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什么是雙重內陸國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內陸國。所謂內陸國(landlocked state)是指領土完全被陸地所包圍,或者雖然有海岸線,但是其海岸線位于封閉海域的主權國家,又稱陸鎖國,當代內陸國有44個(一說49個,但其中五個并非是公認的主權國家)。內陸國或者陸鎖國,是相對于島國的一個概念。從歷史上看,內陸國相對島國和沿海國來說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其領土完全被陸地所包圍的情況會導致內陸國不能夠享受例如漁業等重要的海洋資源,也會導致內陸國在進行海洋運輸和海洋貿易方面存在著重大的障礙(沒出海口)。因此,往往內陸地區比沿海國地區更貧窮。
但是,內陸國也有富裕的國家,例如,內陸國家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盧森堡等國家,由于中立而具有了特殊的政治優勢,反而相當富裕。但是大多數內陸國都被歸為內陸發展中國家(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LLDCs),比如說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HDI)分數最低的12個國家中9個是內陸國。
所謂雙重內陸國(doubly landlocked,double-landlocked),是指國家領土完全為一個或者多個內陸國所包圍的主權國家,換句話說從這個國家的領土到達海岸線至少需要跨越兩個國界。當前世界上只有兩個雙重內陸國,分別是:領土為瑞士和奧地利所包圍,位于中歐的列支敦士登;領土為阿富汗、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所包圍的,位于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
列支敦士登(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左上為列支敦士登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形狀,中上為列支敦士登政區圖,右上為列支敦士登政府所在地;左下為列支敦士登國旗,中下為列支敦士登大公城堡,右下為列支敦士登大公家族紋章)
從1871年德國統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上是不存在雙重內陸國的,因為列支敦士登當時是為奧匈帝國所環繞,而奧匈帝國有出海口并非內陸國。從奧匈帝國解體到1938年德奧合并,列支敦士登是世界上唯一的雙重內陸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奧地利重新獲得獨立,列支敦士登再次成為雙重內陸國。當前,列支敦士登這個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160平方公里),人口稀少(3萬多人),但卻是以阿爾卑斯山秀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50,000美元以上)而著稱。
烏茲別克斯坦(Republic of Uzbekistan)
(左上為烏茲別克斯坦在世界中的位置及形狀,中上為烏茲別克斯坦地圖,中右為烏茲別克斯坦國徽;左下為烏茲別克斯坦國旗,右下為烏茲別克斯坦政區圖)
至于說烏茲別克斯坦,從被沙俄征服后的沙俄時代到蘇聯時代一直都是俄國的一部分,只是到了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取得獨立,才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個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西北瀕臨咸海,總面積為44.74萬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處于連結東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歐中亞交通要沖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隊之路的匯合點,是對外聯系和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躍之地。但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雙重內陸國身份與里海地位的爭議(里海究竟是海洋還是內陸湖)是緊密相連的。部分國家,特別是伊朗和土庫曼斯坦,認為里海是真正的海洋,而非內陸湖。如果這一主張得到國際社會公認的話,那么烏茲別克斯坦將只是內陸國,而非雙重內陸國。因為,如果里海被看做是海洋的話,那么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就不再是內陸國,而是臨海國。烏茲別克斯坦又與這兩個國家接壤。在這種情況下,烏茲別克斯坦的鄰國就有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兩個臨海國了,而不再是全部為內陸國所包圍,也就不能再被稱為雙重內陸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