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稱楊絳先生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最好的愛情就是,你叫錢鐘書,我叫楊絳。
他們在茫茫人海中,一眼便認定了彼此,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一見鐘情,怦然心動。
楊絳先生與錢鐘書先生的愛情為世人向往。
大圖模式 一、為楊絳做一輩子的早餐
錢鐘書和楊絳,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被公認為是世間最好的愛情。
兩人生活中的諸多細節,都被人們津津樂道。
據說,錢鐘書除了讀書寫作,幾乎什么也不會,家里的事務基本上是楊絳打理。
但是,有一件家務活錢鐘書卻為楊絳做了一輩子,那就是做早餐。
大圖模式 楊絳在《我們仨》一書中詳細記述了此事。
1935年,楊絳陪錢鐘書到英國牛津求學。
一開始,夫婦二人在Mr.King家做房客。
后來,Mr.King家的伙食越來越糟,所以夫婦二人便另找了房子,搬了家。
入住新居的第一個早晨,楊絳還未醒來,錢鐘書早已在廚房里大顯身手。
大圖模式 他煮了雞蛋,烤了面包,熱了牛奶,還做了又濃又香的紅茶。
然后,把早餐放在小桌上,端到床前。
楊絳大為感動,感嘆說,從沒吃過這么香的早飯。
此后,兩人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傭照管一日三餐的時期,除了錢鐘書有病的時候,早餐總是錢鐘書做給楊絳吃。
楊絳照顧錢鐘書的生活,錢鐘書做楊絳愛吃的早餐。
這一輩子,他倆相互扶持,相互依賴。
大圖模式 一個人到底愛不愛你,從相處的細節中可見端倪,而做早餐是極容易甄別愛意的細節。
清晨的時光短暫又寶貴,特別是工作忙碌的人們都貪戀多一點兒的睡眠。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男人能早早起床,精心為伴侶做早餐,體現的無疑是濃濃的愛意。男人做早餐,雖然并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卻透著樸實而溫暖的煙火氣,讓愛情真正落地開花,充滿了浪漫溫馨的氣息。
大圖模式 二、楊絳成就了錢鐘書
楊絳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鐘書的淘氣和一團癡氣。”
錢鐘書孩子氣很重,但楊絳從沒要求他做個穩重成熟的丈夫。
她愛他原本的模樣,更努力讓他做自己。
他笨手笨腳不會干活,經常出差錯,但楊絳總跟他說:“沒關系。”
大圖模式 楊絳住院的時候,錢鐘書自己照顧自己。
結果他沒隔兩天,就跑去委屈地跟楊絳說:“我打翻了墨水瓶”,“我弄壞了臺燈”,“我把門弄壞了”……
這要擱其他人身上,肯定一下就火了。
但楊絳總是回答:“沒關系,等我好了,我來弄。”
她用無盡的溫柔去包容這個大孩子,因為愛他,這些缺點都不是事兒。
大圖模式 楊絳其實出名比錢鐘書還早。
1942年,31歲的楊絳創作的第一部戲劇一上演,便大獲成功,此后更接連創作了諸多劇本。當時,錢鐘書甚至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
看到妻子取得了成就,錢鐘書也不甘落后,燃燒起創作的欲望。
他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
楊絳聽到特別高興,讓他減少授課,趕緊動筆專心寫。
大圖模式 另一方面,她為了節省開支辭去女傭,自己默默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沒有一句抱怨。
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錢鐘書的《圍城》成功問世。
說楊絳成就了錢鐘書,一點也不為過。
楊絳和錢鐘書之所以能成為婚姻的典范,就是因為他們深刻地懂得:愛他,是給他想要的,不是給他我想給的。
大圖模式 三、愛情最好的模樣
多年后,楊絳讀到英國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她將這句話念給錢鐘書聽后,兩個人便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我也一樣。”
很多人常嘆息,再深的感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的消磨。
錢鐘書和楊絳卻偏不信,他們覺得,感情愈深,更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這對被稱為婚姻楷模的夫妻,互相攙扶,互相體諒,完成了對彼此一生的承諾。
那個時候,婚姻還講究門當戶對。
大圖模式 但楊絳和錢鐘書,其實并不門當戶對。
錢鐘書家是舊式家庭,對媳婦自是有頗多的要求。
楊絳家是開明家庭,崇尚新式教育,女兒兒子一樣重要,婚姻自主,職業自主。
兩個家庭的差別不言而喻。
但是,楊絳卻說:“我由寬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媳婦,從舊俗,行舊禮,一點沒有‘下嫁’的感覺。叩拜不過跪一下,禮節而已,和鞠躬沒有多大的差別。”
因為愛他,所以楊絳并不在意這些細節。
婚姻不可能彼此的全部條件都契合,磨合和讓步,這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大圖模式 所以她付出,卻并不感到委屈。
錢鐘書曾對楊絳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他們做到了。
最后,楊絳送別了女兒,送別了丈夫,留下自己。
當錢鐘書在病中時,她向老天祈禱,照顧人,他不如我,我只愿比他能多活一年。
大圖模式 少年時的一見鐘情,中年時的相濡以沫,老來時的生死離別,這條路漫長艱辛,難以與外人言說。
而這份濃烈但簡單的愛情,就叫錢鐘書和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