識不僅是為了將來參加勞動,而且是為了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不是唯一的任務,只是學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校不應該單純抓智育,麗應該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為此,蘇臻姆林斯基經過多年研究,為巴甫雷什中學的學生制訂了一套獨特的作息制度:早晨起床后,先做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家庭作業,上午到校上四節課,下午不上課,而是按自愿原則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巴甫雷什中學總共只有六、七百名學生,卻有一百二十多個課外小組(學科小組、科技小組、勞動小組等),這就大大豐富了學生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既重視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又強調培養學生豹智力和能力。他堅決反對單純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任何才能都沒有的人是不存在的。有的學生不會寫作文,修起收音機來卻心靈手巧,有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是在培育果樹新品種方面卻能大顯身手。所以,除了學習功課之外,要讓每個學生在其它可能的領域里“表現自己”,從而樹立起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對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在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蘇霍姆林斯基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在他的著作中,論述勞動教育的篇幅占有很大的比重,說明他十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他反復指出,勞動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他說:“學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勞動進入個人的精神生活,進入集體的精神生活,使熱愛勞動旱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就成為一個人的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主張勞動教育要盡早進行,最好在孩子剛剛學會拿小勺吃飯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做一些小事情,這對兒童從小養成勞動習慣,發展他的智力是大有益處的。他認為,勞動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重要促進因素。在巴甫雷什中學,蘇霍姆林斯基確立了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兒童從入學到十年級畢業,能接受系統的勞動教育。學生除參加校辦工廠和教學試驗園地的勞動外,還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勞動小組活動。由于參加豐富有趣的活動節每個學生都能愛上一種勞動,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和才能。

蘇霍姆林斯基充分肯定體育和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意義,他既關心學生的精神發展,又關心學生的身體發展,主張培養“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人,培養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所指的體育,不只是體育課和其它鍛煉身體的活動,還包括合理的作息制度、飲食制度、腦力勞動衛生、體力勞動以及積極休息等。他堅決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他認為,這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抑制智力發展,扼殺求知欲。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提倡讓學生洗冷水澡,冬天用雪擦身。這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能鍛煉意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育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性情。現實生活里有真、善、美的東西,也有假、惡、丑的東西。美育的任務就是評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為了培養此童高尚的審黃情趣,蘇霍姆林斯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注意美化學校環境,讓學生親手在校園里植樹、種花,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美,經常帶領學生到自然界去參觀、旅行,領略大自然的美,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美、繪畫作品的美等等。特別應當指出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十分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他常說,一本啟迪智慧、令人感奮的書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因此,教師應當引導每個兒童找到自己心愛的書籍,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把學生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蘇霍姆林新基畢生追求的理想,他在自己的全部教育活動中始終堅持這一方向。他認為,德、智、體、美和勞動教育等方面是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學校里不存在單純的“德育”和單純的“智育”,應該對學生施以“和諧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生動。他能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敘述復雜、精微的教育現象,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的攆明事實來論證自己的結論。在他看來,教育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藝術,是以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為基礎的藝術。他的許多著作又是藝術作品,其中既有深思熟慮的理論概括,又有太量生動活潑的事例,不僅邏輯性強,而且寓于深刻的美感。他的著作被譽為“活的教育學”,“崇高的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富有才華,學識淵博,是教育現象的敏銳觀察者,兒童心靈的悉心研究者,博采眾多教師之長的教育家。他一直生活在學校之內,扎根于實踐之中,他的珍貴教育遺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值得認真學習的。

