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杜鵑微型盆景快速成型的方法及技巧
培養杜鵑微型盆景和培養杜鵑盆景一樣,傳統方法要花上至少十年以上,這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商品生產一般用嫁接方式快速成型。主要利用生長迅速,成型快,繁殖容易的毛鵑系列作砧木,先塑造出主要枝條和盆景的主干,再將生長緩慢、枝細葉小的杜鵑系列嫁接到毛鵑上,修剪成型。用嫁接的方法當年即可初具盆景形態,置于案頭觀賞。2~3 年后,再進行修剪整型,逐步制成較高質量的盆景。
一、 幼苗培養
幼苗培養可采用扦插育苗: ( 1) 插穗選取。從生長態勢良好的母本上選取插穗,剪至10 cm 左右的長度,插穗末端剪成斜口,頂端留下3 ~ 5 片葉; ( 2) 插穗處理。將杜鵑插穗10 ~ 15 個捆綁在一起,末端浸入生根劑中,在插入基質前處理半個小時左右,提高杜鵑扦插苗成活率; ( 3) 扦插時期。四季均可進行扦插,一般地,每年4 ~ 5 月份及9 ~ 10 月份的陰雨天為最佳的扦插時間; ( 4) 扦插基質。杜鵑喜偏酸性土壤,扦插可用腐葉土加蛭石的基質,也可直接用河沙基質扦插。杜鵑苗扦插成活后就可以上盆,采用剪枝整形技術,逐步培養出從基部到頂端有明顯粗細節層的生長態勢。根據微型盆景的株型來剪枝,第一片枝一般在主干的三分之一處,然后保持一強一弱兩個分枝繼續生長。待到可以制作第二片枝條時,采用“弱枝強剪”的手法,抑制其生長,促成其重新發枝,并通過修整強枝促進其形成分枝。用此手法不斷修剪整型,使樹形各個分枝發展勻稱,為下一步修剪整形打下基礎。
二、樁景設計及制作
盆景的樁景設計,指的是從平面布局和立面構圖兩個方面,來對盆景進行藝術造型,是盆景技藝的重要環節。對杜鵑微型盆景做樁景設計時,要先掌握樹樁本身的已有條件,順應樹樁本身的總體態勢,再加上盆景制作者的主觀意愿和修枝布局,不斷修整設計,最終達到預期目的。在微型杜鵑盆景的樁景設計制作過程中,首先,進行盆景的總體造型設計。該步驟主要根據樹干的造型,選擇“曲、直、斜、臥、垂”之一種。第二,就是樁景的片層處理,片層布局一般遵循“上窄下寬、上疏下密”的原則,通過獨特的構思設計表達樁景的內涵和風韻。第三,確定結頂形式。杜鵑微型盆景整體較小,結頂形式對盆景造型及重心平衡均有重要影響。如直干形的盆景一般選擇饅頭型的結頂形式,曲干形的一般選擇自然錐形等。最后,根據整個微型盆景的整體感覺,加上一些合適的盆架及配飾。還可對根部做一定的處理,加強意境。
三、嫁接
對基本成型的杜鵑砧木,要進行嫩枝劈接換頭。12 月至翌年3 月前,對砧木上盆處理。上盆后,對砧木進行定期的修剪整型,選定新梢,根據樁景構思和設計,定好枝條大致走向,將多余的枝葉抹去。等到新梢長到10 cm 左右時,即可嫁接上生長健壯、枝葉較細的杜鵑品種,如花繁葉細的夏鵑或西鵑。嫁接后,忌陽光直射,保持空氣濕度和盆土濕潤。一個月后若嫁接成功,便可去除捆扎材料,進行正常管理。當枝條達到木質化狀態,可對枝條進行蟠扎,用細鐵絲綁扎造型成片子。秋季稍加調整,可培養出盆景的初態,花蕾同孕,翌年即可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