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一個傳統文化很濃厚的地方,人們總會把生活中的寶貴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句俗語就是這樣的,既實用又易懂,那么它到底是啥意思呢?
1.“三更莫貪色”是啥意思?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于時間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沒有精確的衡量標準,并不會像今天這么精確,古代所說的“三更天”按照現在的計時方式來說,大概指的就是晚上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這段時間。
“三更莫貪色”,就是說,到了夜里十二點鐘左右的時候就要好好睡覺,不能再貪戀美色了。道理很簡單,晚上我們之所以要睡覺休息,是因為這時候我們的身體經過了一天的勞累需要修復,體內的毒素需要被代謝出去,通俗來說就是排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老祖宗傳了千年的規矩,晚上我們的身體雖然睡著了,但大腦和某些器官可沒休息,尤其是肝臟,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三更天”是肝臟最活躍的時間段。這時候我們體內的有害物質都會被肝臟過濾掉,第二天早上起來排個宿便就能及時把毒素清理出去。
如果這時候不休息、貪戀夫妻生活,或者加班工作、玩樂,身體顯然是吃不消的,第二天肯定沒精神,長此以往身體還可能會垮掉。所以三更天就要好好休息不能貪圖享樂過于放縱自己。
2.“半夜不戀食”又是啥意思?
“半夜不戀食”通俗點來說就是到了半夜之后就不能再吃東西了,一說到這估計有些愛吃宵夜的朋友就不大樂意了。其實喜歡吃東西這是人之常情,但吃飯也得按時科學合理,這樣對于健康才是有益的。所以古人告誡我們,晚飯別吃得太飽,晚飯吃七分就可以了,吃完飯后走一走消消食,多運動一下,別一吃完就躺下。夜里除非沒吃飽,否則再去吃夜宵是不合適的,因為晚上我們休息的時候需要的能量很少,吃得太多反而會給腸胃增加負擔,對身體不好。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能真正做到按時休息,嚴于律己,愛護自己身體的人確實不多。尤其年輕人生活中常會有飲食不規律、熬夜和縱欲等壞習慣,這些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