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飛花令盛行,在某檔節目中,有五位選手在8分鐘內對出了204句,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贊賞,只拼長度的飛花令,難度實際上并不大。京圈文化人馬未都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大家可以效仿古人玩這個游戲。
除了飛花令之外,詩詞接龍也是一種常見的形式,在央視綜藝《中國詩詞大會》上,兩大才女擂臺對決,一位是北大博士生陳更,另一位是同大研究生朱彤。
節目主持人董卿拋下開題詩句,“天下誰人不識君”,陳更對“君自故鄉來”,朱彤對“來日綺窗前”,兩人就這么一直膠著下去,但陳更詩句最后一字是“竟”時,朱彤放了個大招,“竟無語凝噎”,這下陳更對不上來了,百人團也從熱鬧變的沉寂。
鏡頭便轉向了臺上的導師王立群、康震等人,結果他們也眉頭緊皺,臉上沒有一絲笑意。就這樣時間到了,陳更落敗無疑。
“噎”在成語中有多層意思,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是吃東西被噎著了,也有被人說話氣著了的意思。這個字在古詩詞中本就不常見,用它作為詩句首字就更不常見,編者翻閱了一下各類古籍,只發現了9個以該字開頭的詩句,而且全部都是冷門詩,陸游的《烹茶》、孟郊的《秋懷十五首》、范成大的《除夜感懹》等。
毫無疑問,這個字超出了大多數人的知識范圍,回答不出來也在情理之中,由此也引發網友們的熱情,他們在古詩詞中尋找生僻字。不由讓人想起了歌手陳柯宇那首《生僻字》,全歌70多個生僻字,“龍行龘龘犄角旮旯”,很多人連三分之一也認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