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小說風行天下——讀者熙來攘往,作者趨之若鶩。為文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
閃小說之能夠風行天下,是需求拉動供給的典型案例。因為,社會節奏加快了,文學的受眾只有通過碎片化閱讀才能獲得文學的營養療治文化的饑渴。所以,閃小說作家應該為之慶幸,應該百倍珍惜此一難得的創作機遇,努力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廣大讀者厚愛的閃小說作品。
然而,目前除了名家高手出手不凡,佳作迭出以外,很多寫手作品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所謂“初級”就是說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有鑒于此,作者不揣冒昧,試圖結合自己寫作閃小說的經驗教訓羅列閃小說寫作常見病于次,借以求教與諸位同好。
一、皮 厚
有一個笑話。說某人買一菜包,啃半天不見餡,又啃半天發現一個紙條,上書:離餡四十五里。
——吃這樣的菜包子,郁悶不?
再譬如瓜果,皮厚必定瓤少。不用問,誰都不喜見這類東西。閱讀閃小說也一樣。閃小說容量本來很有限,你渲染半天才觸及主題,或者說一篇作品的精彩處沒有幾句,繞來繞去都是隔靴撓癢的旁枝末節,讀者能喜歡嗎?
皮薄餡大,味道鮮美才是好包子、好餃子。不拖泥帶水的閃小說才是好作品。
二、單 薄
單薄有幾種表現——
一是少曲折;二是不厚實;三是直白。
文似看山不喜平,閃小說自然也不例外。閃小說要好看,應該在情節設計上力求一波三折,努力賦予作品以起伏跌宕的效果。其次,一定要在敘述順序上斟酌,盡量采用倒敘、插敘、回敘手法,使整篇作品產生出環環往復的美感。許多作品之所以留不住讀者目光就是其平鋪直敘的直線式結構造成的。平時,朋友間交流應該“小胡同里趕豬,直來直去”,作文章也這樣,不行。
別以為閃小說篇幅短小就可以簡單化寫作。可以選擇簡單的作品題材,但絕對不可以簡單化寫作。簡單化和簡單是兩回事。簡單的作品,好像一杯清水,既寡淡無味又讓人一眼看穿,誰喜見?閃小說與其他小說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以小見大”的突出特點。能在600字以內把一個簡單故事寫得有深度、高度和寬度,才顯得作品厚實。即使一個小笑話,也要讓她生出或“爆笑”或“啞然一笑”或“含淚一笑”或“點頭一笑”的閱讀效果,讓人笑過以后受到啟發、產生聯想。如此,作品人物才能立得起來、站得住腳。才顯得作品有點“意思”。
最后,小說是通過作品人物闡述主題。作者的創作立意只有通過人物故事傳達給讀者。人物鮮活,作品的思想才會鮮明。反之反是。不客氣地說,直白的作品無異于褻瀆讀者。
請您看看程思良先生的閃小說《尋找無雙》,人家是怎么寫的。
三、老 套
老套是寫作大敵,閃小說寫作也不例外。
寫作上的老套,表現在:1、立意不新;2、手法陳舊;3、重復別人或者重復自己。
我以為,天下事唯有寫作難。難就難在每篇作品都要出新,每一次創作活動都是一次新的沖刺。不出新無以立身,不出新無以進步,不出新就意味寫作的終結。
可以選擇相同的題材,但必須賦予其新的立意;可以用相同的寫作手法,但必須賦予作品以新的內涵;即使同一事件,也要揭示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意思。獨具特色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占領市場。
人說愛情是創作的永恒主題,古今中外、林林總總的成功的愛情文學作品卻無一重復。其他題材的成功作品也是這樣。
對于閃小說來說,老套意味死亡,絕非危言聳聽。
當下讀者喜歡閃小說的唯一理由就是既能從中獲得文學享受又不影響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讀了一篇老套作品也許不會有什么,你給他的都是老套作品,他一定對之棄如敝履。如果閃小說作品都老套,還不全軍覆沒?
解決寫作的老套問題,一是多讀,盡可能了解閃小說作品的寫作動態、已有優秀成果,盡量避免撞車;二是努力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理論水平。好的作家無一不是以為眼光獨到的思想家。能夠被賦予深刻思想的作品一般都不老套;三是多讀閃小說以外的各種文學作品以及各種似乎與寫作“無關”的書籍,努力積累吸收文學所需的各種養分:四是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現實生活,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無一重復,無一雷同。能夠準確地反映生活必定能使你的作品亮點頻出,新穎多多。
解決閃小說老套問題還要增加一條:盡量選取適宜閃小說寫作的事件角度、斷面和空間,使體裁和題材相匹配。這樣寫成的作品才會具備鮮活飽滿的生動。
.四、失 真
失真有兩方面表現——
1、不符合生活真實。比如:有一篇“佳作”寫一只壁虎因為尾巴被人釘住,卻在另一只壁虎的愛情呵護下十年沒有死掉——這事肯定是瞎編的。某些官場類作品中的部門設置、職務稱呼混亂可笑,一看就知道作者不懂官場。還有些作品出現的小孩子說大人話,四十年前鄉下老頭滿口的當下流行語言……都是違背生活邏輯的。
2、不符合藝術真實。夸張和比喻使用不貼切,生編硬造靈異、魔幻情節等皆屬此病。
中短篇小說,因為空間充裕,出現失真情節可以通過反轉的辦法予以圓場補救。閃小說太小,沒有補救空間。只要有假,滿盤皆輸。
要避免失真,還需作者寫自己熟悉的題材,或者努力拓展知識面、更加全面地熟悉生活、理解社會。
五、晦 澀
不少作者在情節設計、人物塑造、行文用語等諸方面非常注意設伏下套,呈奇斗巧,希望以此獲得陌生化寫作效果,留住讀者目光。
由此取得創作成功的閃小說作品很多。余途的《剪子》、埂夫的《老趙被狗咬了》、 冷月瀟瀟的《真相的N種敘述》(參見小小說作家網《螞蟻作品選讀》)等皆可為范例。
我以為要寫出堪稱“范例”的作品,非有真功夫不可。但是,單純追求此類“風格”,往往陷于晦澀難懂的泥沼。
時下業界有一種偽論,說文學是“小眾”的,不必迎合大眾口味。對此,我不能茍同。我認為,文學創作是小眾的,文學的服務對象卻是大眾的。強調文學的小眾性,把文學閱讀、文學欣賞自外于文學的主體受眾,無疑于把文學視作少數人自娛自樂的玩物。如此以來,文學還有什么意義?什么用處?
