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君主很多,他們對待國家、百姓的態度,會隨著朝廷的興衰而改變。
剛開始,創業的君王都比較開明,他們很用心經營朝廷。但是,等政權傳到后代手里之時,這些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整天不想政事,而是想著如何吃喝玩樂消磨時間。自然,他們不理朝政,經常在妻妾成群的后宮里玩耍,且隨意殺害朝廷官員,忠奸不分。
直到后來,這些君主就有了各種各樣好玩的死法。有的被權臣殺害,這種比較壯烈;有的被自己的寵妃所殺,這種比較窩囊。今天,我們要講到了東晉時期的皇帝孝武帝,他可以說是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因為,他被自己的貴人殺死的。
那么,可憐的孝武帝為什么會死在寵妃手中呢?
孝武帝司馬曜是晉簡文帝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皇位,在位時間二十四年。最后,因為酒后戲言被張貴人設計殺死,過世時只有三十五歲。
司馬曜坐上皇位時只有十一歲,褚太后垂簾聽政,幫助小皇帝做決定。小皇帝剛上任,就遇到了不少風波。簡文帝的喪事剛辦完,盧悚就帶著人馬殺入了云龍門,直逼皇宮而來。他宣稱是奉了海西公司馬奕的命令前來復職,可是,他的兵馬卻直接沖進了朝堂和內宮。
之后,他不僅搶奪宮廷的武器,還對守衛者大砍大殺,完全沒有順從朝廷的意思。試想,先帝剛過世,他竟然就在宮廷內大開殺戒。幸好宮廷的禁衛軍能夠壓制住他們,使得帶頭的盧悚被抓獲,就地正法。但是,沒過多久,桓溫也來了,他帶兵直接進入了都城,大臣們都害怕極了,覺得這個人應該是來搶奪皇位的。不過,幸好桓溫不久后病死了,使得東晉王朝又巧妙的躲過一劫。
司馬昱還是會稽王的時候,他有五個兒子。
長子司馬道生因為品德較差,遭到父親的幽禁,最后去世。司馬曜和司馬道子兩兄弟是司馬昱跟宮人所生,司馬曜出生的時候,天剛亮,東方剛剛發白,于是,皇帝給他取了一個“曜”字,“昌明”是他的字。因為,司馬曜非常討父親的喜歡,所以,他順利繼承了父親的大位。
司馬昱是晉元帝的小兒子,被封為瑯琊王,后改封為會稽王。興寧三年,司馬昱重新恢復瑯琊王的稱號,因為,年幼的司馬曜被封為了會稽王。成安元年,掌握朝廷大權的桓溫廢掉了當朝皇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皇帝,即簡文帝。但是,桓溫并沒有將權力交給簡文帝,因此,簡文帝只是一個傀儡。
由此,簡文帝整天戰戰兢兢,生怕有一天惹怒了權臣桓溫,厄運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由于,整天膽戰心驚,簡文帝做皇帝不到一年就病倒了。他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于是,倉促立了司馬曜為太子,將司馬道子封為瑯琊王,并要求權臣桓溫輔助太子。
在司馬曜被確認為太子的那一天,他就登上了皇位,真可謂是“雙喜臨門”。
孝武帝司馬曜繼位時僅僅十一歲,年齡雖小但卻表現不俗。
父親過世后,按照禮制,孝武帝需要在黃昏的時候前去拜祭,并當場痛哭以表示孝心,可是,孝武帝偏偏不肯前去,他覺得悲痛不是說來就來的,需要等到他真正悲痛時,才會過去痛哭。謝安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感慨小皇帝非常精明,一點也不亞于他的父親。
寧康元年,權臣桓溫病逝,謝安不愿意看到桓溫的弟弟入朝主政,于是,搬出了崇德太后臨朝聽政,但朝廷的實權還是掌握在謝安手里。之后,小皇帝在謝安和尚書仆射王彪的共同輔助下,東晉的局勢才稍微安穩了下來。太元元年,孝武帝已經十五歲了,按照祖訓他可以親理朝政。
當時的崇德太后雖然歸還了政權,但是,朝政還是由謝安主持。雖然,孝武帝對謝安非常尊敬,但是,他卻想把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太元五年,孝武帝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馬道子,先是任命其為司徒,之后讓他負責尚書六條事。
太元八年,東晉軍隊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對手,謝安的威望到達頂峰。
他的成功必然會引來一些小人的嫉妒,于是,針對他的非議開始在朝廷中散播,特別是他的女婿王國寶捏造的謊言。
王國寶在司馬道子面前詆毀謝安,并勸諫司馬道子去挑撥謝安與孝武帝的關系。之后,司馬道子同意了這個方案,并實施了。最后,東晉的大權慢慢轉移到了司馬道子的手里。孝武帝因為司馬道子是自己兄弟的原因,對他十分信任,把很多政事都交給他來處理,自己卻沉迷酒色。
但沒想到,司馬道子也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兩兄弟經常一起喝酒玩樂,連政事都荒廢了。此外,孝武帝除了喜歡喝酒,還比較迷戀佛教,他曾經花重金去打造佛塔和精舍。而且,他平常接觸的大多是僧尼和女巫,他覺得這些人才是懂得他心思的人。
對此,朝廷大臣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多次勸諫他不要沉迷于這些事情,可是,孝武帝就是不聽,他似乎有些無法自拔。太元十年,謝安病逝,司馬道子被委任為都督,負責國內外的一切軍事行動。謝安過世,少了一個牽制司馬道子的人,使得司馬道子特別猖狂。
這個時候,孝武帝有些不安,他害怕弟弟會搶奪自己的權力,心里已經開始防著弟弟了。
孝武帝表面上對弟弟十分恭敬,司馬道子沒有感覺到哥哥對他的不滿。但是,司馬道子卻仗著皇帝弟弟的身份,驕橫跋扈,即使在孝武帝面前也這樣。
他們在一起喝酒之時,司馬道子喝醉了便不守君臣之禮,這讓孝武帝非常反感。
太元十五年,孝武帝讓王恭擔任兗州、清州刺史,帶兵駐扎在京口一帶,可以暗中牽制司馬道子的兵馬。王恭是當地有名的士子,由他帶兵肯定能夠服眾。太元十七年,孝武帝立皇子司馬德文為瑯琊王,把司馬道子改成了會稽王。
在東晉時期,瑯琊王的地位比較特殊,為何呢?
