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是開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開封城東北鐵塔公園內,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鐵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故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
原來鐵塔非“鐵”塔,實為磚塔,天下第一琉璃磚塔。
來開封必登鐵塔,鐵塔公園便是游覽的第一站。這里也是開封城內最古老的宋代遺跡之一。
不過據記載,原鐵塔基座辟有南北二門,向南一門匾曰:“天下第一塔”,也就是說當年的題字在塔上。如今所見只是集字的景觀而已。
“接引殿”仿漢白玉砌成,系三門牌樓式宋式建筑,寬70米,高12米,
非常的精致美觀,宋代建筑的造型比明清時期的看上去更賞心悅目。
殿內是尊高大的接引佛像,是宋元時期用全銅鑄造的,身高5.4米,重12噸,赤足站立,胸前鑄有象征吉祥的萬字符號。最上方有一“光明無量”的匾額。佛像周圍的殿壁上繪制有大型壁畫“ 西天極樂世界圖”,一派溫馨和諧的天國景象。
在這個公園里只有這個接引佛像和鐵塔才是來自宋代穿越歷史的見證者。
遠觀鐵塔!慢慢走過去。
高聳入云,精美絕倫,非常壯觀。
設計明窗,除有采光、通風、了望之用,還能減緩強風對塔身的沖擊力。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又在塔心柱正對明窗之處,鑲嵌了琉璃佛磚,保護塔心柱免受風力侵蝕。
而磚型的規格化是我國佛塔建筑的一大進步,可以砌出各種仿木結構,這些特點使鐵塔在我國佛教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塔所用的磚,是專門燒制的各種形狀的琉璃結構磚,磚有20多種,規格各異,有榫有眼,砌成塔身,恰到好處,堅固美觀。磚面花紋圖案達50余種,其中有波濤樣云、飛天、仙姑、云龍、坐佛、菩薩、伎樂、僧人、麒麟、獅子、花卉等,可以說每塊磚都是非常完美的琉璃藝術品,堪稱宋代磚雕藝術杰作。
鐵塔內遏磚砌登道,繞塔心柱盤旋而上,歷一百六十八層臺階可至塔頂。
塔內樓梯很陡很窄,有些險峻的感覺。登這塔有點難度,不推薦老年人攀登。
塔內光線很暗,要默記登上的層數。據說登到第五層,可以看到城內景色;登到第七層,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層,可以看到浩瀚奔騰的黃河,登到第十二層,則祥云纏繞,云霧撲面,此即著名的古開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鐵塔行云”。
登上塔頂,方為好漢,這時候你可以加點意境在里面了。
在這琉璃塔頂,可以讀這樣一首詩:“浮圖千尺十三層,高插云霄客倦登。潤彩氤氳疑錦繡,行人迢遞見觚棱。半空鐵馬風搖鐸,萬朵蓮花夜放燈。我昔憑高穿七級,此身煙際欲飛騰?!?/p>
何等快活!
在這古都開封之巔,在這座似鐵非鐵的著名古塔上,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鐵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北宋年間喻浩為供佛祖釋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僅存在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詔在距此塔不遠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樣式建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這座鐵色琉璃磚塔。
另外太宗所建木塔是用來供奉阿育王佛舍利的,仁宗重建鐵塔也是用來供奉存放在宮中的佛舍利而重新修建。那我們開封鐵塔下有沒有地宮?據說是有的...有時候秘密不一定非要解開。
鐵塔以其卓絕的建筑藝術和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它設計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木式結構形式,建成九百多年來,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筑專家和游人嘆為觀止。
木塔—磚塔—鐵塔,這是座傳奇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