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一句特別有道理的話。
藝術,誕生于約束,而死于自由。
這是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紀德的名言。以此來形容傳統(tǒng)詩詞的寫作,再合適不過了了。
眾所周知,相對于現(xiàn)代詩,傳統(tǒng)詩詞的要求與限制更多。唯其約束,故雋永精致;唯其規(guī)矩,故整飭精煉。以律詩而言,寫律要講究格律、煉字、布局、脈絡;乃至用韻、筋骨,格調(diào)與神韻。正因為其艱難,故千百年來,詩人顛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精誠所至,故佳作迭出;若一旦自由無邊界,則散漫無際,不成片段了。
△滄浪詩社成員:希望樹
君不見,如今現(xiàn)代詩凋零到何種境地了么?
因此,有人說,寫詩詞是“帶著鐐銬跳舞”,此言未必確,然有一定道理。因此,我認為,寫學詩第一步,就是要區(qū)分體裁。何為律詩,何為絕句,何為歌行體,何為樂府詩,其細分越細密,其了解也就越透徹。
姜白石曾言道“守法度曰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p>
△滄浪詩社成員:王祥
學詩者,若不知其中分別,其中淵源,想寫好詩,不是舍本求末,緣木求魚么?
王和尚最怕“大而化之”去談詩。三言兩語就概括“全唐詩”,動輒暢談唐詩之氣象,宋詩之理趣,均會失之粗疏。貼標簽固然容易辨識,但總會“一刀切”,以偏概全而膠柱鼓瑟了。
學詩亦是如此,深入其中,細分細究,才能窺其堂奧,漸行漸遠。
△滄浪詩社成員:我素
王和尚一直有兩個擔心,其一,如今學詩者大都缺乏基礎的訓練;其二,對詩詞的評價幾乎沒有固定標準。
古人學詩,以詩賦詞章為業(yè),自然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開蒙識字,到聲韻基礎,乃至對句日課,兼以詩書攻讀不輟,故而對他們來說,寫出四平八穩(wěn)的詩句,實屬易事。以此為基,方可再談神韻與骨力,格調(diào)與氣脈之類。
但是,如今人學詩,基本靠興趣,既無升學加分之可能,也無求職謀官之協(xié)助,其學自然不連續(xù)無體系了。再加上,讀書少,積累少,思考少,想寫好詩,不亦難乎?
△滄浪詩社成員:馨兒
既然是興趣使然,自然難求長久;既然無積累訓練,自然筆下拼湊,想哪寫哪了。所寫之作,既無章法,更無內(nèi)涵,不過是沾沾自喜或者自鳴得意罷了。所謂真情正義,反倒是奢求了。
因此,評價當代詩詞最難。
和尚曾笑稱,你看懂了他的詩,他瞧不起你;你看不懂對方的詩,他更瞧不起你。
△滄浪詩社成員:衣兄
因為,沒有標準。對詩的理解與認知,千差萬別,但又各執(zhí)其理,死不認錯。有多少人,以用僻典為樂趣,逞才以自傲?多少人以寫真實而自夸,毫不知剪裁與鋪排?多少人寫的詩,佶屈聱牙,鬼也看不懂?又有多少人自創(chuàng)詩體,自度曲,多少人開宗立派,以示創(chuàng)世祖師的?
止增笑耳。
我一直以為,對詩要有基礎的認同,才好往下談。如果沒有,那么,你好,再見。
△滄浪詩社成員:幽谷蘭馨
王和尚堅持以“字法、句法、章法、立意和修辭”五個維度看詩,無往而不利。
前幾日,有朋友問我快速評詩之法,我無言以為,唯有勸其讀書。學詩需要訓練,評詩難道不需要么?
如今社會浮躁,人人匆忙,很少人有大塊時間去讀書。但是,學詩不從讀書開始,從哪里開始呢?
△滄浪詩社成員:通備學子
《秋星閣詩話》有言曰:“非多讀古人之詩即多作亦無用,譬無源之水,立見其涸矣。夫貴多讀者,非欲剿襲意調(diào)偷用字句也,唯取觸發(fā)我之性靈耳?!焙蜕袑幵傅鸵粋€層次,哪怕從古人詩句中化用襲用,也比自己生憋硬湊來得有味。所謂觸發(fā)性靈,反倒是高級要求了。想來也甚無奈。
為何說“藝術死于自由”呢?真要做到“手中無劍而心中有劍”,此種自由賞有可恕,而散漫無稽,恰恰是最可怕的。
△滄浪詩社成員:洗硯池邊樹
孔子有言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此亦可為寫詩者戒。從心所欲乃是其性靈,乃是其活潑的詩思,而“矩”則為法度,為準則,為權衡。若滿眼規(guī)矩,自然無從下筆,若心中無道,自然茫然失措。
因此,王和尚最怕讀平板硬湊之作,看似工整嚴謹,實則無趣無味。若無活潑詩心,其筆下自然端正而讓人生厭了。故宋儒極少有好詩,或許就是眼中規(guī)矩太多,筆下理勝于情,無人情味,亦無情趣吧。
△滄浪詩社成員:堇色安年
做一個有趣的人,這是我給很多詩友的忠告。
此有趣,即情緒活躍,心思敏感,感觸細膩之謂也。過于端方中正,可為良師,難為詩人。
但是,有多少人對詩之理解是僵化的,多少人刻意求工而詩無神趣的,多少人執(zhí)著于恪守“擠韻、撞韻、連韻”,乃至“四平頭”,“三仄尾”的?此非不重要,實則是錦上添花之效,若無詩趣神理,但求于此,豈不可笑?
△滄浪詩社成員:坤子
詩之所有的技巧與規(guī)則,都是為了表達。
所謂“矩”,也應該能夠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的。
寫詩也應該“眼到、心到、筆到,神到”。首先,能發(fā)現(xiàn)其美,還要能感受其美,并且要能寫出其美,最后還要能超脫其美。
若無此心,慎言寫詩。
△滄浪詩社成員:酒糟
有鑒于此,王和尚在諸位詩友的幫助下,成立“滄浪詩社”。其目的有四,其一,尋求基礎認同;其二,加強系統(tǒng)訓練;其三;不斷讀書積累;其四,共同發(fā)揚詩心。
詩社成立后,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加強寫詩訓練與一起讀書。每周設定話題寫詩,定期分享詩法,統(tǒng)一贈送會員書籍,一起攻讀與訓練。
所幸,諸事順遂,第一批贈書已經(jīng)寄送送到詩友手中。下一步,就是苦讀與談感悟了。
詩道艱難,更當攜手;詩心不棄,必應所求。
△滄浪詩社成員:白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