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一次朋友宴請的餐桌聚會上,有一朋友特別愛吃肉,于是叫來點菜服務(wù)員,其中點了有名的東坡肉,順便又點了一份兒紅燒肉,在經(jīng)過迫不及待的等待后,熱氣騰騰的東坡肉與紅燒肉如同“雙胞胎”般一同被端上了桌,之所以這么說因為紅燒肉與東坡肉在這些吃貨面前看來,區(qū)別和長相都是相似,如果不是點菜員報出這兩道菜的“”大名,我們還真的很難分的清楚,誰是“老大”,誰是“老二” 。
大圖模式 或許在場的吃貨朋友,內(nèi)心更注重選擇東坡肉,畢竟東坡肉名氣大,這年頭不就是這樣,貨真價值的大家不一定愛吃,宴請重要客人,專點名菜才能在餐桌上提高自己的身份兒。
于是為了誰能有口福吃的第一塊東坡肉,大家就來了“以肉會武”誰能首先說出東坡肉的由來,誰先享用第一塊東坡肉,當然作為熟讀歷史的我,這第一塊東坡肉非我莫屬了。
大圖模式 其實在我們中國地大物博,美食甚多,同樣的美食在不同的地方,吃法,做法,以及叫法都有所區(qū)別。那么今天盤點美食就來給大家,主要著重講述的就是同樣都是肉食,那么東坡肉與紅燒肉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哪個名氣更大一些呢?
說到東坡肉,首先我們就是想到的蘇東坡。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以及畫家。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等,由于比較受人尊敬和愛戴,所以被人們送上一些比較高大氣的名銜稱號。那么東坡肉的起源和其中的典故你們真的知道嗎?
大圖模式 吃過東坡肉的人可能對東坡肉的起源不太了解,其實東坡肉與紅燒肉本質(zhì)區(qū)別不大,區(qū)別在于做這道肉的人,人品高了,能夠為名造福,名氣遠揚指日可待,東坡肉味道如何,根據(jù)不同人做法,但是這道招牌菜名氣卻來之不易。說到東坡肉吃過的人可能都:“嘴留余香”,東坡肉是以蘇東坡命名的一道美味佳肴,在我們中國幾乎無人不知,家喻戶曉。當然聽過的人不在少數(shù),吃過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但是事實能夠做出東坡肉的人卻極少,那么為什么這樣說呢?做的肉好吃不好吃,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大家品嘗享用后,才能給出的結(jié)論與認可。
甚至有更多的人根本分不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正宗區(qū)別。當然聽到東坡肉這個響亮的名字,大家覺得東坡肉應(yīng)該比紅燒肉更勝一籌。其實東坡肉也是沾了蘇東坡的名氣,所以聽起來要比紅燒肉更占上風(fēng)。東坡肉起源可能有些人不禁問,東坡肉到底是屬于什么菜系呢?
其實這菜,川菜以及粵菜等菜系中,都有東坡肉的身影出現(xiàn),所以每個地方的東坡肉做法確實略有不同。東坡肉的做法有先煮后燒,也有先煮后蒸,或者說直接燜煮收汁等各種經(jīng)典傳統(tǒng)手藝的做法。那么如果說紅燒肉也是經(jīng)過蘇軾之手或許大家不信,事情還是要從黃州說起。
大圖模式 據(jù)史料記載,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制作的。在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一向本就勤奮的蘇軾決定自己動手開荒種地,第一可以鍛煉身體,第二又可以陶冶情操,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尤其是在黃州期間,蘇軾親自手煮飪紅燒肉并將自己所總結(jié)的經(jīng)驗寫了下來。可能大家就有疑問,有什么證據(jù)呢,眾所周知,蘇東坡是有名詩人,出口成章,其實在蘇東坡寫的《食豬肉詩》中就可以證明。比如下面這段話,“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從這古詩中我們不難看出東坡先生特別喜歡吃肉,并且對東坡肉的做法以及火候掌握的爐火純青,這是一個細活兒,講究的是火與水的搭配。當然這道蘇軾親手煮的肉在當?shù)赜忻欢仓徊贿^是紅燒肉而已,但是真正這道肉最大的轉(zhuǎn)折點是在杭州,最終這道肉在全國名氣大噪。所以說在杭州蘇軾是東坡肉的締造者。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東坡肉,此菜并沒有名稱,所以最后眾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
