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里日軍蓄意發動侵華戰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漫長且艱難的抗戰中,日軍武器裝備先進多樣、現代化兵種齊全聯動、戰術戰略發達、兵員素質極高等等,可謂是占盡了便宜。其他的什么都好,唯獨日軍士兵訓練精體質好,我軍士兵貼近了打都不好打,只能用人命去填。
老一輩當兵的人都說日本鬼子肉搏拼刺刀的能力極強,一個對幾個還能殺人。國民黨軍和八路軍新四軍不同,他們喜歡打陣地戰,不怎么近身肉搏,因為他們有比較日軍而言差不到哪去的槍支彈藥、補給支援。而我們八路軍新四軍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喜歡把敵人放近了打。
許多老八路回憶往事,都會想到自己民兵和游擊隊幾百號人,沖向日軍小隊拼刺刀,一個對沖不到一會戰友們就倒下一大半。足見日本兵拼刺刀能力之強,29軍大刀隊之所以聞名全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和日本兵進行白人戰不輸,還占優勢。
八路軍當中也有著這樣的人存在,有著再世呂布之稱,得全軍“常勝猛士”的贊譽,日軍口中的貓頭鷹,呂俊生。呂俊生13歲就開始四處奔波討生活,20歲時八路軍東進太行,他毅然決然參加了八路軍,成了一二九師部隊的人。
參軍入伍后的呂俊生有著北方漢子的豪爽俠義,很合戰友百姓的胃口。他的成名要追溯到1938年7月的一場惡戰,山東夏津戰斗中呂俊生身先士卒地沖進敵群,三下五除二地殺一個鬼子,到后面鬼子見到只能掉頭就跑,不敢再上了,呂俊生不到一會就刺死了27個精銳鬼子兵,身上僅負3處輕傷。
因戰績卓著,名揚整個東津縱隊,被評為一等戰斗功臣。之后的戰斗,呂俊生依舊沖鋒最前,榮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打閻家莊的戰斗中,呂俊生帶領一個連,擊斃日偽敵人108,全連只一人負輕傷。我軍士氣大振,不少人因此來向其學習。
此戰過后,八路軍上級領導任命呂俊生為英雄連長,所在的六連也被命名為英雄連隊,作為全軍表率的存在。到解放戰爭中,他再因戰功聞名全軍,卻從不驕傲放縱,始終堅持從艱苦環境下的革命軍人的優良作風。
呂俊生天賦異稟,體型魁梧,一米九的身高,勇猛似蒙古人般彪悍,因而被戰友稱為“老蒙古”。而日本人稱他為“貓頭鷹”是為何,至今沒有很好的解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有一句描寫呂布勇武的話:千軍萬馬一將在,探囊取物有何難?用在再世呂布般的呂俊生身上也是恰當的。
曾經華北軍區的戰斗英雄呂俊生,于1950年出席全國群英會,被評為“全國戰斗英雄”,1970年11月22日病故。
參考文獻:《英雄連長呂俊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