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POT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寫到的:“獨處是一種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質量和力度?!崩罴握\回憶早年的苦學生涯,他說,“別人是自學,我是搶學問,搶時間自學。一本舊《辭?!?,一本老師版的教科書,自己自修?!泵\剝奪他的,他要靠自己搶回來,沒有學歷、人脈、資金,想出人頭地,自學是他唯一武器,這是一場孤獨之旅。李嘉誠的一位友人說:“孤獨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獨處時,他腦海會開始做思想的掙扎,會不斷自己拋問題、自己回答。”十余年來,每天早晨,有專人在李嘉誠的辦公桌上放一份當日的全球新聞列表。這份新聞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個又一個的新聞標題,多來自《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全球知名媒體。他會從中選擇一些標題,讓專門負責人翻譯內容。他之所以看標題,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別人的思想見解誤導,他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從不盲從。經過幾十年的磨煉,他早已學會了和孤獨相處,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他很少有高處不勝寒之感,他享受著這份孤獨。有位作家說過:“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一個人在展翅高飛前,必然要經歷一段寂寞的孤獨時光,修煉自己,在獨處中完成自我蛻變。
陳道明在拍攝《圍城》時,受到錢鐘書先生影響很深,從此摒棄了無意義的社交,回歸家庭。不工作的時間里,他都沉浸在書香和藝術中。彈鋼琴,拉手風琴,練書法,作畫,還給妻子女兒做面包,做糖人。他最愛看書,被稱為“中國讀書最多的演員”。他把時間都留給了自己和家人,做喜歡的事,陪重要的人。不少人都認為,如果不合群,會失去很多機會。然而,對陳道明來說,不合群,并不影響他在整個影視圈的地位。相反,像他這樣專業的演員,正是行業公認的稀缺人才。機會并不會留給合群的人,機會只會留給有能力的人。你有能力,再不合群都有光芒;你沒能力,再合群也無濟于事。能力都靠自我修煉,你能為成長付出多少時間和心血,決定了你是誰。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要多給自己時間獨處。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不合群?一條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重要的不是合不合群,而是不合群的時候,你在做什么。有一些人是很難獨處的。他們的時間無從打發,必須要跟隨群體做點什么,才能掩蓋自己的空虛,即使獨處的時候,也需要游戲電視來當作消遣。而另一些人則耐得住寂寞。他們的時間是珍貴的,更懂得利用獨處來為自己充電。他們內心強大,有意志力,總是在別人虛度光陰的時候,篤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所以,那些享受獨處的人,往往成就更大。
作家連岳說:“獨處技能,是必須學習的關鍵技能。人在創造的時候,大段時間的獨處是必須的,沒有獨處能力的人,在現在,尤其是未來,可能就會被淘汰掉?!薄镀孑庹f》就曾有過這樣一個辯題:我不合群需要改嗎?當時馬東問王菊:你生活中是一個合群的人嗎?王菊說,她在大學的時候,就不是一個合群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于是她就開始模仿周圍同學,模仿一段時間后,發現既不像對方也不像自己。最后她知道,這并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自己硬要融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群體當中。都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在錯的圈子里合群,對自己是一種極大的消耗。不必在不合適的圈子里浪費時間。就算不合群又能怎樣?飯照樣吃,街照樣逛,自己想看書的時候,還不用為了迎合別人去KTV。能夠獨處的人,并不是另類,也不是特立獨行,而是知道當下該追求什么,知道什么樣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p>
一個真正內心成熟的人,是不會以合不合群來判斷個人價值的。我們一生會遇見很多人,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重要到需要我們犧牲自己去維護。合群的人內心孤獨,不合群的人表面孤獨。與其在群體中掩蓋孤單,不如在獨處中豐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