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小說的開頭部分,以神話故事起頭,以宿命論預示人物命運結局,構筑作品整體結構,起到提綱挈領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這樣的開篇富有中國特色,讀懂開篇部分,就可窺一斑而見全豹,就找到了一把打開賈府大門的鑰匙,盡覽府中眾人的人生命運。
以神話傳說交代故事的來由,引出男主人公。作品一開篇就說到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修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零下的這一塊,最后沒有用到,千年修煉,它通了靈性,央求一僧一道帶它到“溫柔鄉(xiāng)”“富貴場”的人間走一遭,于是這塊“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的石頭便跟著賈寶玉“含玉而生”,被稱為“通靈寶玉”,這也是賈寶玉名字的來由。可以說,這塊玉和賈寶玉就是合體,它就是賈寶玉的命根子。此后,它投胎人世的故事便刻在這塊石頭上,名為《石頭記》。后又以書中《紅樓夢曲》的名稱和“悲金悼玉”的悲劇,改名《紅樓夢》,意寓賈府的富貴榮華終是南柯一夢。
前世宿命的述說,預示著人物的關系和悲劇性格。第一回寫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前世分別是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他們前世有緣,今生再聚。絳珠仙草生長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居于赤瑕宮,他們的緣分起于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的澆灌之恩。絳珠仙草因得到神瑛侍者的日日澆灌,得以延年益壽,再經(jīng)過天地精華的滋潤,最后修煉成個女體,即林黛玉。
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她也隨神瑛侍者一起下世投胎為人。因此當賈寶玉第一眼看到林黛玉時,就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似瘋似顛的話,也揭示了兩人今生的遇見是前世情誼的因緣。小說中林黛玉敏感多疑,跟賈寶玉在一起時,忽而嘻笑,忽而嗔目,繼而傷感,抹淚不止。林黛玉這種多愁善感,“聽曲傷心,看花落淚”的性格,正應了那句“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的報恩之言。
小說第五回《紅樓夢曲》和判詞預示了賈家和眾女子的命運。小說寫到賈寶玉在秦可卿的臥室里午睡時夢游太虛幻境,在警幻仙姑的引領下聽了《紅樓夢曲》,看了《金陵十二釵》正本,發(fā)現(xiàn)了天機,我們可從中預知賈府的興衰離合。比如《紅樓夢曲》里的“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的性命……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再如“好事終”:“畫梁春盡落香塵。 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 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 宿孽總因情。”這些曲詞,預示這是一個悲劇故事,曾經(jīng)的皇親國戚、富甲一方的賈家的滅亡是摧枯拉朽的,頃刻間由盛而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賈府中眾人也是命運多舛,家破人亡,令人唏噓。
再看那些判詞。賈寶玉在“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釵正冊》,以詩配畫的形式暗示了賈府里最重要的十二名女子的人生命運。比如暗示林黛玉和薛寶釵命運的判詞,“玉帶林中掛”,倒過來讀,就是林黛玉的名字,雖然她擁有“詠絮才”,能詩善文,但最終“林中掛”命運凄慘。薛寶釵擁有“停機德”,賢惠體貼,舉止得體,熱衷于讓賈寶玉去求取功名利祿,是封建道德標準的女子,但最終“雪里埋”,孤獨終老。
再看看賈元春的判詞,“三春爭及初春景”預示她在賈家眾姐妹里享受最高榮譽,“榴花開處照宮闈”,她入宮被封為貴妃,給賈家?guī)砹藰O高的政治地位,但最后在“虎兕相逢”的宮內(nèi)斗中郁郁寡歡而亡。除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作者有意放在同一判詞里外,其他十人每人都有一首判詞。作者以夢的形式,巧妙的用判詞暗示了賈府里十二名女子的終極命運,真是獨具匠心。
曹雪芹巧心獨運的開篇,高屋建瓴,總領全文。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布局謀篇,在曹雪芹剛寫到第八十回就去世后,高鶚才能據(jù)此續(xù)寫后四十回,讓人物命運有了完滿的結局,讓《紅樓夢》最終成為一部完整的小說,讓后人得以窺見《紅樓夢》的全貌,也因此讓“紅學”成為研究熱門,《紅樓夢》熱經(jīng)久不衰。
作者:浮云(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