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人李鴻章,曾任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當上全權大臣,其職權相當古代宰相。當時戶部尚書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屬朝中維新派,官職相當古代大司農,故亦稱司農。
傳說,翁同龢與李鴻章意見不和,有次他以李鴻章的官職和籍貫,為一詞兩義的雙關語,出聯譏諷李鴻章:
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鴻章也不示弱,反唇相譏,對曰:
司農常熟世間荒。
出聯和對聯,都算得上半斤八兩,十分有趣。
甲午戰爭時,李鴻章力主退讓,后又出任議和大臣,赴日本與伊藤博文洽商停戰條件。傳說,出于對清政府和使臣的蔑視,伊藤博文曾出一上聯,要李鴻章屬對:
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
李鴻章受到日本人當面侮辱,極為難堪,一時無言以對。后有一幕僚想出下聯道:
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李鴻章點頭稱是,認為不失大國風度,實際上是以“度量”來掩飾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丑態罷了。
李鴻章在對外交涉中的妥協政策,遭到國人唾棄,有很多官員也不理睬他,甚至當面為難他。為此,李鴻章曾親筆寫了一副對聯,掛在書房里自我解嘲,聯云:
受盡天下百官氣;
養就胸中一段春。
李鴻章好像說自己涵養好,實則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人們對其依然是十分厭惡。昆曲名丑楊三死后,有人寫聯譏諷道:
楊三已死無蘇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