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碩果飄香。早晨出門地上的一片濕漉,是昨夜秋雨來過的痕跡。
俗話說“一層秋雨一層涼”,不知是從哪一天開始,夕陽來得更早了,朝陽來的更晚了;不知從何時開始,衣服也不知不覺穿成長袖了。等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秋已經來了。
自古以來,關于秋天的古詩詞數不勝數,但大多數是悲涼蕭瑟的,我們來看看這幾句非常經典的古詩之秋。
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的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曾經為高中必背古詩詞,當時讀起來,只是覺得這讀起來語感上也太好了,有一種威武,有一種悲壯,有一種凄慘,又有一種悲涼。
后來一直覺得寫秋之作中,屬這一首所含的信息量最大了。時間、環境、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所居住的房屋之簡陋等等,
這首詩一定要去讀到全文,可謂句句都是經典,在快結尾處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也是把所有感情推向了高潮。
2.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白居易的這首《南浦別》是蕭瑟之秋最顯著的代表了。離別是自古最普遍的一個話題,古人折柳也送別,易水也送別,踏雪也送別,但是無論哪個季節的送別,只有秋天之別,來的更易撩撥人的心緒。
此詩句之中,一個“凄凄別”,便寫出了這種分時的心緒,隔著文字,仿佛已經感覺到了送別的岸邊,秋風陣陣,刮得離人青絲飛舞,面如刀割。下面一個“西風”,也讓人一下子聯想到“凜冽”一詞,送別之感油然而生。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出自《滕王閣序》中的這個名句,屢次被歷代文人所引用。看多了詩句對仗的寫法,這句聽起來倒是更多了許多韻味。
想想秋日的午后,夕陽西下,,映照著江面點點余暉絢爛耀眼,孤鶩貼著水面飛起,遠遠望去江水和天空融為一色,想一想,那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
上句的動與下句的靜相結合,畫面感和意境感,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秋詞》,歷代以來,常常為人們所傳誦,不僅僅是因為其語句的節奏之美,更在于此種不同以往的意境。
自古以來人們遇到秋天,總是無限傷感傷懷,不剩季節的寂寥,悲從中來。但是,我卻覺得,秋天的美好,就如同那春日的早晨一般。在詩的后兩句,詩人具體闡述了秋的美,因為那晴空一鶴,因為那詩情碧霄。
這大抵是很多人聽過最美的秋詞了吧。我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的早晨,總是美好與新生的代名詞,怎么看都與秋天黃葉的蕭條相背離,詩人卻以此來比擬秋,不知不覺,給了我們感官上的一種愉悅,秋也并不覺的悲涼了。
秋天是一個易感懷的季節,在古詩詞中也有很多表現這種秋的心境的。那么,你覺得哪句詩最能體現你心目中的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