大圖模式 其實說來話長,東坡肉命名也是有一個故事在里面。據(jù)說當時蘇東坡到杭州做知州的時候,時間是在宋哲宗元佑4年,當時呢,蘇東坡就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重而道遠當知州。然而蘇軾剛一上任,老天爺就給他開了個大玩笑,給了他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在元佑5五年五,六月間。眾所周知浙江都是背靠沿海地帶比較多,尤其是浙西一帶下大雨的時候比如說太湖泛濫,此時莊家就要遭殃,被洪水淹沒。當然由于蘇東坡的聰明才智提前的就采取了有效的預(yù)防,提早組織名工梳通西湖,筑堤建橋,所以才使這些一代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蘇東坡當時任杭州知州做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
大圖模式 于是乎,杭州城里的眾多百姓都感恩蘇東坡,為了投其所好,聽說他最喜歡的就是紅燒肉,當然其中也有不少人不約而同的上門送豬肉以示謝意。然而蘇東坡在收到許多豬肉之后,一時半會兒吃不完,不知道怎么辦,并且蘇東坡為官清廉,就算是一塊豬肉蘇軾也不敢獨享。所以呢,干脆讓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加一些調(diào)料和酒,用它獨自的烹調(diào)方法秘制成紅燒肉。當然蘇東坡也并未一人貪圖享受,他分別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紅燒肉,送給參加疏通西湖的農(nóng)民工們。在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西湖的民工能夠親手吃到蘇東坡為他們做的肉,紛紛稱贊此肉素香味美,吃到嘴巴肥而不膩。于是人們便以他的名字將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
大圖模式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在蘇東坡來杭州任知州期間,他不但讓這些附近的農(nóng)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并且根本就沒有擺官老爺架子,將自己與普通農(nóng)民融為一體,更加的親民化,所以后來此菜才流傳開來,成為中外聞名的佳肴美食,并且一直盛名不衰。所以說東坡肉的由來并非是蘇東坡真正做的肉好吃,而是東坡肉中有它做出來的貢獻以及對普通農(nóng)民里面包含的感情在里面。而如今試問有幾個農(nóng)民可以吃到父母官親手為自己做的紅燒肉,恐怕很少見吧。
那么紅燒肉和東坡肉哪個好吃,哪個名氣大,從上面這個典故中大家讀完就可能明白了,其實東坡肉就是紅燒肉,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普通人做法就叫紅燒肉,倘若蘇東坡在世,他親自做就叫東坡肉,這或許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名人效應(yīng)”吧,為什么品牌商找明星做廣告,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當然據(jù)說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雖然說在如今人們美食滿桌根本不缺吃的年代,紅燒肉也同樣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美食之一,但是可能大家殊不知,在我們中國北宋年間,其實很多達官貴人是不屑于吃豬肉的。一般這些達官貴人都以吃羊肉為榮,而普通的豬肉就是平民百姓吃的,因為宋朝太宗皇帝在經(jīng)常招待遼國使臣的時候就以羊肉為國宴作為這個標準來招待貴客,所以作為達官貴人當然也要跟上腳步。雖說在宋朝紅燒肉,只是普通百姓吃的食物,但是蘇東坡先生寫紅燒肉的,不僅在為紅燒肉打抱不平,同時詩句中也暗示自己不被朝廷重任,所以蘇東坡只能被貶為杭州做一個地方官。這樣一來蘇東坡就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以及政治抱負,感到惋惜。
大圖模式 而如果要說的東坡肉和紅燒肉,哪個更好吃,只不過大家是用什么心情去吃而已,比如說蘇東坡被貶到杭州做地方州府的時候,當時的百姓是心里有他感激他,無以為報,并且蘇東坡親自做肉給百姓同食,所以才有了如今享福美譽的東坡肉。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一個品德兼?zhèn)涞娜宋镄蜗螅炀鸵粋€好的品牌,蘇軾的東坡肉足以能夠證明這一切。
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東坡肉的蒸煮技巧:
第一:放鹽的時間。眾所周知,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如果提早放鹽的話,容易會讓肉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發(fā)生凝固,自然就造成了肉塊縮小,肉質(zhì)變硬以后,煮的時候就不易燒爛了。
第二:油鍋不宜燒的過旺。對于胃部不好的人來說,倘若經(jīng)常食用燒的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產(chǎn)生低酸胃或者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