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李商隱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這兩詩與杜牧《贈別》主題相同,即都為和心愛的姑娘分別時的傷離之別,但寫法各別。“離亭”,指分別時所在之地,“亭”即驛站?!百x得”某某,是古人詩題中的習慣用語,即為某物和某事作詩之意。詩人在即將分離的驛站之中,寫詩來詠嘆折柳送別這一由來已久的但仍然吸引人的風俗,以申訴其惜別之情。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钡谝皇仔≡姷那皟删涫钦f,暫且借著這杯酒遣散無聊,不要損壞了你的愁眉和細腰。
第一首起句寫雙方當時的心緒。無憀,即無聊。彼此相愛,卻活生生的拆散了,當然感到無聊,但又勢在必行,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暫時憑借杯酒,以驅(qū)散離愁別緒。次句寫行者對居者的勸慰。既然事已至此,那又有什么辦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體。你本來身體單薄,愁眉細腰的,哪里還經(jīng)得起損傷?這句先作一跌,使得情緒松弛一下,正是為了下半首更緊的繃起來。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小詩的后兩句是說,人世間除了死亡沒有比離別更痛苦得了,春風不因為愛惜柳枝而不讓離苦之人去攀折。
第三句是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除了死亡,還有什么比分別更令人痛苦的呢?這句話是判斷,是議論,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緊承第三句,針對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風有情,又怎么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枝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離別痛苦的人去盡量攀折呢?這一句的“惜”字,與第二句的“損”字互相呼應(yīng)。因為愁眉細腰,既是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guān)。以柳葉比美女的眉,柳身比美女的腰。這是古典詩歌中經(jīng)常運用的比喻?!澳獡p”也有莫折之意在內(nèi)。
第二首四句一氣直下,又與前首寫法不同。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钡诙仔≡姷那皟删涫钦f,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舍,萬千枝條在日暮里拂走斜陽。
前半描寫楊柳風姿可愛,無論在煙霧中,還是在夕陽之下,都是千枝萬縷依依有情。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毙≡姷暮髢删涫钦f,為了告訴行人不要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楊柳既然如此多情,難道它就只管送去行人,而不管迎來歸客?送行誠為可悲,而迎歸豈不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莫損愁眉與細腰”那一句雙關(guān)語上來。就人來說。去了,還是可能來的,何必過于傷感以至于損了愁眉與細腰呢?就柳來說,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接人,何必將它一起折光呢?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豈不更好!
第一首用暗喻的方式叫人莫折,然后明明白白說非折不可,把話說得斬釘截鐵,充滿悲觀情調(diào)。但第二首又來一個大翻騰,認為要折也只能折一半,把話說得婉轉(zhuǎn)纏綿,富有樂觀氣息。詩人情致曲折深刻。文之騰挪變化,使人驚嘆不已!
附錄《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李商隱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譯文
暫且借著這杯酒遣散無聊,不要損壞了你的愁眉與細腰。
人世間除了死亡沒有比得上離別更痛苦了,春風不因為愛惜柳枝而不讓離苦之人去攀著。
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舍,萬千枝條在日暮里拂走斜陽。
為了告訴行人不要為情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注釋
⑴離亭:離別的釋亭,即釋站,是離別處。賦得折楊柳:賦詩來詠折柳送別?!墩蹢盍肥乔用?。
⑵送:遣散。無憀(liáo):即無聊,無所依賴,指愁苦。
⑶愁眉與細腰:柳葉比眉,柳枝的柔軟比腰,有雙關(guān)意。
⑷爭擬:怎擬,即不擬,即為了惜別,不想愛惜柳條。
⑸含煙惹霧: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依依:狀戀戀不舍。
名家點評
何焯:⑴“驚心動魄,一字千金!”⑵“折字前正此反,阿那曲折?!?/p>
張采田:“真千古之名篇?!?/p>
沈祖棻:“第一首先是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轉(zhuǎn)到明明白白地說出非折不可,把話說得斬釘截鐵,充滿悲觀情調(diào)。但第二首又再來一個轉(zhuǎn)折,認為要折也只能折一半,把話說得含蓄纏綿,富有樂觀氣息。于文為針鋒相對,于情為絕處逢生。情之曲折深刻,文之騰挪變化,真使人驚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