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師不重視教學目標的設定與轉化這一教學環節。這直接導致兩個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的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得不到普遍重視,二是教學目標只存在于教師的教案中或者腦子中,教師可能明明白白,學生卻是霧中看花,教師的教學目標并沒有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和評課活動中要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與轉化。
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教學目標的設定。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前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為師生提供指南,有助于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和指導教學設計,而且為教學評價提供具體明確的依據。一節課的成與敗、得與失,關鍵在于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全面、準確、具體。可以說,教學目標的科學設定是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
二是注意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要轉變觀念,要從教師立場轉變為以生為本的立場。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師要做的事情,更應該是期望學生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一般說來,教學目標需要細化,它大致要經歷從寬泛的國家教育目的出發,根據各門課程編制的教學目標、學科內容、課時安排、實施的具體條件等設計具體教學目標,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的設計就到此為止了。但我們反思一下,教學目標設定了,教師也根據教學目標組織了教學,這樣的過程結束之后就代表學生一定學會了嗎?其實,我們還缺少了一個環節,那就是如何把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制定,它關注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圍繞這一目標,教師再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學習目標,不僅幫助教師明確教學方向,增加教師達成目標的幾率,同時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學習材料和曠日持久的學習過程中明確方向,關注重點,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進。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把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失時機地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將其作為每一節課的開端和終結,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