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謎》
《紅樓夢》第五十回中的八個謎語,前四首均由學(xué)識平凡的李紈、紋兒、綺兒打出謎面且平淡無味;然而謎底則由高手黛玉、湘云、寶釵給出,此便是作者曹寅(雪芹)有意雜亂安排。往往被《紅樓夢》讀者忽略,卻是隱藏了石
濤的身世。后四首詩詞謎,無論謎面、謎底都給出石濤后半生的遭際。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作者曹寅(雪芹)借寶琴的《懷古詩謎》十首,將此前的八個謎語打住正像寶琴自稱:
提示:‘暗隱俗物’、‘卻懷往事’。讀者往往將注意力放在‘暗隱俗物’的謎底上;而作者的真正意圖在‘卻懷往事’上,這是符合作者創(chuàng)作《金陵十二釵》的歷史大背景—中國歷代王朝的是是非非。讀者在猜謎的過程中,必定深究斟
酌謎面,重溫歷史。曹雪芹(寅)憑他深厚的詩詞功底,用一首《懷古詩》,又巧妙地做成‘謎語’,而讀者所猜中的,謎底雖是一件‘俗物’,卻又有另外的含義:或是歷史上另外一個事件,或與當(dāng)時有關(guān)的,或與古代文化名人佚事等等。
謎底:繅絲煮繭釜
此詩謎中含有三層意思:
其一,作為角色薛寶琴的這首懷古詩,無疑是憑吊1500年前的古人英靈,即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雄爭霸天下時,發(fā)生的那場‘火燒赤壁’之戰(zhàn),‘一炬悲風(fēng)’多少英雄豪杰葬身火海,沉埋江底,尸體塞江,水不流
(夸張);‘徒留名姓載空舟’。正是《好了歌》中的《古來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何況兵卒。
其二,作為詩謎,其謎底為‘繅絲煮繭兒用的紅陶釜或鐵鍋’。釜的下半部沉埋在灶臺或地下,釜內(nèi)注水(水不流);水面以上的釜邊,隱指‘赤壁’(紅陶或銹鍋邦邊)。一炬點火,不停煽風(fēng),釜底燃薪,釜中煮繭,無限生靈隱指蠶蛹。繅絲抽絲過程中,無數(shù)活生生的蠶蛹被抽盡繭衣煮死 。若僅僅猜為‘釜’或‘鍋’, 只是欠準(zhǔn)確。煮米、煮豆的鍋,雖然米粒、豆粒的數(shù)量也稱得上‘無限’,米、豆也具有生命的含義,蠶蛹可稱生靈,但不見稱米為生靈者。故猜此謎底為民間繅絲煮繭的專業(yè)用鍋。確是一件‘俗物’,與絲綢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