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65 名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全部走馬上任,在這個進疆入藏的咽喉要地新添基層“政法主管”。他們統籌協調各自鄉鎮(街道)社會治理資源,迅速投入防風險、保平安、護穩定的工作實踐。
至此,張掖市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全市政法系統進一步鞏固深化政法領域改革成果,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中邁出穩健步伐。
諸如政法干警政治輪訓、政法系統政治督察、政法干部協管協查、綜治中心規范建設、鄉鎮政法委員配備 ……張掖市貫徹落實《條例》的生動實踐清晰可見,多項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全市政法公共服務產品優化、質效提升。
甘州區南街街道泰安社區綜治中心開啟以黨建為引領的“先鋒物業”工作模式,組織小區居民協商解決物業糾紛。 資料圖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貫全程”
——確保“刀把子”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立規矩、定方圓。今年1月施行的《條例》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為做好新時代政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找差距、補短板。張掖市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條例》為契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決不能做'愛惜羽毛’的'紳士’。”張掖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趙學忠表示,市委在貫徹落實《條例》中,始終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這個最高原則貫穿政法工作全過程,為黨領導新時代政法工作提供制度機制保障,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市委政法委搶抓政法領域深化改革機遇,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職能作用,研究解決“刀把子”如何牢牢掌握、怎樣精準發力等重大問題,展開一系列學習貫徹落實《條例》的務實行動。
——組織開展政法干警政治輪訓、舉辦網上網下學習《條例》知識競賽,全市3000多名政法干警、8萬多名干部群眾踴躍參與,打牢貫徹落實《條例》的思想基礎。
——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規范設置黨委政法委內設機構,優化整合綜治、維穩、反邪教等職能力量,統籌推進政法工作、強化政法隊伍建設、支持依法履行職責。
——健全完善市級政法機關黨組(黨委)向市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制度,推動落實市級政法機關黨組(黨委)決策執行制度,切實把政法大事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今年以來,全市政法機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推出“一站式”訴訟服務和“一站式”解決糾紛機制、“檢察為民行”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實踐活動、“合成作戰”多輪次打擊突出犯罪專項行動、“精準便民”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務等一批優質高效的政法公共服務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張掖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柳小惠坦言,《條例》施行以來,市委更加有力地加強對檢察工作的領導,院黨組先后請示和報告工作20多次,全市檢察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題更加突出,法律監督的剛性更加凸顯,檢察職能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甘州區綜治中心按照“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制度,依法調解一起信訪糾紛。資料圖
規范四級綜治中心“聚合力”
——打造創新社會治理的實戰化平臺
《條例》規定,省、市、縣、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是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臺,由同級黨委政法委員會和鄉鎮(街道)政法委員負責工作統籌、政策指導。
“為推動《條例》在全市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把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作出制度性安排。”趙學忠說,市委、市政府“兩辦”專門下發《指導意見》,對各級綜治中心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職能職責、經費保障等作出統一規范。
市委批準設立市級綜治中心為正處級事業單位,隸屬市委政法委管理,核定編制 12 名,內設“三科一平臺”(綜合科、專項工作科、平安建設科和“雪亮工程” 平臺),承擔全市社會治理、平安建設相關服務管理職責和統籌指導職能。
市委政法委精心設計、統一規劃、組織協調,著力把四級綜治中心打造成為“匯集多方力量、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 的實戰化平臺,推動形成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突出問題聯治、基層平安聯創、應急保障聯勤、服務管理聯動的“六聯” 工作機制。
縣、鄉兩級綜治中心按照“整合資源、精干高效、優勢互補、工作聯動、方便群眾” 的原則,全部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統籌協調制度和“六聯”工作機制,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在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甘州區,綜治中心已成為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窗口。寬敞的接待大廳、忙碌的工作人員、來往的辦事群眾,構成一幅集約化辦公的畫卷。墻壁上 “只進一扇門,只跑一趟路”兩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昭示著這里的服務承諾和工作理念。
“中心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了部分平安建設成員單位的資源力量,派駐信訪干部、公安民警、調解員、法官、律師、新任科級干部等專門人員 30 多人聯合辦公,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甘州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兼綜治中心主任高亮如數家珍。
