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強
導學目標:
1、學會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詞內容,體會詩詞中寄寓的感情。
2、用心體會,能有感情的朗誦詩詞。
3、理解蘇東坡達觀處世的態度,領會其曠達的人生觀。
課內預學活動
活動一:正音。
活動目的:把音讀準。
1、
2、
3、
活動二:曉意。
活動目的:把詞讀懂。
(一)
1、
2、
3、
4、
5、
6、
7、
(二)
閱讀課文,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出來,以便我們共同探討。
比如,對序文中“雨具先去”,而后文中又說“一蓑”,老師就有點不明白,覺得前后矛盾呀?
活動目的:把詞讀透。
《定風波》一詞,表達了蘇東坡怎樣的情感?
活動一:延伸閱讀。
活動目的:全面了解的蘇東坡。
相關書目及文章:
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方方《喜歡蘇東坡》
劉艷琴《來生便嫁蘇東坡》
活動二:閱讀訓練。
活動目的:體會蘇東坡的獨特魅力,掌握幾種描寫人物的手法。
閱讀下文,回答1—4題:
喜歡蘇東坡
方方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標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歡的詩人亦不計其數。但往往詩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愛;人品相當不錯的,詩文卻不過爾爾。而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所以,我總覺得自從有了蘇東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國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對于蘇子詩文,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有過。在中國,如若游歷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飲酒,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提到蘇東坡,仿佛離了蘇東坡,山、水、酒、月都會大為遜色。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山是廬山,將廬山寫得最有意味的詩是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義的水是西湖,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詩也是蘇東坡(“若將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其他都“馀詞盡廢”。無論蘇東坡是在思情,或在懷舊,無論他自品孤傲,或自作瀟灑,無論他心情暢快,或心情苦悶,總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幾乎可列入同類作品的“之最”。當年神宗陛下每逢“舉箸不食”時,人們就知道他必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學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愛蘇子詩文,其妻難以忍受,章便為蘇而休了妻。一個人的才華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無話說。
蘇東坡之讓無數的后人崇敬和偏愛,除了他的才華蓋世,還因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層次豐富,太具魅力,人們不由自主地為他傾倒。他的人生經歷也算是夠坎坷的了,因為太才華出眾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貶于黃州,浪跡于天涯,最后還上了個“元祐黨人碑”,累及子女。觀其一生,其實他并沒有過多少太平安靜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沒有因了這些而整日里蓬頭垢面哀哀切切,見人便“痛訴革命家史”。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他一戲墨,就創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筆,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一個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該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蘇東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讓我們后人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才詩人,什么叫做大家氣度。
我喜歡蘇東坡有些入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地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1.說說文章開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綜觀全文,作者喜歡蘇東坡并為他傾倒的原因是什么?
3."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分析文中畫線句子所用的手法及其作用。
學習小結
現要舉行“中華歷史文化名人盛典”頒獎大會,請你為獲獎的蘇東坡寫一段頒獎詞。
閱讀答案:
1、
2、答:才華蓋世(詩文成就);性格極富魅力(原文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熱愛生活,樂觀人生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精神。
3、答:作者用比擬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份量舉足輕重。
4、答:運用夸張手法,生動詼諧的表現了蘇東坡橫溢一生的天才;運用排比手法,增強語勢,突出了作者對蘇東坡的崇敬和偏愛。
頒獎詞參考答案
寫給蘇軾的頒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