東晉創始人司馬睿做皇帝之前就是瑯琊王,很多君主繼位前的封號也都是瑯琊王,這說明:能被封為瑯琊王的貴族都是受皇帝特殊照顧的。可見,孝武帝取消了司馬道子的瑯琊王的封號,實際上,是降低了他的身份。雖然,孝武帝隱忍著,但是,司馬道子卻不知道收斂。
這期間,他不僅動用朝廷資金為自己修繕府邸,還縱容手下買官賣官,搜刮民脂民膏。由此,孝武帝更加痛恨這個弟弟,只是現在需要顧及太后的面子,不能出手懲治他。
最終,為了能夠制衡司馬道子,孝武帝開始安排自己的人到朝廷內外的重要職位上當差,像:王恭、殷仲堪、王示、王雅等人都得到了重用。他們幫助皇帝牽制住司馬道子,防止他做出危及皇權的事情。
可是,司馬道子看到孝武帝的安排,卻沒有認輸的意思,繼續跟哥哥斗。他把王國寶等人安排到朝廷的關鍵職位,與孝武帝的心腹抗衡。現在,兄弟二人各自為政,早已沒有了手足之情。由于,老太后的從中調停,再加上,一些大臣的規勸,他們兄弟兩的矛盾才沒有進一步激化,暫時保持著這樣的狀態。
即便是有這樣的安排,之后的孝武帝還是把政事交給弟弟來處理,自己整天就知道在宮里飲酒作樂,經常是昏睡的時間多,清醒的時間少。大臣們很少見到他,因為,朝廷的事務都是司馬道子在處理。之前,孝武帝還防著弟弟,現在,竟然昏庸到將政事全權托付予他,自己只顧在宮里享樂。
其實,此時的他都可以將皇位托付出去,為什么呢?
因為孝武帝太喜歡女人了。
孝武帝的后宮有一位張貴人,她已年近三十,卻依然受到皇帝的寵愛。太元二十一年,孝武帝在后宮喝完酒,便開始調戲起張貴人來,他以一種開玩笑的口氣對張貴人說:“你的年紀大了,應該被廢除掉,然后,讓一些年輕漂亮的女子來填滿后宮。”
但誰知,孝武帝的這句玩笑話竟然激怒了張貴人,她深深受到了威脅。
到了傍晚時分,張貴人乘著皇帝在睡覺的時候,命令婢女用被子蒙住了皇帝的頭,阻斷了他的呼吸,活活將他給悶死了。可見,這些婢女也非常大膽,竟然敢向皇帝動手!最終,沉迷酒色的孝武帝死在了自己的寵妃手里,而主政的司馬道子卻不追究所有人的罪責。
歷史上出現過兩次后宮妃子殺害皇帝的事件:
一次是張貴人殺害了孝武帝;
還有一次就是明世宗的宮女楊金英謀害嘉靖皇帝未遂的事情。
所以,最終被后宮女人成功殺害的就只有孝武帝一人了,這樣的皇帝實在是荒唐。
王波對此事的評價是這樣的:司馬昌明和司馬道子兩兄弟因為血統的關系,一個做上了至高無上的皇位,一個掌握了朝廷政權的輔臣。只是兩個人都是無能之輩,他們都不喜歡料理朝政,整天就知道飲酒作樂,還迷信佛教。如果,不是他們的墮落,晉朝也不至于衰敗到不可挽回。
其實,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孝武帝身上,他是國家的一把手,需要對國家的所有事情負責。作為一個皇帝,竟然連一點威懾力都沒有,最后,還因為自己的一句玩笑話被寵妃殺死。
可見,他確實是一位窩囊的皇帝。
參考資料:
【《晉書·卷九·帝紀第九·簡文帝紀·孝武帝紀》、《資治通鑒·卷一百三·晉紀二十五》、《晉書·司馬道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