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時,我們都會學習一篇文章,即《少年閏土》,《少年閏土》節選自著名作家魯迅在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文章中閏土的形象深入人心,那魯迅筆下“閏土”的結局怎樣?中年被魯迅家辭退,因沒經濟來源活活窮死。
大圖模式 在《少年閏土》文章的結尾,魯迅如此寫到:“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里去······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少年間的友誼似乎在這里停止了,但短篇小說《故鄉》中還寫了后續的故事。
20年后閏土已經人到中年,與魯迅再相逢時,畢恭畢敬地叫了一聲:“老爺”,魯迅并明白了,一切都已經改變,讀者在看到此時,心中也十分動容,事實上“閏土”的真實結局更讓人久久無法言語。
大圖模式 “閏土”的現實原型名叫章閏水,章家世世代代以農為生,章閏水與魯迅的相遇也并非偶然,他的父親章福慶一向在魯迅家中工作,章閏水家境貧苦,早早就幫著父親做事了。
魯迅出生在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因此更有機會接觸到農工,不過也還是一個不為生活憂愁的少爺,少年的章閏水質樸老實,他跟著父親看地瓜、網魚、曬稻谷和編竹筐等,也與少年的魯迅關系非常好,魯迅從章閏水這聽到了不少的農村趣事。
大圖模式 但章閏水的父親去世后,家庭的重擔壓在了章閏水身上,整日挑土、搖船、做農活,從不停歇,年少的快樂早已被艱苦的生活沖刷得干干凈凈,章閏水如他的父親一般,是個不愛多說話,但很勤快老實的莊稼漢。
可是章閏水起早摸黑地做事,依然養不起一大家子,魯迅再見到章閏水時,雖依然記得年少時候的友誼,但兩人的生活已經是天壤之別,“生分”是最直白地感受,后來魯迅一家從紹興搬到了北京居住,章閏水因此被辭退了。
魯迅臨走前還是念及舊情給了章閏水一筆錢,從此兩人再沒有見過面;不過這筆錢并不能改善章閏水的生活,原本章家還有六畝薄沙地勉強度日,但1934年一場大旱,逼得章閏水把地賣了。
章閏水50多歲時,積勞成疾,背上長出了個惡瘡,但家中沒有任何積蓄,因此沒有錢醫治,并且章閏水還是沒有停歇地做事,最終濃瘡急劇惡化,57歲的章閏水因此去世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