他說,中心設有 5 個接待窗口、6 個調解室、1 個“雪亮工程”指揮平臺,實現了信訪處理、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法律援助、視頻監控、信息互通等職能的有效整合,建立了信訪矛盾糾紛“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和社會矛盾糾紛“中心吹哨、部門報到” 的多元化解等制度,讓相關政法公共服務在這里集中彰顯。
今年 7 月 3 日,中心第一調解室接到一名青年農民反映他父親在當地一家農業合作社打工期間,駕車拉運農資時發生事故不幸身亡,家人與合作社老板因賠償問題爭執不下的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吹哨”。
當天上午,在人民調解員的主持下,組織矛盾雙方依法調解,前來“報到”的區人社局有關工傷認定人員、農業農村局有關合作社管理人員及事發地鎮政府有關工作人員參與調解并專業把關。
經過“情理法”交融的多輪次調解,合作社負責人與死者家屬最終達成一次性賠償 39.8 萬元的調解協議。次日,雙方通過派駐中心法官向法院申請到司法確認書,并履行了賠償款交付事宜,一起疑難糾紛就此化解。
今年以來,區綜治中心共接待調處各類矛盾糾紛 940 件,其中成功調解區法院分流到綜治中心的訴前調解案件 643 件,助力法院破解了“案多人少”矛盾、緩解了執行壓力。
配齊鄉鎮政法委員“補短板”
——推動基層政法公共服務優化升級
《條例》規定,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在鄉鎮(街道)黨組織領導和縣級黨委政法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工作。為此,張掖市委把鄉鎮(街道)政法委員配備作為推動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決定按照“五統一”布局配齊配強政法委員,以彌補鄉鎮一級黨委班子中沒有專人負責政法工作的體制性“短板”。
“'五統一’是指統一任職標準、統一職能定位、統一工作平臺、統一工作機制、統一考核獎懲。”張掖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湯棟國解釋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按照“五統一”要求配備政法委員,旨在鄉鎮(街道)一級貫徹落實“黨管政法”要求,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大熔爐”,推動基層政法公共服務優化升級。
經縣(區)黨委組織部考察、政法委協助,選拔政治素質高、綜治能力強的科級干部擔任鄉鎮(街道)政法委員,進入同級黨委領導班子并兼任鄉鎮(街道)綜治中心主任。綜治中心便是政法委員統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平臺,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基層法庭等政法力量,融合了信訪、民政、國土、城管等行政資源,匯集了視頻監控、人民調解、網格服務、單位內保、物業管理等社會資源。
全市 65 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普遍建成便民服務大廳、矛盾糾紛調處室、“雪亮工程”工作室、綜治信息化工作室、反邪教警示教育室、公共法律服務室“一廳五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420 余人,承擔起平安建設、維護穩定、矛盾糾紛化解、網格化服務管理、“雪亮工程”運用、防范處理邪教等 10 項重點任務,并對村(社區)綜治中心規范化開展工作給予政策指導。
今年 11 月初,甘州區南街街道黨工委委員、政法委員兼綜治中心主任李紅霞上任不久,就經歷了一次重要任務的檢驗。
當時,全區部署開展“小煤爐”專項整治,街道黨工委考慮到可能引發治安案件、釀成矛盾糾紛,就把此項任務交由分管政法工作的李紅霞來主抓。她充分發揮綜治中心職能作用,協調派出所、司法所、城管隊和街道相關部門聯合行動,社區工作人員密切配合,200 多戶“小煤爐”在兩周內很快更換成了清潔爐。
“我們把社會治理要求貫徹全過程,既落實政府補貼政策又開展困難戶幫扶慰問,做到了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在李紅霞看來,此次行動不僅實現了保護藍天的目的,而且達到了平安創建的效果。
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強保障”
——確保政法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新時代政法工作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任務十分繁重。為此,張掖市以貫徹落實《條例》為契機,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通過健全完善一系列制度機制,為確保政法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健全完善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修訂了《張掖市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重點事項實施辦法》,“清單化”標明了請示和報告的主體、具體事項等內容;建立了市委政法委委員向市委書面述職和市級政法單位向市委政法委員會述職的 “雙述職”制度,并于今年 7 月集中進行了述職報告。
——建立完善執法司法監督機制,制定《張掖市政法系統政治督察制度》,組織開展了作風建設督察行動,現場發現和跟蹤整改一批問題,促進了政法系統作風轉變;制定《中共張掖市委政法委員會執法監督工作規則》及其五項配套辦法,組織開展了專項檢查巡查活動,共抽查各類案件 164 件、巡查窗口單位 50 個,提升了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水平。
——探索建立政法干部協管協查機制,出臺《張掖市委政法委員會協助管理政法部門干部實施意見》,市委政法委先后派出 18 名干部參與配合市委組織部對政法部門領導干部的任用考察、參與配合市紀委監委對政法部門的紀律作風巡察,有力推動了政法系統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與此同時,各縣區政府按照縣級不低于 50 萬元、鄉鎮(街道)不低于 10 萬元的標準將綜治中心建設運行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給予保障,并明確村(社區)綜治中心采取“集體收入+財政以獎代補+社會公益性捐贈”的方式籌措經費。
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張掖,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充分發揮“五治”融合作用,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不斷創新完善制度機制,激發社會治理活力。
山丹縣在健全完善縣、鄉兩級綜治中心組織調度制度,構建“大綜治”“大調解” “大陣地”“大平安”體系基礎上,在全縣 116 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全面推行“五治” 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組建成立“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形成了 “大家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體系。今年以來,“三團”共監督執行重點工程 230 多項,評判不良現象 370 多個,辦理幫困實事1100多件。(張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