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代漢民族第一部詩論專著——《詩品》

       

    《詩品》是古代漢民族的第一部詩論專著,南朝梁鐘嶸撰。《隋書·經籍志》:“《詩評》三卷,鐘嶸撰。或曰《詩品》。”唐宋時期還是兩個名稱并行。明清以后,《詩品》一名流行。《詩品》的寫作時間,根據有關材料推斷,大約是在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至十二年(513年)間。《詩品》版本很多,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祐庚申(1320年)圓沙書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鐘嶸的時代,詩風的衰落已經相當嚴重。據《詩品序》描寫,當時士族社會已經形成一種以寫詩為時髦的風氣,甚至那些“才能勝衣,甫就小學”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著寫詩,因而造成了“庸音雜體,人各為容”的詩壇混亂情況。王公搢紳之士談論詩歌,更是“隨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澠并泛,朱紫相奪。喧議并起,準的無依”。所以鐘嶸就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這部品評詩人的著作,想借此糾正當時詩壇的混亂局面。

《詩品》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詩歌批評著作。鐘嶸在《詩品》中第一次把“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說法應用于詩歌批評,并在全書序中提出了有關詩的本質及批評原則的看法。《詩品》是漢代《毛詩序》之后第一部側重探討詩的審美特征的重要著作。它的美學思想,集中見于該書的序文。漢代論詩主張言“志”,強調詩與政治教化相關的諷諭、美刺的作用;《詩品》則著重于言“情”,強調抒寫吟詠自然風物和人世的悲歡離合所引起的各種“感蕩心靈”的情思,重視詩的“群”與“怨”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表達對人生感懷眷戀的情意,極少帶有儒學傳統詩論的政治意味。《詩品》的理論顯然同陸機在《文賦》中所說的“詩緣情而綺靡”的看法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于,《詩品》不取雕飾的華麗之美,而強調“多非補假,皆由直尋”的“真美”,即天然之美,反對典故的堆砌和刻板地講求聲律,并且認為詩要具有含蓄不盡的“滋味”,做到“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

《詩品》還對漢代提出的“賦”、“比”、“興”分別作了具體解釋,并且提出了處理“興”、“比”、“賦”相互關系的方法。它用“文已盡而意有余”來解釋“興”,認為“專用比興,患在意深”,“但用賦體,患在意浮”,要求詩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與“賦”所表達的形象性達到和諧統一。這些都是前人未曾有過的獨到見解。

《詩品》所論的范圍主要是五言詩。全書共品評了兩漢至梁代的詩人一百二十二人,計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在《詩品序》里,他談到自己對詩的一般看法:“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馀,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從這一段話來看,他對詩的看法一是強調賦和比興的相濟為用,一是強調內在的風力與外在的丹采應同等重視。這和劉勰的看法大體接近,僅僅在對比興的解釋和重視程度上略有不同。

鐘嶸論詩還堅決反對用典。他在序里說:“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并舉出許多詩歌的名句說明“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他并尖銳地斥責了宋末詩壇受顏延年、謝莊影響而形成的“文章殆同書抄”的風氣。劉勰并不一般地反對用典,在《事類篇》中他只是主張創作應該以“才為盟主,學為輔佐”,典故要用得準確扼要。不過鐘嶸是論詩,劉勰是兼論文筆,包括鐘嶸所說的“經國文符”“撰德駁奏”各種文體,因此很難說劉鐘兩人在用典上看法有很大的出入。

鐘嶸論詩還堅決反對沈約等人四聲八病的主張。他說:“余謂文制,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沈約等提出的四聲八病的詩律,人為的限制過于嚴格,連他們自己也無法遵守,鐘嶸批評他們“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

