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柳城出來,沿44省道往松陽縣方向,在進入某個隧道前轉入山道,去尋找被諸多攝影人贊揚的田坑村。山路七拐八彎十余公里,頂端是個掛牌“攝影基地”的地方,看似一個提供餐飲和住宿的地方。
翻建的建筑群從其他地方拆來一些精美的木雕雀替、窗欞進行裝飾,拍出來相當有古韻。其間有幾處可以遠眺的所在,群山間的公路和民居成為漂亮的景觀。
由此繼續驅車下行幾公里,就是名氣頗大的田坑村。村中的確有不少明代老宅,但基本處于半荒廢狀態,實在不明白其名氣從何而來。
反而是在山路上遠眺群山間的村落更覺得愜意,特別是建在高處的村莊,順著山勢層層疊疊,在綠樹與梯田間透出一種卓爾不群的孤傲。分不清哪一個是田坑村,但或許遠景才是它成名的原因。
先民們遷徙來到大山之間,選擇一塊自己中意的地方,開辟幾畝梯田、建造數幢土房,開始新的生活。想來在以農耕為主的時代,如果在山谷內相對平坦的水源邊安家還是不錯的,但在耕地缺乏、水源不足的山嶺上定居生活卻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那些作出這樣選擇的先民們或許有著各種不同的苦澀原因吧。從浙南經福建到粵北,這種真正的山村有不少呢。
從松陽縣城往西北方向是遂昌,有個國家一級攝影基地,名為南尖巖,號稱集哈尼梯田、黃山云海、三清棧道、九寨竹海于一身。從遂昌轉入一條山路,雖然看地圖是最近的一條路,但路窄彎急,好在同行好友車技相當了得,能在復雜的山路上揮灑自如。
下午近四點抵達南尖巖,下了車的第一個感覺是相當涼爽,夏日的暑熱全無,畢竟這里的海拔有一千四百米左右。進入景區,幾步路就是個觀景臺,是個深逾百米的山谷,大片層疊的梯田間有兩個小村落。太陽在云后時隱時現,于是陽光在梯田和村落間輾轉飄移,景象蔚為壯觀。
這里全年有霧的日子約兩百天,但夏天若沒下雨,基本沒有機會看到云海的。所以如果是純攝影愛好者,還是在春秋兩季前來更好;如果是純休閑前來,夏日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個避暑的好地方,而且空氣相當清新。
一般山地景區多是車子停在山腳,然后徒步或索道登山游覽,為先上后下的,但南尖巖則是車子開到山頂,自山頂向山谷方向徒步游玩,約兩小時走個先下后上的環線回到山頂。相比之下,還是在山頂俯瞰的景致最好,如果時間或者體力不允許,僅看高山村落和梯田也是相當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