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存在很多悲觀情緒。其實這是一種人生常態,我們可以品味這種情緒,但不要沉溺其中。今天小編將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經典語錄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比目魚的說話方式,不,世上所有人的說話方式,都像這樣繞圈子,既朦朧曖昧,又有種想要逃避責任似的心理,總之,復雜的耐人尋味。
2、上司幾太,(情死、生きた) ----太宰治
3、對人類極度恐懼的人,反而會比任何人都渴望親眼見識妖怪的可怕。愈是敏感、愈是膽怯,愈會企盼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太宰治
4、要真正清楚開始的起因 徘徊在白色的校 舍中開始陷入絕望別無選擇
5、對同類極度恐懼的人,反而更加期盼能夠親眼見識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經質、越是膽怯的人,越是期盼著強獷的暴風雨到來。這群畫家們被同類的這種妖怪所傷、所凌脅。最后他們選擇寧愿相信幻影,于是光天化日之下竟歷歷目睹了妖怪的存在,并且他們決不以佯聾詐啞自欺欺人,而是全力去表現出親眼所見,正如竹一所說,毅然決然地描繪“妖怪的畫像”。 我未來的同道者也許就在這里。 不知為何,我興奮得幾欲熱淚盈眶,卻竭力壓低聲音對竹一說道:“我也要畫!畫妖怪的畫像,畫地獄之馬!” ----太宰治
6、那因燒酒生出的陰郁醉意讓我的心情越發緊繃,我竭力克制,幾乎是自言自語般說道:“不過,唯獨被關進牢房這件事不算有罪。若知道了罪的反義詞,也許就能抓到罪的實體了……神、救贖、愛、光明……可是,神的反義詞是撒旦,救贖的反義詞是苦惱,愛的反義詞是恨,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善的反義詞是惡。罪與祈禱,罪與懺悔,罪與坦白,罪與……啊,這些都是近義詞,罪的反義詞到底是什么? ----太宰治
7、床頭金盡,情愿兩斷。 ----太宰治
8、瞬間不足以成為生命的喜悅,我只相信死亡那一瞬間的純粹。 ----太宰治
9、難道信賴也是一種罪過嗎? ----太宰治
10、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太宰治
11、也許所謂的熱情,就是無視對方的立場。 ----太宰治
12、我的背后有上緊的發條 到了飽和點即自行損壞 也就是說找到了要戲弄的目標即施以酷刑
13、你知道所謂笑的起源 原本是集團在獵取 食物對準獵物時露出尖牙利齒的威嚇動 作雖然有了武器之后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但 即使是現在仍然留有這種意味 ----新見
14、看我當時和家人的合照便可發現,其他人全都一臉正經,唯獨我表情歪斜地笑著。這也是我既幼稚又悲哀的一種搞笑方式。 ----太宰治
15、因為在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我是真心喜歡那模樣窮酸的恒子。 ----太宰治
16、“別開玩笑了,善是惡的反義詞,卻不是罪的反義詞。”
“惡和罪有區別嗎?”
“我覺得有區別。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真是啰嗦。即是如此,那就是‘神’吧。神啊神,把什么都推到神的身上準沒錯。啊,肚子餓了。” ----太宰治
17、他們習慣于用平庸的筆觸,美麗地勾畫出原本就美麗的東西 ----太宰治
18、我那溫柔的心房,連我自己都如癡如醉 ----太宰治
19、那一夜,我生出無數白發。 ----太宰治
20、“人是不可能一邊攥緊拳頭一邊微笑的,唯有猴子才會那樣。" ----太宰治
21、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22、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太宰治
23、我甚至連神明都懼怕。我不相信神愛世人,只相信神的懲罰。在我看來,所謂信仰,不過是為了接受神靈的鞭笞而在審判臺前低頭。我相信地獄的存在,卻絕不相信有天堂。 ----太宰治
24、這世上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如此拐彎抹角、閃爍其詞,如此不負責任、如此微妙復雜。他們總是徒勞無功地嚴加防范,無時無刻不費盡心機,這讓我困惑不解,最終只得隨波逐流,用搞笑的辦法蒙混過關,抑或默默頷首,任憑對方行事,即采取敗北者的消極態度。 ----太宰治
25、有什么 好像要殺死我一樣那一定不是 人但是不用擔心被愛之后就得到解救 了請相信我的哀史包容我那么雄壯而親 切的驚濤駭浪
26、所謂的世間,不就是你嗎? ----太宰治
27、那笑容不像鳥,而像鳥輕盈的羽毛. 他笑著,如同一張白紙,讓人覺得,他的一切都是虛假的. ----太宰治
28、留加 你殺死你所愛的大場誠 雖然如此你為什么還活著 死吧 所愛的人正等著你 留加 你死吧 ----新見
29、生而為人,我很遺憾。
30、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太宰治
太宰治最有名的一句話:
一、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的文學作品中總是充斥著各種悲觀的情緒。有人說悲劇本身就是美的,其展現來的那種破碎的結局,是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見到并且刻骨銘心的。令人高興的事情是不會被人們所牢記的,只有令人痛苦的事情才會在人們的心中深深地扎根。所以當人們看到悲劇的故事的時候,內心中關于痛苦的記憶就被挖掘出來,大概是覺得有人能夠感同身受。
二、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從太宰治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對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抱有什么樂觀的想法,其在39歲就選擇跳崖自殺也證明了這一點,不知道為什么,有的時候我竟會感到羨慕。其實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尤其在大城市里默默無聞的你,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承受了這個世界太多的傷害和痛苦。其實有的時候,將自己想的渺小點,所有的痛苦就緩解,要知道,無能導致憤怒。
三、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其實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橋段,那就是有一個人向自己的朋友講述世人對自己的看法,然后對方說了這樣一句話: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對我們的看法,本質上都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太宰治在自己的作品中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有的時候,唯物主義并不能解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這也是唯心主義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我們的內心接受了別人的看法,其實這已經成為了我們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四、一旦別人問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剎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怎么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么讓我快樂的東西。
其實我們現在給這樣的想法其了一個非常搞笑的名稱:佛系。其實所有的“佛系”人士,其本質上都是悲觀主義者,對這個世界并不會懷有什么樂觀的想法。其實沒有人想要成為所謂的“佛系青年”。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因為無能為力而已,因為覺得無能為力,就用這種佛系來偽裝自己。很多時候,當自己的行為并沒有產生什么改變的時候,就自然的產生了這種想法。本質上,這就是一種對生活的逃避。
五、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太宰治的這種悲觀情緒在他的每一部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展示,其實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夠看出一二。在我看來,世界上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悲觀主義者,所有的悲觀主義大概就是因為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