鐘嶸論詩有一個重大特色,這就是他善于概括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概括詩歌風格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眼:一是論賦比興,例如:阮籍的詩“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說左思詩“得諷諭之致”;說張華詩“興托不奇”,都是著眼于比興寄托的。二是論風骨和詞采,例如說曹植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說劉楨詩“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說張協詩“雄于潘岳,靡于太沖”,“詞采蔥倩,音韻鏗鏘”;都是風骨和詞采相提并論。三是重視詩味,在序里他已經說五言詩“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又說詩應該使人“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反對東晉玄言詩的“淡乎寡味”。論詩人的時候,他又說張協詩“使人味之釁釁不倦”;應璩詩“華靡可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稱道詩中佳句,在序里他曾經摘引“思君如流水”,“高臺多悲風”等名句,稱為“勝語”;論謝靈運詩,稱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論謝朓詩,稱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論曹操詩也說他“甚有悲涼之句”;都是注意奇警秀拔的詩句的例子。除以上四點以外,他還善于運用形容比喻的詞語來描繪詩歌的風格特征,例如評范云、丘遲詩說:“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詩點綴映媚,如落花依草。”用語非常新鮮貼切。

鐘嶸論詩也有一定的歷史觀念。他的序里對五言詩的產生和發展也有概括的論述,這也可以說是他心目中的詩史的提綱,不過他著重敘述各代詩人的陣容,與劉勰《明詩篇》著重論述各代詩歌的共同風貌及時代背景有所不同。鐘嶸論每個詩人風格,總是指出其“源出”某人,雖然有認流為源的原則錯誤,但前人的影響也不容否認。在這方面,他提出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論點。例如他認為陸機、謝靈運“其源出于陳思”,顏延年“其源出于陸機”;認為左思詩出于劉楨,陶潛詩“又協左思風力”等等,不僅抓住了這些詩人在風格上繼承前人的某些比較重要的特點,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示了我們劃分詩歌流派的線索。

鐘嶸論詩一方面是反對某些形式主義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義潮流的影響。他品評詩人,往往把詞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們作品的思想成就。所以,他就把“才高詞贍,舉體華美”的陸機稱為“太康之英”,放在左思之上;把“才高詞盛,富艷難蹤”的謝靈運稱為“元嘉之雄”,放在陶潛、鮑照之上。在劃分等級的時候,甚至把開建安詩風的曹操列為下品,把陶潛、鮑照列為中品。這些地方,顯然和他序中所說的風力與丹采并重的觀點并不符合。他摘句論詩的批評方式,雖然反映了當時創作上“爭價一句之奇”的傾向,也開了后代摘句批評的不良風氣。

