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滿60歲的李阿姨,已經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血糖雖說控制的一般,有些視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等并發(fā)癥,但頭腦清楚,精神狀態(tài)很不錯。
可是,最近家人發(fā)現,她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做事時常地丟三落四,情緒也越來越低落,這讓李阿姨自己和家人十分苦惱,她自己十分納悶:難道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嗎?去醫(yī)院就診,醫(yī)生告訴她:她可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就是俗稱老年性癡呆。李阿姨覺得自己年紀還不算太老,除了糖尿病,身體算很不錯,咋就得了老年癡呆了呢?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內科主任都健教授介紹:目前已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和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密切關系,糖尿病不僅通過影響腦卒中造成老年血管性癡呆,同時還能夠憑借血管性因素之外的危險因素增加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癡呆的重要表現之一,較輕者為輕度認知功能損害,譬如李阿姨的記憶力逐漸下降,情緒波動等情況,嚴重的可能出現蘇大強患病后期的一些癥狀,例如外出迷路,甚至不認識親人等狀況,最終會發(fā)展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飯穿衣需要照顧,大小便失禁等等情況。
老年糖尿病性認知功能損害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為主,一般老年糖友常有抑郁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又會影響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兩者相互影響,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老年糖友一旦有認知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很難規(guī)律,藥物出現錯誤服用(忘記服藥或者過量服用),胰島素注射操作很難完成,這樣會非常容易發(fā)生嚴重高血糖、低血糖、脫水等糖尿病急癥狀態(tài)。當患者出現嚴重低血糖時又加劇了認知功能障礙,并且癡呆經常可以掩蓋老年人低血糖或高血糖的臨床癥狀,這兩種疾病關系糾纏不清。
2型糖尿病和認知功能障礙之間關系的具體機制目前并不清楚,但兩種疾病均是多病因作用的結果。目前的可能機制包括以下幾點:胰島素抵抗可能參與神經退化過程;慢性高血糖促進腦血管疾病的發(fā)展;反復嚴重的低血糖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大腦功能。另外,炎性介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失調等因素也可能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功能。
都健教授提醒廣大老年糖友們:患了糖尿病,要積極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多種代謝指標。良好的綜合性代謝控制不僅可以減少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還可以有助于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發(fā)生和(或)進展,但注意不要過猶不及,必須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
同時老年糖友在控制血糖期間,自己和家屬要關注患者的行為變化,包括情緒,記憶力等等,一旦發(fā)現老人出現糊涂和精神行為異常、不能說清自己的想法等等癥狀時,要趕緊到醫(yī)院就診,爭取做到早發(fā)現早干預,盡量避免老年癡呆的發(fā)生,倘若糖尿病患者得了該病,要按照專科醫(yī)師的醫(yī)囑服藥,家屬更要細心照顧,除了普通的日常生活外,還需要看管老人按時準確的服藥或使用胰島素,讓老年糖友們的晚年真正過得“都挺好”!
教授、醫(y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yī)大四院副院長,內科教研室主任,內分泌代謝病內科主任。
出診時間及地點:
周三、周五上午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崇山院區(qū)
都健教授從事內分泌代謝疾病診治30余年,對肥胖癥以及糖尿病、痛風、脂肪肝、骨質疏松癥和甲狀腺、腎上腺等疾病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緊跟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及時完善更新疾病的診治策略,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及贊譽。從事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內外核心專業(yè)雜志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百余篇。兼任中國醫(yī)促會減重-代謝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學組委員,遼寧省基層衛(wèi)生協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