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同表面恭維、背后誹謗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譯文】 子游說:“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君主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你招致羞辱就不遠了;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上去親密,但離你們疏遠就不遠了。
【原文】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譯文】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告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關于人際關系
【原文】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譯文】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譯文】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磊落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關于從政(職場)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原文】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原文】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后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后悔,官職俸祿就在這里了。”
【原文】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 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譯文】 孔子說:“侍奉在君子旁邊陪他說話,要注意避免犯三種過失: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這是急躁;已經問到你的時候你卻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然說話;這是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