所以,小眾的作者面對大眾的讀者,必須保持謙恭的姿態,切不可居高臨下自以為高明。更不能以晦澀難懂為能,敗壞讀者胃口。那樣做的結果一定是文學的敗落。到那時,小眾的朋友們還有什么可以自傲,還有什么存在價值呢?
閃小說初興,不確立正確的寫作觀難有新發展。對于作者而言,還是俯下身子朝雅俗共賞的方向努力為好。不然,難得“粉絲”喝彩。
六、同質化
有一種制造叫創新,有一種制造叫重復,有一種制造叫跟風。創新者將引導消費,重復者必將積壓,跟風者風險最大。
對寫作而言,能夠在選題、立意、語言諸方面努力求新求深求變,勇于獨辟蹊徑者必然暢行其道,只會重復自己或者重復別人不會有大作為,跟風者則永無出頭之日。
目前,存在于閃小說創作的最大問題是同質化。所謂同質化,是指作者自覺不自覺地在創作實踐中不斷重復自己或者重復別人。重復自己寫作風格的定式,模仿別人定式化的寫作風格,批量生產著千篇一面的作品——題材雖然不同,味道卻很類似。我擔心,長此以往會敗壞讀者的胃口。
可怕的不是同質化本身,而是陷入同質化陷阱而懵然不知,且沾沾自喜。懇切希望大家對此認真反省,并與之決然告別。
七、矯 情
矯情就是裝模做樣掩飾真情。
把矯情列入閃小說常見病范疇,并非說閃小說作品有何矯情表現而是指閃小說作者、文友之間存在的矯情之風。具體表現在評價任何作品都一味叫好。缺乏真誠的批評討論,缺乏應有的意見交流,缺乏基本的是非標準。其次,某些閃小說批評文章好像表揚稿、贊美詩一樣,把評論對象吹噓得仿佛是文章楷模,無一敗筆。符合當今閃小說創作實際嗎?讓人在替評論對象臉紅之余,不由感嘆其批評之虛偽。
這種矯情行為已經或正在毒化蠶食閃小說創作的環境,任其發展蔓延,貽害無窮。
文學批評的目的,一是發現和肯定作品之得,二是研究和總結作品之失,三是梳理與概括寫作規律。幫助作者提高,也讓同仁共享批評成果,為文學創作的整體發展提供鑒戒和標尺。
所以,我們應該拋棄矯情提倡真誠,正確地開展有益于閃小說發展的文學批評。
閃小說剛剛上路,沒有作者之間善意直率的切磋琢磨,沒有批評家和作者之間平等的毫無滯礙的交流對話是無法提高成熟的。
同時,我們也反對武斷的惡意的不負責任批評,以及那些強不知以為知自以為是的隨意指摘。被批評者則應謙恭寬容的對待別人的負面評價,切不可聞過則怒。
八、浮 躁
時下流行浮躁病,閃小說亦然。閃小說界浮躁病癥表現有二:一是求數量不求質量,缺乏精品意識,缺乏突破意識;二是缺乏批判精神,缺乏自我反省,自戀傾向日增。
浮躁病流行,創新求變、創新求進的文體自覺精神日漸式微。這也是作品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的原因之一。
說句實話,順應新時期閱讀潮流的閃小說事業僅僅邁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并沒有真正被主流文學承認和接納。成熟的優秀的作家隊伍遠未形成,精粹經典的閃小說作品少、類型更少,根本不能比肩于主流文學品種。自足于目前的初步成就,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短志行為,墮落衰敗的的自殺行為。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本錢自滿自足固步自封,我們更沒有理由粗制濫造,辜負讀者。閃小說要自立于文學之林,必須團結所有有志于閃小說事業的作家、批評家百倍珍惜來之不易的良好開局,樹立長期探索、艱苦創新的精神,通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在數量質量兩個方面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讀者,毫不遜色于其他小說品種的作品。
當年郭沫若先生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分析和總結了李自成大順王朝短命的歷史教訓,為共產黨坐江山非常及時地提供了一服清醒劑。今天,如果拿來警示閃小說界亦必大有裨益。
上述八種閃小說常見病,前六種表現于作品,后兩種表現于作者。治療和預防閃小說常見病從根本上說還要從作者入手。如果朋友們認為我的話還不算吹毛求疵、無事生非,不才愿與諸君攜手并肩切磋琢磨,努力克服各種閃小說疾病,推動閃小說事業,朝著咱們共同的目標扎扎實實、硬硬朗朗的往前走。畢竟,閃小說是屬于我們大家的。
作者:葉雨
(原載半卷書文化網·閃小說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