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農鋼琴練指法》最早是由19世紀法國著名管風琴師、鋼琴師以及鋼琴教育家夏爾?路易?哈農編寫的,這60首進階練習曲,最早被命名為《琴藝淵藪》。
幾百年后的今天,哈農與他的這本書幾乎成了同義語,哈農練習也已遍布全世界,甚至被改編成吉他、手風琴等練習版本,可見,相對于其他練習而言,這本書的確對于學生手指機能的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哈農鋼琴練指法》中涉及了鋼琴常用的許多基本技術,包括五指練習,音階、琶音、半音階、雙音、和弦、顫音、六度、八度等基本技巧。
半音階的基本練習
《哈農鋼琴練指法》的五指練習對于每個琴童來說都相當重要,它是鋼琴演奏的基本功,是鋼琴練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音符簡單、節奏單一,但是五指練習的彈奏方法有很多,而且每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要點與目的,會讓我們的手指獲得更全面的鍛煉。其中這六種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方法,會讓我們從各個角度領會到《哈農鋼琴練指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同時,這本書也能幫助我們養成一種嚴謹、規范的演奏風格。五指練習屬于模進式的練習,音型反復多次,上下行互相倒置,更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動作上,而不用費力于音符的識別,幫助學生專注并有意識地塑造、控制、鍛煉、強化、鞏固手指的機能。
一指從五指下穿過的練習
簡單來說,就是用大臂依次帶動小臂、手腕、手指,將手自然地抬起到一定高度后,最后自如地落在琴鍵上。這種彈奏方法的具體要求是,手指和手腕要平行落下,彈下琴鍵后,手指尖和手腕要在同一平面上。千萬不能讓手腕高度高于指尖的高度,這樣大臂傳送的力量就不能完全到達指尖、深入琴鍵,彈出的音色像是被懸在空中一樣,不沉;也不能讓手腕低于琴鍵鍵面,這樣會使手腕承受多余的力量,長此下去,手腕會出現酸痛等癥狀。 手指高高地抬起,手指垂直彈下去,下鍵要快速而有力。每彈奏一個音,其他手指都要立即放松,而下鍵的手指則要穩定地站好,將力量集中在指尖,彈奏下一個音時,再把力量轉移到即將下鍵的手指上,并高抬指,迅速有力地彈下去。這種彈奏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求極慢速,并且不用手腕及手臂的力量,高抬指時讓手指盡量抬高,有意將手指韌帶拉開,使下鍵時快而有力,聲音集中。 手指的力量要在一個平面上轉移,使得音與音的連接順暢自如,聲音均勻且連貫歌唱,聽起來有很強的語句感。要記住,連奏并不意味著音值的延長,在彈奏下一個音符時,前一個手指一定要離開琴鍵,否則就會造成聲音的混濁不清,聽起來仿佛幾個音黏成了一團。這種練習是十分必要的,相對于以上兩種方法,它不但能夠提高彈奏速度,又能增強音樂的語氣感。這種連奏方法幾乎在所有的鋼琴作品中都有出現,應用十分廣泛,我們一定得掌握好這種彈奏方法。 這種方法正好與連奏相反,彈奏的每個音都是間斷的,但不是跳音。這樣的間斷并不是因為手臂或是手腕的抬起造成的,而是完全由手指控制――手指主動彈下去再主動抬起來,手臂和手腕不要動。這種方法的特點及難點就在于我們對手指靈敏度的控制,音符間既要斷開,聲音又不能輕飄――手指要沉穩、有準備地彈下去,再靈敏地抬起來。 改變常規的十六分音符彈奏,依次由簡單到復雜進行節奏變化。先是兩個音為一個單位,即前附點(或后附點),然后是以四個音為一個單位,八個音為一個單位。無論單位的長短,這種變節奏練習的方法都一樣:長音沉而穩,留足時間使手臂力量完全送到指尖上,然后腦中預先想好短音的彈奏,做好準備,再輕巧、靈敏、清晰又迅速地完成短音的彈奏,使得短音利索又有顆粒感。變節奏的彈奏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協調大腦和手指之間的合作,培養我們有準備、有思考地彈奏,并提高手指的靈敏度。 《哈農鋼琴練指法》的五指練習都是在C自然大調上寫成的,但我們可以主動進行變調,將這些練習在其他十一個調性上進行彈奏。熟悉調性,不管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中,對于學習鋼琴的孩子都是大有好處的。如果五個手指力度不勻,靈活性不均,獨立性不強,那想要出色地完成一部作品是相當困難的。哈農練習使手指敏捷、靈活、獨立、結實有力,幫助五指平衡發展,還能使手腕放松平穩、自然柔順,大臂力量運輸通暢,讓音色沉穩深厚等等。哈農練習潛移默化地教導我們養成一種嚴謹、規范、從容的演奏風格,使我們在風云變幻的音樂演奏之路上受益終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