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形容的是舞臺上光彩的幾分鐘需要十年的功夫甚至窮盡一生。但是,如何練就這“十年功”的過程非常重要。除了諸多技術環節之外,還有第一關最基礎的環節——慢練。
1
放 慢 心 律
業余琴童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一上來就可以彈奏得行云流水。”因此,很多琴童在翻開樂譜的第一分鐘,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整個作品都順順當當地彈奏下來。甚至很多琴童從彈奏樂譜的第一個音符直至最后一個音符,都不知道自己在彈奏些什么東西。反正照著樂譜彈完了事!
這種狀態彈奏出來的樂曲,肯定不會悅耳,原因很簡單——沒有走心。從心理和生理的角度而言,我們在練琴的時候,應該調動一切知覺感官來彈奏。這種彈奏需要視覺——看譜、看手,聽覺——聆聽和聲和旋律,觸覺——觸感、肢體感覺,甚至于靈感——超乎所有知覺感官、上升到靈性的悟覺狀態。當然,這是在大師級的演奏中才能達到的境界。
這里的放慢有幾個好處:
1.速度方面,可以讓視線逐一審視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符、和聲、句法以及表情記號。在放慢的過程中,去記憶和體味作品的風格和聲音特點。
2.觸覺方面,在放慢手臂和手指完成音符、句法以及和聲的動作中,可以去更加深刻地體味不同力度和肢體發力的觸感所帶來的聲音效果。
2
體 味 狀 態
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業余琴童在練琴時,很少關注心理狀態的環節,更多注意的是外在的肢體動作或者讀譜演奏的過程。
在放慢的狀態中,最直接的體驗是——學會聆聽。在當今生活煩亂的快節奏狀態下,人人都疲于奔命,琴童們亦是如此。
他們在家長的督促和威逼下,學這學那。很少琴童能真正體味到學習的樂趣。沒有注意到“放慢”狀態下的聆聽,會直接影響演奏和練習鋼琴的效果和樂趣。
3
練 到 心 里
音樂中的每一個音符、句法、和聲、節奏都有很多信息。無論是簡單的樂句或者樂曲,還是大部分的作品如奏鳴曲、協奏曲等,都要求演奏者通過他們的知覺、悟覺和完善的演奏技術,將其剝離出來,呈現給觀眾。
一個習琴者,在練琴的過程中,如果不對樂曲的音符、樂句、和聲和其他細節的用心推敲、琢磨,是無法解讀樂譜中諸多的信息密碼。
如果解碼人不了解解碼密集和方法,如何將這些信息傳遞出來呢?傳遞這些信息單單憑借技術本身是做不到的,還需用心解讀,方可解碼。只有演奏者在“用心”的狀態中,傳遞“心”的秘法,才能成為打開觀眾內心的鑰匙,開啟美妙的音樂之旅。
慢練不僅是動作和技術
不僅僅是細節
更重要的是要從“心”練起
唯有心
a才能成為澆灌樂曲的有機滋養
讓音樂演奏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