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南,人們會想起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以及近些年很受歡迎的騰沖等旅游熱門城市。然而,素不知,在云南南部哀牢山的崇山峻嶺之間,隱藏著上百萬畝梯田,層層疊疊,氣勢磅礴,讓人嘆為觀止。這里就是紅河哈尼梯田。
紅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遍布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
其間,元陽縣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區。據不完全統計,元陽縣境內就有19萬畝梯田,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最高海拔落差甚者超過1200米,從山腳到山頂層層疊疊多達3000多級。大的有數畝,小的不用下田,伸手就可以把秧插完。以壩達梯田、老虎嘴梯田、多依樹梯田等最具代表性,最為震撼。
元陽縣的老虎嘴梯田,歷來是攝影師們的最愛。
老虎嘴梯田分布于深谷間,形狀似花蕊,綿綿不絕、絲絲相連、無邊無垠,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神奇壯麗,特別漂亮。老虎嘴梯田也是公認的航拍梯田最美的地方。
紅河州歷來是偏遠之地,交通不便,非常落后。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究竟憑著怎樣的力量與意志,開墾出如此壯觀漂亮的梯田呢?
哈尼族朋友驕傲地告訴我,紅河哈尼梯田早在唐朝初期就有了。1300多年以來,世代居住于此的、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氣候,利用復雜的水渠系統,將水從樹木繁盛的山頂引入到梯田內,開墾了上百萬畝梯田。
2008-2012年,云南連續五年干旱,許多地方人畜飲水極為困難。然而在哈尼梯田,這里絲毫不受影響,一片片梯田依然郁郁蔥蔥、碧波蕩漾。人們依然有熱水可以沐浴,有清水可以洗衣,有泉水可以泡茶,有溪水可以灌溉。這又是為何呢?其間又隱匿著怎樣的奧秘呢?
哈尼梯田,并不是從山腳的大江大河里抽水灌溉,而是依靠山上一層層滲下來的水。人們在靠近水源的半山上森林的邊緣,把大山攔腰一切,挖出長長短短的大溝,大森林里流出的水,全部截至溝中,然后在水溝下面開梯田。
梯田長年貯水,一塊梯田就是一個池塘。層層疊疊的梯田就是千千萬萬個小池塘,它們組合成了巨大立體水域。在森林和梯田之間,哈尼人修建了自己美麗的村寨。不得不贊嘆先民們的智慧!
每塊梯田又是一個小型生態園,除水稻等農作物外,梯田里還生長著細葉菜、水芹菜、水芋頭、水木耳、青苔、芨芨菜、牙齒草等十多種自然水生植物和魚、泥鰍、黃鱔、螺絲等小動物。
其間,要數梯田紫米最為好吃,最為珍貴。梯田不同于整片農田,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機器根本上不去。因此,當地人使用最傳統的的耕牛犁地,人工插秧。灌溉用水也是依靠天然的山泉水,不施化肥,不打藥。
哈尼族人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優勢,發明了“沖肥法”。在這里的每個村寨都挖有一個公用積肥塘,主要是用來儲蓄牛馬牲畜的糞便和污水用的。經年累月,漚得烏黑發臭,這就成為天然高效的農家肥。每到春耕的時候,他們就會挖開塘口,再從大溝中放水把這些“營養品”沖到田里。因此,從明朝起,梯田紫米就成為歷代皇宮的“貢米”。如今,也是出訪國禮之一。
在紅河州的那段時間,每天,我都與朋友們在一片一片的梯田間徘徊著。從一片梯田到另一片梯田,看起來很近很近,但是開車前往,山路卻非常崎嶇。往往在群山之巔盤旋著,翻山越嶺驅車前往得花上好幾十分鐘,甚至好幾個小時。但為了美景,非常值得!
如今,這些梯田已成為寶貴的遺產。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5處世界遺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