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胖媽育兒日記
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有人說像朋友那樣最好,有人說孩子聽家長的最好,看法也不盡相同。但是每個家長應該都希望能夠處理好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希望孩子能和自己和平相處,甚至是彼此交心成為朋友一樣的關系吧。
但是心理學家卻認為:孩子如果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和美好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背叛”和“脫離”父母的,而不是父母與孩子“共生”。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越是親近越好,則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削弱孩子的本領,慢慢的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出息”。
如果父母與孩子關系太好,孩子總是依賴服從父母,和父母沒有界限的話,那么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不利的,也就弱化了孩子成長的意義,那孩子長大以后也是很難有出息的。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1.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孩子
成長的過程就是學著離開父母的保護,能夠獨自生活,照顧好自己。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就應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能夠獨立思考和生活。這樣孩子才能在長大以后有出息。
小時候我們有很多不懂,聽父母的話讓我們平安長大,而我們作為獨立個體的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慢慢離開家學會獨立生活。所以父母要清楚孩子成長是要學會獨立,因為父母不能永遠在孩子身邊。
2.孩子過于依賴父母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太好,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甚至離開了父母,就什么也不會了,甚至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自然不會有出息。他們失去了獨立自主能力,會變得沒有主見,沒有想法。什么事都任憑父母做主。
家長不妨在教育中發揮父母的作用,鍛煉孩子的獨立性,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父母和孩子的“共生”關系只會讓孩子暫時生活得舒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發展。
3.孩子得不到鼓勵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太好,背后也包括父母對孩子的約束和限制。有些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就是對的,甚至還為孩子鋪好了路,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又會被父母說成不聽話、不孝順。
父母不妨從一開始就鼓勵孩子,讓孩子敢于去嘗試,敢于表達自己,他的所有興趣和創造力都不應該被打壓,孩子才會勇敢地做自己,實現精彩的人生。
4.縱容孩子
一旦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太好,模糊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很容易放縱孩子,導致孩子從小就缺乏擔當。所以,即使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再好,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及時引導,用父母的威嚴告訴孩子是非對錯,不要縱容孩子,也不要讓孩子推卸責任。
結語: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疏,太疏的話,家長不了解孩子,容易引發各種問題。如果關系太近的話,孩子沒有獨立成長的空間,會影響孩子以后的發展,很難有出息。孩子脫離母體后,就是獨立的個體了,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就是讓他學會獨立成長的過程,要敢于放手。
我是胖媽育兒日記,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于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