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太監魏忠賢算得上是太監隊伍里的王者了,從默默無聞到大權在位,可見他的足智多謀。其實,魏忠賢本非善類,入宮后憑借著自己的圓滑和世故混的如魚得水。深謀遠慮的魏忠賢在宮中一直伺機尋求發跡,將主意打在了皇長孫朱由校的身上。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魏忠賢這個王者也是從青銅一點點提上去的。當魏忠賢決定造朱由校上位時,就設計來到朱由校母親王才人宮中,負責安排膳食的工作。巧言諂媚的魏忠賢很快得到王才人的賞識。有了這一層便利的關系,魏忠賢接著籠絡了照顧皇長孫朱由校的客氏。自此以后,倆人一搭一唱,配合默契,飛黃騰達也指日可待。
萬歷四十八年,16歲的朱由校繼承大位,是位天啟帝。魏忠賢和客氏作為朱由校身邊的親近之人,恩賞不斷。魏忠賢深知“時不我待”于是開始排除異己,拉幫結派,鞏固自己的勢力。朝中諸臣見此,開始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讓皇帝親賢臣遠小人。可朱由校對魏忠賢極度信任,不聽忠言逆耳,仍然放任不管,最終讓魏忠賢竊取內外大權,儼然成了“九千歲”。
朱由校當了七年皇帝,但天下百姓卻只知有魏忠賢不知有皇上。但是,隨著朱由校的去世,魏忠賢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了。朱由校死后,信王朱由檢繼位,是位崇禎帝。朱由檢可不是當初16歲繼位的朱由校,不會任由魏忠賢拿捏,所以繼位后的朱由檢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將魏忠賢給玩死了。只不過,隨著明朝的滅亡,開始出現“魏忠賢若不死,明朝就不會滅亡”的流言,所以崇禎帝殺魏忠賢殺錯了嗎?2005年考古專家挖掘一明朝古墓,這座古墓給出了答案。
剛開講了,魏忠賢在天啟年間,也就是在朱由校當皇帝時最得勢。那會,他就提前給自己修了座極為奢華的墓室,費金錢幾百萬。雖魏忠賢問斬后,當時魏忠賢修的墓室被毀,不過明亡后有人又原墓址處重新修建了墓室殿宇。三百多年后,即2005年9月,京郊碧云寺附近出現了很多破碎的龍紋琉璃瓦。因為這種龍紋都是古代帝王專屬的,所以考古專家還以為此處有帝王墓,故而前往勘察。
然而隨著對古墓的深入清理,專家發現這并非哪位帝王的陵墓,而是太監魏忠賢的。此墓雖然幾經蕩平,可墓中的陪葬品卻有很多,最壯觀的是從墓中挖出了3米多高的文臣武將漢白玉石像。這些石像的規格是仿制南京帝陵建造的,就連風格都差不多。僅一石像就如此宏偉,更別提當年魏忠賢自己修建的陵園是多么高大上的了??脊艑<乙脖硎荆谖褐屹t墓中很多“僭越”細節都透露著他確實有弄權之野心。
在古代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時代,魏忠賢修建直逼帝王規格的陵墓,防造帝陵,焉能不讓崇禎皇帝反感。再加上,魏忠賢權勢滔天,崇禎帝自然不會喜歡這個比自己還威風的太監。后來通過對魏忠賢古墓的研究,從側面證實了崇禎帝對魏忠賢的處置是正確的。
至于后來傳言所說的“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會亡”就有些牽強了,畢竟崇禎帝及滿朝文武都不能挽救的敗局,一個魏忠賢就能做到?這是何其的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