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于上清天”。
明月峽位于四川廣元西陵峽東段。因峽兩岸的山巖多呈銀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輝映,使整個峽江好像鍍上了一層朦朧的月光,因此得名。峽中多奇峰怪石:有山勢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峰,有宏麗幽深的黃顙洞,有茶圣陸羽稱之為“天下第四泉”的蛤蟆碚,有騰空飛架的仙人橋,有裁云剪霧的青峰“三把刀”。
嘉陵江邊古棧道
源于秦嶺山脈的嘉陵江
纖夫石
棧道上的神仙閣
交通史博物館 數千年來,人們為了打通蜀道,在這里留下了古今6條道路,所以人們又稱此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是研究中國古代交通的重要場所。這六條道路是:
1.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
2.先秦時官府倡導在峽壁建立的棧道。
3.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纖夫道。
4.嘉陵江上的船道。
5.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陜公路。
6.川陜公路對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
2008年5月12日,512
汶川大地震,滾落嘉陵江邊的“地震石”。
地勢險要,需用三重木樁。
古蜀道從成都起步,在經過了大小劍山的險峻之后,到了朝天明月峽處,才真正遇到了攔路虎,憑古代的生產力是無論如何修不出安全的大道來的,要想到巴蜀,必須開通這條路,于是先民們就在崖壁鑿孔架木,修建了棧道。直到南北朝以后,大約大唐宋相交時,人們才艱難地有明月峽崖壁頂端,沿朝天嶺鑿成了一條羊腸小道,不過,由于山道崎嶇,坡陡路險,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都樂于選擇平坦、捷近的棧道而行。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戰爭的需要,開劍門閣道,修整明月峽棧道,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
難
劍門關遠眺(一)
劍門關遠眺(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