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白居易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云滿衣,陽臺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閨怨詞要寫得一往情深,很重要的一著是把閨婦生活中最能表現其閨怨情懷的片斷吸取入文。這首詞,頗得力于此。
“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云滿衣,陽臺行雨回。”上片是說,精心畫眉畫得深,還是畫得像淺眉。夢中歡會,鬢發散亂云滿衣,仿佛陽臺行雨又一回。
作者把閨婦內心的潛意識以夢幻方式表現出來,愈加感到真切。上片所寫的境界頗為恍惚。“深畫眉,淺畫眉”兩句,顯然不是現在式,而是過去式。為了逗丈夫喜歡,她精心的畫過眉。究竟是畫得深好,還是畫得淺好,頗費思量。在夫妻生活中,畫眉這件事盡管很小,卻幸福而甜蜜,因而在這相思的時刻,最先從記憶中跳將出來。回憶過去,不僅僅是為了填補當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于追求,對曾經獲得過的幸福的追求。“蟬鬢鬅鬙云滿衣,陽臺行雨回”,則是由熱烈的追求和纏綿的相思所引起的一種極為艷麗的夢幻。由于不便直說,便借用巫山神女這個熟悉的典故來曲說。相傳為宋玉所撰的《高唐賦》中的神女曾說過“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話,且曾自薦枕席于楚王,因此“陽臺行雨”往往是男女歡會的代稱。眾所周知,夢幻是潛意識的活躍狀態。而潛意識的活躍狀態,真是思之深、念之切的必然結果。閨婦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幸福終于在夢幻中暫時的得到了。但是她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下片所寫的從夢幻醒來后加倍的痛苦。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下片是說,巫山是那么的高,幔山又是那么的低。傍晚雨瀟瀟你還不歸,空房獨守更在難堪時。
由于與丈夫分別太久,相思之苦太深,因而當她悠悠醒來以后,仍然惦念著高高低低的巫山。這時她發現作為夢幻中的巫山之地離開自己是多么的遙遠,簡直是虛無縹緲,而留在自己心頭的卻是一大堆迷惘、雜亂、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聽著窗外瀟瀟的暮雨聲,她比先前更痛苦的感到自己可悲的處境:“空房獨守時”。“空”、“獨”兩字以其怵目驚心的敏銳感覺,與夢幻中的迷離恍惚成了鮮明的對照。它說明,夢幻過去之后,閨婦陷入了更為難堪的空虛和無比深沉的悵恨的煎熬之中。
在這首詞中,作者抓住了閨婦最有癡情的片刻來展示其纏綿悱惻的相思之苦,所以黃昇《花庵詞選》評為“非后世作者所及。”
附錄《長相思》白居易
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云滿衣,陽臺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譯文
精心畫眉畫得深,還是畫得像淺眉。夢中歡會,鬢發散亂云滿衣,仿佛陽臺行雨又一回。
巫山是那么高,幔山是那么低。傍晚雨瀟瀟你還不歸,空房獨守更在難堪時。
注釋
⑴長相思:
詞牌名,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這首詞雙調,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疊韻;后段四句,三平韻。
⑵蟬鬢(bìn):婦女的一種發式。其特點是輕而薄,望之縹緲如蟬翼。
⑶鬅鬙(péng sēng):發亂貌。
⑷陽臺行雨:宋玉《
高唐賦》載,楚王曾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去而辭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陽臺行雨”因此成為后人謂男女歡會的代稱。
⑸瀟瀟(xiāo):形容風急雨驟。
名家點評
清·曹錫彤《唐詩析類集訓》卷十:“此首言夫夢巫臺未歸,以自明其思之長也。相思皆據吳姬而言。”
[7] 清·
陳廷焯《云韶集》卷一:“香山詞,不求高而自高,骨高故也。看他只是信筆寫去,絕不著力,而意識往復無盡。”
[7] 清·
俞陛云《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先言其妝飾,風鬟霧鬢,約步而來。次言其情思,虛帷聽雨,其寥寂可知。轉頭以巫山高低,聯合上下文之‘陽臺’、‘暮雨’,句法細密。長短句本嗣響樂府,此首音節,饒有樂府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