蘇霍姆林斯基是科學的馬列主義教育學的信奉者,是克魯普斯卡婭、盧那察爾斯基、加里寧、沙茨基、馬卡連柯等教育家和教育活動家的忠實學生。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努力學習他們的教育遺產,而且在自己的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他們的學說。他特別崇敬馬卡連柯,努力宣傳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他在紀念馬卡連柯誕辰八十周年的發言中說道:“我們是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的偉大事業和整個思想財富的繼承者。”他在逝世前不久寫道:“我完全相信,我全部的生活和創造,我們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是馬卡連柯的產物。”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又是一位有獨特創造的教育家。他堅決反對機械地照抄照搬前人的經驗,提倡根據具體條件運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他形象地把教育經驗比作玫瑰花。如果不顧土壤條件、植物習性和生長期,強行將一叢玫瑰從一個花園移栽到另一個花園,其辦法是拙劣的,其結果是不會成功的。他曾說過,發展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就意味著在這些理論啟示下研究發生在現代條件下的各種新現象。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蘇霍姆林斯基處在新的社會政治生活條件下,在許多方面發展和豐富了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例如,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都主張通過集體進行教育,但蘇霍姆林斯基同時強調個別教育的作用,主張“個別對待學生”。他認為,“每個兒童都是一個世界”,“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教師應該根據兒童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只要認真比較和對照蘇霍姆林斯基和馬卡連柯的著作,就不能發現,類似的例子不勝校舉。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他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他所創造的教育工作經驗,適應了蘇聯教育發展的需要。他的著作闡明了蘇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所提出的迫切問題,受到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其它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歡迎。到目前為止,蘇聯出版他的書籍的總印數已達到四百多萬冊。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一再重版。《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堪稱蘇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1969年問世后,獲得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獎和烏克蘭教育協會一等獎,連續發行了二十版。七十年代末,烏克蘭教育部編的五卷本《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文選》,蘇聯教育部編的三卷本《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選》銷行國內外,受到好評。

蘇聯教育界高度評價蘇霍姆林斯基的卓越貢獻。自從這位教育家1970年去世以來,蘇聯報刊經常發表介紹他的生平和事業、評價他的教育遺產的文章,據粗略統計,迄今已達二百多篇。蘇聯人認為,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活動是一項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實驗”,他領導的學校是一所“教育學研究室”,他的著作是近幾十年罕見的“先進教育經驗的完整的總結”,他的教育思想“不僅旨在解決今天的學校任務,而且旨在發展明天的教育學”。人們稱他是“真正的創造者”。

1974年,蘇聯教育史學家康斯坦丁諾夫、麥丁斯基、沙巴耶娃合著的蘇聯師范院校教科書《教育史》發行第四版。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活動寫進了新版《教育史》。作者指出:“基洛夫格勒州巴甫雷什村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所學校是著名的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總結了這所學校教師集體的創作性工作的經驗,這些著作已在國內外廣為傳播。”1982年,《教育史》發行第五版,書中評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遺產的篇幅大大增加了,不僅指出了他的主要成就,而且介紹了他的幾部重要著作。另外,沙巴耶娃主編的1981年版《教育史》(學前教育)一書,也是蘇聯師范課程的基本教材,該書用單獨一節的篇幅來論述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就。作者指出:“在戰后的蘇聯教育家中,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占有顯著的地位。他作為有才干的實踐家和理論家在一所農村學校工作了一生。他總結了蘇維埃教育學的理論遺產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出了許多著作,為社會主義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寶庫作出了重要貢獻。”書中又說:“瓦·阿·蘇霍姆林斯基作為馬卡連柯思想的積極擁護者和繼承者,以對學生集體和個人進行工作的方法方面創造了許多新的東西。”由些可以看出,蘇霍姆林斯基已經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載入了蘇聯教育史冊。

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所及,已經超越了蘇聯的范圍,他的著作逐漸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財富。

早在六十年代,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巴甫雷什中學便已在國際上享有聲譽。許多不同膚色的教育專家和學者前往參觀訪問,這所學校創造的經驗給他們以深刻的印象。巴甫雷什中學這所普通的農村學校,為世界各國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許多國家的教育文獻中都反復提到巴甫雷什中學。波蘭人奧孔在1978年出版的《1900——1975年世界上的實驗學校》一書中把巴甫雷什中學列為本世紀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蘇姆霍林斯基的著作被譯成英、德、日等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大洲廣為傳播。尤其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已在許多國家出版,廣泛發行。

