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東岸。
川楊河以南,華夏西路(中環線)以北,濟陽路以西,有一塊被命名為“前灘”的區域。
所謂前灘,是相對于后灘而言,都屬于后世博的開發概念。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許多臨時展館拆除,政府在閑置的土地上再次規劃開發,就是后灘地區,這一開發延續到川楊河以南,就到了前灘。 上圖就是川楊河公路橋(遠處,圓拱橋)和貫通川楊河的濱江綠地園橋(近處跨度較大的懸索、桁架橋)。 已建成的地處前灘的東方體育中心。 在前灘的規劃藍圖中提到,如果說老外灘是1.0版的城市,陸家嘴是2.0版,那么未來的前灘由于是整體規劃、一次性大筆投入,除了商務、金融和文化,還有濱江大道和休閑綠地,是一個寄予了萬眾期望的工作休閑相融合的3.0版城市。所以很多人看好未來的前灘是下一個陸家嘴。 前灘的許多高樓正在建設,但前灘的濱江綠地已經建成。前灘的濱江綠地,根據綠色生態的理念設計建成了相鄰相通的前灘休閑公園與國際友好城市公園,簡稱友城公園。前灘休閑公園與友城公園共同形成了黃浦江東岸沿線2.6公里長的前沿生態休閑綠地空間。 由耀體路向東穿過前灘大道便進入了前灘友城公園。
前灘友城公園建成于2015年,占地10萬平方米,擁有900米沿江景觀岸線,園內綠化面積達6萬平方米。種植了六十多種喬、灌、花、草植被。
前灘友城公園北起川楊河,南至小黃浦。
這就是貫通小黃浦的慢行道——綠地園橋。
小黃浦河起于黃浦江入江口,終于中環線華夏西路,全長1.54公里。
改造后的小黃浦河道將集防汛、景觀、文化休閑于一身,為前灘打造環境形象起到積極作用。
城市友好公園的概念由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提出,是國內首座國際友好城市公園,被喻為前灘之眼,旨在紀念上海與其友好城市的友誼。 公園將集中展示國際友好城市贈送的雕塑、樹木花草和其他紀念品,建成后將成為上海與全球71個城市友好交流的展示窗口。
公園內高24米,如火炬般高聳的瞭望塔是前灘地塊的第一個建設項目,也是前灘的標志性建筑。 在浦西遙望前灘友城公園。 離開小黃浦園橋向北,沿江邊親水平臺漫步。 最低處是親水平臺。 園區西側有緊鄰江邊的漫步道、跑步道,東側有穿梭于植被之間的騎行道,中間是大片的綠地,并且人車分離。 黃浦江對岸是徐匯濱江。 應該是徐匯濱江云景路一帶。 這片江灘上堆滿了石塊,我想這應該是人工營造的吧。
江對岸是徐匯濱江建設中的夢中心。
這是伸入到江中的原水泥廠的貨運船塢。 前灘友城公園的最北端是川楊河。 河口處建有川楊河園橋和耀華路川楊河公路橋。川楊河園橋的建成打通了濱江綠地的斷頭。
川楊河園橋是東岸全部園橋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座慢行橋梁,主跨徑達到165米。 川楊河園橋為了給過往船只預留航道空間,園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采用了背索桁架結合體系的結構一跨過河,結構采用懸索橋和桁架橋的“結合版”。
主跨桁架上弦桿代替懸索橋主纜,桁架斜桿代替吊桿。
引橋將騎行道引上川楊河園橋。 橋梁整體新穎輕巧。 一跨過江,一橋飛架南北。
川楊河的對岸是耀華濱江綠地。
川楊河園橋的外側是步行道。
川楊河園橋的里側是騎行道。 東面不遠處是耀華路川楊河公路橋。
站在川楊河園橋上看川楊河耀華路公路橋。
在浦西看川楊河。
川楊河園橋與耀華路川楊河老橋,既能融合又各有特點,園橋對老川楊河橋拱圈視角上基本不遮擋,造型匹配,富有力度美。
在浦西這個地方遙望浦江東岸川楊河,川楊河上的兩座橋梁似乎變成了一座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