鐘嶸認為在文學作品形式中,最具有表現力的應該是詩歌。他說“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推其文體,固是炎漢之制,非衰周之倡也。”其對五言詩發展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鐘嶸對五言詩詩體形式有超越前人的認識東漢以后,五言詩雖然在詩人創作中實際上逐漸取代了四言詩成為詩歌的主要形式,并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和作品。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在認識上仍然把四言詩視為正統而不承認文學形式發展演變的趨勢。這種情況,連一些有卓越見識的人有時也不能避免。如是晉摯虞在《文章流別論》中說:“古詩率以四言之體,五言于俳諧倡樂多用文,雅音之韻,四言為正;其余雖備曲折之體,而非音之正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這種以四言為“雅音”、“正體”,五言為“流調、”“非音之王”的觀點,顯然是一種保守的傳統文學觀念的表現,是不符合文學的發展趨勢的。直到唐代的偉大詩人李白,盡管他在創作實踐上主要還是寫的五、七言詩。但他在理論上對四言、五言詩歌形式的看法,卻接近摯虞和劉勰的觀點。在他的《本事詩》中“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表達了對五言詩歌形式的否定態度。鐘嶸在《詩品序》里說“:夫四言,文約易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支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這里明確地肯定五言詩的形式具有四言詩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他實際上是看到了由于時代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四言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此,他肯定了詩人普遍地采用五言形式。并認為五言詩“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是眾作之有滋味者。”這個看法顯然是更符合文學發展的實際,因此對五言詩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二,鐘嶸能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總結五言詩的發展過程鐘嶸在《詩品序》的開頭就比較詳細地論述了五言詩的發展史。先秦時代的《詩經》,《楚辭》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兩個源頭。《詩經》是以四言為主的古詩,但《國風》中己夾雜著有一些五言詩句,像《召南·行露》,己有半章全是五言句式,到于《楚辭·漁父》所載的《滄浪歌》,除了語助詞外全是五言。《詩品序》說:“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謠曰:“名余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鐘嶸認為五言詩起源于秦、漢以前的民歌。那么文人五言詩到底是什么時候起始的?鐘嶸認為古詩年代久遠,其寫作時間很難確切地考察出來,從其詩體和風格來辨識,大體上可推斷是漢代作品。而不是同代末年所能寫出來的。這和劉勰的意見是一致的。但鐘嶸認為李陵是第一個寫五言詩的作者是錯誤的。現存有主名的文人五言詩應以班固的《詠史詩》為第一首。鐘嶸在總結和清理魏晉六朝五言詩的發展過程中,認定建安、太康、元嘉三個時代的詩作是詩歌史上的清流,是五言詩發展史上的正宗。建安時代以曹植、劉楨、王粲為代表;太康時代以陸機、潘岳、張協為代表;元嘉時代以謝靈運、顏延之為代表。鐘嶸認為這八位作家都是以文詞名于世的詩人,他們的詩作是五言詩的冠冕,代表了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在評述各個時代五言詩的成就時,既重視抒情性又重視藝術的表現力;他既重視風力、又重視丹彩結合的觀點來總結五言詩的發展過程。

第三,鐘嶸對五言詩史的評論,也是針對當時情況出發的前己說明,六朝時代,是文學昌盛的時代。當時又是“文”重于“筆”,詩歌創作特別受到重視。齊梁間,沈約與任昉齊名,沈約會作詩,任昉因詩名不及沈約,終身以此為恥辱。社會風尚如此,影響所及,不但文人學士,以寫詩為風雅;少年學子,以學詩為起步;就是王公貴族,也以論詩為時髦。但是,他們對詩的看法不正確的,他們宗奉鮑照和謝朓,蔑視建安以來的好傳統。眼界比較狹窄,藝術的好尚有局限,鑒賞水平也不高。鐘嶸對五言詩史的評述突出齊梁以前三個時期的詩作,特別是宗奉建安,推崇曹植和劉楨的詩作,以此來開擴人們的眼界,全面地認識五言詩的好傳統,從而不被淺薄之徒的觀點所左右。他“網羅古今,詞文殆集”,用力很勤,把古今文人的五言詩作,搜集齊備,加以整理,加以辨析,剔去虛雜,存其精英。在總結五言詩發展的基礎上,對入品的一百二余位詩人,逐個進行品評,寫出了燦溢古今的詩論名著。

鐘嶸《詩品》是第一部論詩的著作,對后世漢族詩歌的批評有很大的影響。唐司空圖,宋嚴羽、敖陶孫,明胡應麟,清王士禎、袁枚、洪亮吉等人論詩都在觀點上、方法上、或詞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啟發和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怎樣讀經典 | 《詩品》
每日一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鐘嶸《詩品》與《詩品序》譯文
鐘嶸《詩品序》讀解
詩品
黃念然:20世紀鐘嶸《詩品》研究述評 - 文論 - 中國古代文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新泰市| 丹阳市| 讷河市| 永吉县| 阿巴嘎旗| 济源市| 安图县| 瓦房店市| 灵台县| 抚顺县| 项城市| 紫云| 凤山县| 玉屏| 绥棱县| 工布江达县| 永泰县| 山阴县| 南阳市| 肃宁县| 思南县| 嵊泗县| 金寨县| 格尔木市| 柳林县| 利川市| 马关县| 乌兰县| 淮安市| 原阳县| 南澳县| 南丹县| 临颍县| 卓尼县| 肥乡县| 航空| 太原市| 体育| 贡山|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