近年來,世界上研究蘇聯教育的論文和專著層出不窮。在這些論著中,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和克魯普斯卡婭、加里寧、馬卡連柯等蘇聯教育思想導師的名字一起受到贊揚。澳大利亞學者約瑟夫·I·澤爾達在1980年出版的《蘇聯的教育》一書中指出,”“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六十和七十年代最有影響的教育家。”該書詳細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集體主義教育思想。另一位澳大利亞教育家W·F·康奈爾撰寫的長篇巨著《二十世紀世界教育史》(1980年版)用很大篇幅介紹了1945—1975年期間蘇聯教育發展概況。在“瓦·阿·蘇餐姆林斯基論教育”一節中,作者這樣寫道:“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馬卡連柯確立了作為‘現代教育經典作家’的地位。他的重要著作譯成了蘇聯及東歐的各種語言,在非共產主義國家,他也享有盛名,人們也研究他的理論。一位新的作家和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繼承和發展了馬卡連柯的思想。六十年代,成千上萬的人到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學校里參觀學習。在整個蘇聯,人們爭相閱讀他的專著和文章,給予很高的評價。”這說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淪成就豐富了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寶庫,在世界教育發展史上他占有一定的地位。

我國早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一些研究外國教育的同志就注意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曾把他的幾篇教育論文譯成中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外國教育的研究工作逐漸出現了新局面。對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和評價,作為外國教育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的許多重要著作,如《個性全面發展的各種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要相信孩子》、《給兒子的信》、《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關心孩子的成長》、《家長教育學》、《和青年校長的談話》等,先后翻譯出版,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歡迎。蘇雀姆林斯基的另外一些著作,如《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培養集體的方法》、《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等也正在翻譯之中。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迅速傳播,必將對我國的教育理論建設和學校教育的改革有所裨益。

當然,蘇霍姆林斯基同任何歷史人物一樣,不能不受到他所處的歷史和社會條件的限制,他的教育思想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可是,已經載入教育史冊的蘇霍姆林基的教育理論畢竟是從學校現實生活的復雜現象中總結出來的,很值得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我們應當按照“洋為中用”的原則,在繼承我國寶貴的教育遺產、認真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的同時,認真學習、研究和借鑒他人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努力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體系,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主要參考資料

1.阿·澤韋林:杰出的蘇聯教育家,載《瓦·阿·蘇霉姆林新基文選》(五卷集),第一卷,基輔,“蘇維埃學校”出版社,1679年俄文版。

2.尼·庫津,阿·澤韋林:論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遺產,載《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選》(三卷集),第一卷,莫斯科,“教育學”出版社,1979年俄文版。

3.瓦·阿·蘇霍姆林新基:《人需要人》,莫斯科,“蘇維埃俄羅斯”出版社,1978年俄文版。

4.斯·索洛維伊奇克編:《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論教育》,莫斯科,政治書籍出版社,1979年俄文版。

5.約瑟夫·I·澤爾達,《蘇聯的教育》,英國珀格蒙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

6.W·F·康奈爾,《二十世紀世界教育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

7.H·康斯坦丁諾夫·E·麥丁斯基、M·沙巴耶娃:《教育史》,莫斯科,“救育“出版社,1974年版和1982年版。

8.M·沙巴耶娃主編:《教育史》,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鎮西】告訴你一個更加立體的蘇霍姆林斯基——讀吳盤生《追尋的腳步》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你: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路怎么走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覽表)
清晨碎語 | 聽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者(20211126)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論教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萝北县| 改则县| 定西市| 吉木萨尔县| 内乡县| 金塔县| 淮滨县| 鄄城县| 长寿区| 信阳市| 灌阳县| 唐河县| 蒲城县| 元朗区| 邯郸县| 西贡区| 中卫市| 深圳市| 穆棱市| 广东省| 盐边县| 莆田市| 津南区| 保定市| 罗江县| 兴业县| 四川省| 丰城市| 新乡县| 华容县| 广西| 绵阳市| 大同市| 德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 蒙自县| 平远县| 石家庄市| 阜新|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