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作者與來自第一藥店·藥店人(yaodianren520)
患者心聲:“每年一到夏天,我的香港腳就會發作。我涂過不少藥,還試過不少偏方,如大蒜擦、在熱沙子里捂、用醋熏、花椒水泡等,可是還是沒好,還傳染給了家人!”
腳氣雖短期內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但容易導致自身或家人感染,所以治療足癬也是刻不容緩的。此病四季都可發作,何時才是最佳治療時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治療過程中,不但要涂抹外用藥,還要堅持口服藥,才能減少該病復發。下面就來具體說說。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后感染到對側。外在表現以水皰為主,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
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肥胖者因趾間潮濕,汗液浸漬易患足癬。
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功能。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
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等。
共用拖鞋、浴巾等衛生用品傳播。利用公共洗浴設備的人群如礦工、運動員等為高發人群。此外還可在家庭內傳播。
足癬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劇癢。由于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
常見的類型
指(趾)間糜爛型。
小泡型。
鱗屑型。
增厚型。
注意:
各型足癬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來說、增厚型每至秋冬氣候干燥時、皮膚顯得更加粗糙、極易出現皸裂。
前三型夏天較重、冬季可不同程度地減輕或痊愈。
治療足癬最基本的原則是對癥下藥,切忌胡亂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常用的藥物:達克寧軟膏、克霉唑霜、復方土槿皮酊、韋氏溶液和足癬散等。
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干燥再用藥。
治療過程:
第一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
第二步,外用油劑或粉劑如腳氣粉等。
第三步,待皮膚干燥后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皮膚角化增厚嚴重者
治療過程:
第一步,用10%水楊酸軟膏或復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
第二步,用抗真菌藥。
皮膚角質化者
治療過程:
第一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
第二步,用抗真菌藥。
皮膚干裂明顯者
治療過程:
第一步,每次溫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如皮康王軟膏)。
第二步,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纏繃帶,24~48小時后除去。
第三步,用抗真菌藥。
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
第一步,用3%硼酸溶液浸泡。
第二步,選用抗真菌霜劑(如聯苯芐唑乳膏)。
足癬合并細菌感染者
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
用藥過程:
第一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
第二步,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芐膠囊、紅霉素等。
全身治療
對于頑固的足癬,在沒有禁忌癥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口服藥(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注意事項:此類藥物效果好,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1. 水皰型:花椒20g、烏梅25g、明礬20g、苦參30g、五倍子20g、生大黃30g、黃精15g、荊芥10 g。
2. 糜爛型:大黃30 g、黃芩30 g、黃柏30 g、黃連10 g、苦參20 g、五倍子20 g、蒼術30 g、防風30 g、細辛15 g、土茯苓30 g、蛇床子10 g。
3. 角化型:大黃30 g、白蘚皮30 g、黃精30 g、丁香8 g、白芨30 g、地骨皮30 g、荊芥30 g、馬勃8 g、明礬15 g、冰片6 g。
溫馨提醒
以上藥物都水煎后熏洗和熱泡,以能受為度。
每次浸泡半小時左右。
最好一天早晚2次。
一劑藥可以用2天。
用水量以一劑4000ml左右煎到2500ml為宜。
以上藥物價格便宜實惠,使用簡單方便。
注意事項
1.治療足癬應正確選用劑型:
白天,擦軟膏(最好包好)。
晚上,浸藥液(如足癬散)。
雙管齊下。尤其是浸藥液時,一次應浸泡一小時以上,邊浸邊刨腳掌角質層(即老皮),使藥液滲透角質深層,以殺滅僵而不死的癬菌。
2.堅持用藥至足夠療程,切勿半途而廢,切勿盲目相信“一次靈”、“一次凈”之類的癬藥廣告。
3.幾個月后再進行上述全療程,以殺滅殘余癬菌,并把鞋襪(包括皮鞋等)徹底消毒,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以免再次感染。
4.忌用一切激素,因激素雖有良好的止癢、抗炎功能,但它抑制人體免疫力,可使感染擴散;且激素是癬菌的良好營養,可增強其致病活力和毒力,使腳氣更難治愈。
發送#精品#到藥店人公眾號,
多篇精品文章任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